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悦图视界 图片故事 查看内容

生于1976

2016-7-28 17:50| 热度:21004 ℃ |来源:新浪图片|我要投稿

2016年7月23日,市民在位于唐山遗址纪念公园的罹难者纪念墙前鞠躬,悼念在那场灾难中逝去的亲人。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前夕,位于唐山遗址纪念公园的罹难者纪念墙前,前来祭奠唐山大地 ...

  付平生与居住在康复村的同伴在院子里聊天,许多人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生活,彼此遭遇相似,他们也有着共同的话题。

  付平生的妻子刘玉华买了一些蛋糕,准备给还没吃晚饭的丈夫付平生送过去。对于她而言,平日里出门虽然不方便,但也习惯了,如果出远门就坐电动车。

  付平生在一场社区文艺表演团组织的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上表演二胡。每周五晚上付平生都会与表演团的朋友们来到街头给社区的市民演奏,对他来说拉二胡不仅是生活中的调剂品,也是对未完成的音乐梦想的一种致敬和怀念。

  65岁的卢德长在康复村里晒衣服。位于路南区人民医院北侧的康复村于1992年建成,最初有26户家庭近50名地震幸存者居住于此,他们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地震造成共造成了3817人截瘫,如今康复村里的截瘫患者有34人。

  曾任康复村村长的杨志喜在自家门口休息。康复村位于唐山市人民医院后面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房子都按照适合残疾人居住的标准修建,有便利的无障碍设施。

  刘印江,62岁。地震发生时他还在公交公司值夜班,“当时我在车间里烧锅炉,地面突然开始剧烈晃动,意识是地震马上往外跑,还没跑到门口就被跌落的房梁砸到腰部,压在废墟下面,直到早上九点才被工友拉出来,当时脚就动不了了。”

  58岁的王晓惠与丈夫刘印江在康复村一起度过了14年。“地震那天晚上我去找一个同事玩,晚上住在同事家里的三层小楼,地震来的太突然,我没来得及跑出去瞬间被砸晕失去了意识,直到三天后才恢复清醒。当时家里的房子没倒,家人都还在,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生于1976年3月15日,耿震现在经营一家美容会所。讲述着家里人给他描述的地震经历:“地震时家里没人死亡,算是很幸运了吧,长大一些后我妈总会和我聊地震后的惨状,整座城市的楼基本都塌了,身边全是尸体,很多当年抱过我的街坊邻居都在地震中丧生了。”

  唐萧震出生于1976年9月6日,那年出生的孩子名字里都普遍有个震字,他被称为“小震漏儿”。爷爷奶奶都在那场地震中丧生,所幸父母都逃了出来,并在震后的简易房里生下了他,在他的记忆里,儿时总是与小伙伴们在一片废墟中玩耍,地上随处可见大地震所留下的裂缝。

  唐萧震的母亲孙如英72岁,父亲唐德彪77岁,回忆起当年的大地震,两位老人至今心有余悸。“地震那晚上我们和孩子睡都睡在炕上,地震时房子的墙都往外倒,一个皮箱子被震到了地上,刚好挡着从房东跌落的房梁,我们都没被压着,后来就赶紧扒开房顶跑了出去。

  张玉兴,出生于1976年初,地震发生时张玉兴还不到五个月大。“老一辈唐山人聚在一起总会提到地震这个话题,我的奶奶在地震中被砸伤了腿,妈妈告诉我她逃出来时一手抱着我姐,另外一只手拿了毛主席像。”

  2016年7月22日夜晚,市民在唐山市抗震纪念碑广场上跳舞,33米高的抗震纪念碑已经成为新唐山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唐山精神的象征。

12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