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序综合旅游文集《风光无限射阳湖》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互映的成功典范

2017-3-27 16:14| 热度:9099 ℃ |作者:何开文|来源:可人书屋|我要投稿

记得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和名片,也是一个地方的气质和内涵的主要表现形式。”当读完综合旅游文集《风光无限射阳湖》之后,掩卷细想,我深感射阳湖的党委书记徐迎古先生的良苦用心,让本书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彰显射 ...
  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互映的成功典范
  ——序综合旅游文集《风光无限射阳湖》
  记得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和名片,也是一个地方的气质和内涵的主要表现形式。”当读完综合旅游文集《风光无限射阳湖》之后,掩卷细想,我深感射阳湖的党委书记徐迎古先生的良苦用心,让本书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彰显射阳湖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角色。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人们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射阳湖,感受到射阳湖人的风采。
  在2011中国·宝应荷藕节隆重举办期间,射阳湖镇党委、政府开展的首届旅游文化节征文活动,不但牵动了众多射阳湖镇百姓的心,而且还引起了外地读者的关注,不少读者被射阳湖这座注重文化内涵和精神凝聚力的镇区所感染。这种通过征文而凝聚的力量是这座历史文化名镇的精神力量所在,同时也凸显出射阳湖镇市民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一个地方精神的直接载体和助推器是文化,而一旦缺少文化的镇区则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文化才是一个镇区的灵魂。
  射阳湖镇所蕴含的文化在宝应县14个镇区中可以说是一个有着较为奇特的现象,即“宝应文化射阳湖现象”。追问到历史,在这方热土上,有尧帝文化,有陈琳公园,有九里一千墩汉墓群,有臧陈遗址,有龙芉寺,有驻马街,还有留下多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历代文人为宝应留下的330多首诗词中,有多首是写给射阳湖的,如杨万里的《射阳湖》,范仲淹的《射阳湖》,萨都刺的《射阳湖杂咏》,蒲松龄的《射阳湖》,朱士彦的《过射阳湖》,温庭筠的《过陈琳墓》等,为全县之最。“翘首乡园荷处是?渔歌听断水云天,”“渺渺指平湖,烟波急望初。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这里的问园、问鱼,体现了射阳湖文化的独特传承和文化特色。谈论到当代,射阳湖镇文化呈现给人们眼前的则是另一番风景:宝应荷园、黄荡温泉,还有富有传承特色的射阳湖诗词文化。如屠淮的《射阳赞颂》,夏瑞辰的《荷园赞》,陶百川的《新射阳赞》,王一秋的《美丽的射阳湖》,郭金标的《歌唱荷乡——射阳湖》等等。
  本书共分为八辑,分别为特约文稿篇、史料考证篇、古迹寻踪篇、荷乡景观篇、散文天地篇、人物风景篇、诗歌词苑篇和名家赋射篇,总计近百篇(首)。读罢书中若干篇章,我的感觉是篇篇都是上乘之作,首首都是文章精品。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梁鼎成的《帝尧故里考》,王垄的《射阳湖(散文词组曲)》,徐少奎的《令人迷恋神往的荷园》,吴永煜的《朋友,何别去他乡》,以及郭金标的《歌唱荷乡——射阳湖》等等。
  一曰历史文化研究是重大题材——尧帝出生地考证。我县历史文化研究家协会主席梁鼎成先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即潜心研究古射阳历史。他依据《史记·索隐》提供的线索,翻阅典籍,得出今射阳湖镇即为古三阿,乃帝尧故里的结论,首次在《扬州日报》2001年3月发表了《尧出生地在宝应》和《尧生在宝应有重要依据》的考证成果。之后,在南京大学主编的《长江文化论丛》(2005年第二辑)发表了《尧出生地新考》,接着又在《人民政协报》2006年7月17日上发表了《帝尧故里考》,《扬州日报》2006年8月18日刊登了《帝尧故里在宝应三阿》等文章,引起世人普遍关注,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所有这些文章,对于提高宝应县和射阳湖镇的知名度,让人们重新认识这片土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曰诗体和散文体二者溶为一体——用散文诗的笔法叙述。集散文诗和散文作品为一身的我县知名作家王垄先生,以其较为细腻的笔法写出朗朗上口的散文组曲。写《荷园》,“从满塘的荷叶间,划开一条路,贴着细碎的碧波,向梦的方向延伸。”——清淡朴素,寓意深刻,气韵生动,融和点染,于自然相融洽,于文理相比美,整个描写入情入理;写《射阳湖镇老街》,“叩响黄铜的门环,民俗的长廊,让灯芯绒一样的时光,从明清的意境里窜出来。”——娓娓而谈,环环相扣,揭示了人世间的生活哲理,展示了水乡风情和令人神往的悠悠人文画卷。还有一如古色古香的水墨画卷的《臧陈遗址》,将读者引入古老而又神秘传说的《九里一千墩》。纵述作家的写作手法,“亦如石投水中,在读者的心河里荡起一环环的远波,映着变幻的云朵”(赵征溶语)。
  三曰收藏家与作家的角色转换——以收藏家独特视角写荷花。一丝不苟的细致加工,匠心独特的巧妙构思,加之“生活化”的逼真描写,使徐少奎笔下的植物类描写散文犹如一件件玲珑剔透的工艺制品,恰似一幅幅做工精美的鲁垛乱针绣。徐少奎是全国知名的收藏大家,人称“扬州第十怪”,他所写的散文作品有着较高的收藏品位,如“每当入夏,金湖银荡,一片葱绿,百里荷香”;“密密匝匝的茶叶从近处向四周铺陈开去,直至水天相接,浑然一色”(见《令人迷恋神往的荷园》)。多么美丽的词藻,多么独特的描写。整篇散文写得清新、别致、雅俗共存体,一如“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作者写作的状态是十分投入的,是以情写就的,是用心写就的,写就了一个活脱脱的“荷”,写就了一个情满满的“花”。
  四曰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既有诗词作品也有新诗神聊。射阳湖镇自古就有种荷植藕的传统,可谓家家有鱼塘,户户种荷花。由此引发许多乡土诗人,根据荷乡特点,写出较多吟咏荷乡的佳作,如平江村诗人郭金标所写:“斜阳似锦映波涛,荡漾湖光照碧霄。姑嫂采莲归棹晚,声声唱彻富民谣。”这些诗句较好地佐证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荷乡特色,以及荷乡人民的喜悦之情。射阳湖镇诗人深爱荷花,他们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都有描写荷乡人民热爱家乡的名篇佳作。如年过八旬的老诗人陶百川的诗句:“荷风十里藕花鲜,处处听歌弦。……转眼秋来丰稔,万家嘉乐尧年。”吴永煜先生创作的新诗《朋友,何别去他乡》,则为射阳湖特色文化给予了一个新的注脚。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以为,综合旅游文集《风光无限射阳湖》的问世,虽属地方文献,但从文化意义上说,其作用远远超出它的文学价值。它的编纂出版,是射阳湖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射阳湖镇党委、政府文化投入和文化建设。在射阳湖镇,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一样得风气之先,特别是那颗热爱文化之心,特别令人感动,让人动容。由此,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射阳湖镇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互映的成功典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水乡春意上一篇:在宝应,在春天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