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再忆宝应鸡心街

2017-9-13 13:16| 热度:9603 ℃ |作者:高承仁|来源:宝应文化月刊|我要投稿

自传说宋太祖丢弃殃鸡之心起,千余年来,宝应县城南门外的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就一直叫鸡心街。只是在十年动乱那个特殊年代里,一度被改称援越街达十数年。一如大新桥被改称红卫桥、痘神庙街被改称军民街、堂子巷被改称东风巷等等,烙下了鲜 ...
  近日,大儿子从外地打来电话,说在《宝应杂志》上看到了老邻居章玉书先生发表在《宝应文化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是有关鸡心街的,文章琐忆了鸡心街曾经的繁华。一下子,鸡心街也从我的脑海深处浮现在眼前,勾起了我种种回忆,特别有几位我儿时感到很温暖的人物,在我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自传说宋太祖丢弃殃鸡之心起,千余年来,宝应县城南门外的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就一直叫鸡心街。只是在十年动乱那个特殊年代里,一度被改称援越街达十数年。一如大新桥被改称红卫桥、痘神庙街被改称军民街、堂子巷被改称东风巷等等,烙下了鲜明的文革印记,这无疑是对历史的一种亵渎和不尊重。
  我和章玉书先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在鸡心街的同龄人,鸡心街是我俩的衣胞之地。长大后我们为着生计各奔前程,先后离开了居住近二十年的鸡心街。许多年后,我也曾去鸡心街寻觅当年甜蜜的味道,但小街已不复存在。虽然仍有老房屋的痕迹,也都翻旧为新了,只留下鸡心街模糊的影子,实在是令人唏嘘。现在,我们虽然已经是丢掉七十奔八十的人了,但幼时的鸡心街仍不时萦绕在脑海中。
  鸡心街曾是宝应城最出名的短小街道,长约三十公尺,只需三四十步就走完了。但它在我幼时美好的记忆中却是那么的幽深长远。只有不到三公尺宽的街面,两边林立着众多的店铺作坊:梁家竹厂、章记铁匠铺、潘记饺面馆、高家瓷蔴店、郑记油行、汪氏铜匠铺、林家豆腐坊,顺着街头巷尾,还有张侉子的布摊、耍猴子的测字摊等等,把个三十公尺狭长的街面填得满满当当的。
  鸡心街的路面当中由一路排整齐的麻条石铺成。临街店铺为了遮风挡雨,都在各自门前架起雨篷。每逢下雨,雨水顺着篷沿,正好滴在路中间的麻条石上,日浸月蚀,几乎所有的麻条石上都出现了手指头大小的很深的凹洞,这正是水滴石穿真实的印迹。儿时的我们就经常利用这些凹洞玩玻璃球,坚硬的石板使得玻璃球蹦蹦跳跳超难进洞,反倒刺激着小伙伴们的兴趣,乐此不疲。
  下面来说说记忆中鸡心街的几位手艺人。
  记得那时才六七岁吧,经常有深夜高吼的吆喝声,把贪玩的我从梦中吵醒。原来那是对面林家豆腐坊一个叫大汉的伙计。他每天都要在天亮前烧滚三百多斤的豆浆。右手不停地呼啦呼啦地拉着风箱,左手不停地大把大把地朝锅膛里撒着大糠,嘴里就吼着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内容的奇怪的吆喝声,似唱非唱,而我往往正是被这吼唱声吵醒。几个钟头的辛劳后,浆锅烧开了,在点卤成豆腐前,还见他用芦柴棍或者细竹条挑起浆锅中的油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腐竹。
  榨干豆浆后的废水,也有它神奇的功效。那废水呈淡黄色,手摸上去黏黏的,我们都叫它黄花水。那时刚解放不久,大人孩子都是师傅上门剃头,由于卫生条件差,许多孩子都生了疥疮,头上斑秃一片,又臭又痛又痒,十分难受。妈妈们便舀回带有热温的黄花水,将患儿的头摁在水中,碱性很强的黄花水刺激得患儿大声哭叫,而妈妈们仍狠心地撕破结了疤的疮口,痛得孩子歇斯底里的。说也神奇,经过几次清洗后,疥疮不见了,孩子们又都会长出满头的头发。
  大汉特别喜欢孩子。不管孩子们怎样肆无忌惮地跟他打闹,哪怕把他从美梦中闹醒,也从没见他发过火,总是笑嘻嘻地。每天,他都会把烧开的豆浆,用茶缸子盛上几盅,放在锅门口凉着,等事情做完,便拿到孩子们面前。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你一口我一口抢着喝个底朝天,站在一旁的大汉便会开心地大笑起来,还不住地弯下腰跟孩子们打招呼:“明天还有,明天还有。”
  一九五二年对私改造,林家豆腐坊合并到了县豆子汁厂,从此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大汉。他的歌声笑声至今仍不时出现在我的耳畔,他那憨厚可敬的身影亦不时突现在我的眼前。大汉,六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你可安在?安好?
  章家铁匠铺在宝应颇具声名。老人们提起鸡心街的章家无不竖起大拇指。章铁匠手艺精湛,做事有担当,待人特诚恳。那时,我们两家紧挨着,合用一爿墙。我虽顽皮不懂事,但也耳濡目染了铁匠铺的红火和兴旺。
  有一幕场景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中,至今难忘。那是夏末的一天,慕名而来的客户,要打造一只上百斤的铁锚和几百斤粗壮的铁链。根据当时的锻造条件,是非常难打的。而章铁匠看到对方渴求的眼神,不忍回绝,他沉思了许久,毅然把活接了下来。经过反复探讨,他加深了炉膛的宽度和深度,扩大了场地的面积,日夜跟伙计们一起进行试验研究。终于,一切准备就绪,一场硬仗开始了。几千度的高温将铁料子烧得通红,他用力地将沉重的铁料子钳出炉膛,放在铁砧子上,手握主锤一声高喝,开锤!只见三个壮实的伙计奋力挥动有着十数斤重的大锤,抡出整圈整圈的圆弧,有节奏地随着章铁匠的指挥砸向铁料子,火星四溅,锤声震耳。壮观的场面吸引了众多路人停步观看,现场的人都被那熊熊的炉火、透红的铁块、翻飞的铁锤,以及铁匠们黑红的脸膛、响亮的号子和他们背上如雨的汗珠深深地折服了!那时,我就想,长大后也要做像章大爷那样的铁匠,威风凛凛,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岂不知,要达到这个境界,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和努力啊?
  老话讲: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可在大汉和章铁匠他们身上,你看得到半点的苦闷和哀怨吗?没有!他们传递的只有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鸡心街的潘家饺面馆,在宝应县城也是独树一帜。每天一早一晚,这里都是座无虚席。除了饺面的口味宜人可口,更绝的是掌勺的潘二娘,有着令人咋舌的下馄饨一手准的本事。一大锅汤水烧开后,不管在座的食客有多少位,她都是一把馄饨一锅清。但见她如同梁山上的孙二娘一样,撸起双袖,手扬汤勺,口说趣话,双臂联动,顷刻间,一大锅馄饨就连汤带水地分盛在灶台上的数十个面碗中,每碗的馄饨个数保证一样多。也有食客不相信的,多少次测试竟从来没相差过一个。真是令人叹服,令人叫绝。
  小小的鸡心街,曾经的宝应商贾云集之地,之所以能繁华数个世纪,离不开鸡心街手艺人的乐观进取、朴实善良和精湛技艺。儿时的我能目睹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真乃此生莫大的幸事!他们给这条不大的街面带来的曾经的耀眼光环,亦将永远留存在宝应人的记忆中。
  文/高承仁;图/夏欣欣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