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新闻 查看内容

穷村走上春光路——山阳镇春光村发展纪实

2012-5-15 09:05| 热度:5597 ℃ |作者:信息员|我要投稿

郭维本,今年51岁,酱红色的皮肤,一脸敦厚,性情豪放,行动麻利,让人一眼便觉得他是一个能干事、会干事的基层工作者。他2002年担任春光村支部书记,至今已有10个年头,10年春光,10年发展,在郭维本带领下,春光村从一个穷得叮当响,硬 ...

记山阳镇春光村支书郭维本

   “过去日子伤脑筋,要想办事没现金,现在办事不用愁,银行就在家门口。儿子媳妇苦大钱,二老留守还来钱。何时有钱何时赚,日子越过越舒心。幸福生活往前奔,感谢支书郭维本。”山阳镇春光村村民刘维新对比今昔变化,言语间掩饰不住对支书郭维本的由衷赞美。春光村里,许多父老乡亲提起他们的郭支书,总不免要拉住你,夸上好半天。
  郭维本,今年51岁,酱红色的皮肤,一脸敦厚,性情豪放,行动麻利,让人一眼便觉得他是一个能干事、会干事的基层工作者。他2002年担任春光村支部书记,至今已有10个年头,10年春光,10年发展,在郭维本带领下,春光村从一个穷得叮当响,硬是走出一条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经济的路子。
郭维本(左)在塘口向村民了解养殖情况。小品  摄

穷村穷得心发慌

       春光村位于山阳镇东南部,东依大运河。2000年,原春光和长沟两村合并为春光村,两个穷村合并,用村民的话说,冷水掺了凉开水,这下凉到底,从此怕是要黑到头,冷到心了。光是欠下的200多万元债务,就让一届一届的村干部胸口压大石,两眼一抹黑。支书换了一茬又一茬,山河不改,穷帽照戴。穷村没人愿意来,也干不下去。“烂摊子”谁来收拾,党委政府很头疼。
  怎么办?再难也得有个当家的人啊。对镇村干部筛了一遍后,党委政府一班人的视线瞄准了郭维本。当时的郭维本正在山阳万维居委会工作,他是土生土长的春光人,还曾在春光干过9年,先后当过村团支书,副社长,村委会主任,副支书。2002年3月3日,郭维本正式接任春光村支部书记。
  上任没几大天,有人到村部,做什么?讨债!多少?4000块。支部大大小小几间屋,翻遍了旮旮旯旯,也凑不齐。恰巧,郭维本的妻子刚过的40岁,人情钱还揣在口袋里,便先垫上了欠款,应个急。这一垫垫出了连锁反应!春光村还债了!第一位讨债的前脚走了,第二位摸到郭支书的门上来。接二连三地,越来越多的人上门要债。第一次,好言以对,客客气气地送走,第二次、第三次……就行不通了。还不上钱,只能忍气吞声。短短才一个月时间,郭维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春光的“穷”,穷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
  多年来,春光村上缴款收不上来,导致村级债务逐年堆高。村里无项目、无工厂、无产业,无资源。更无力为民办实事。空壳子村让村民更没了盼头。由此,干群关系愈发紧张,常因为一件小事,一点就着,彼此较上了劲。日子久了,群众火气大了,干部怨气也不小。
  郭维本又有多大本事?搞不好还是个戏台上的老爷,唱几天走人吧。
土里生金闯生路
  吃了秤砣,铁了心了。干!好好干!一定要打出一场漂亮仗。郭维本告诉自己。
  事不成、信不过。唯有在发展中化解了“债务结”,壮大了经济,才能真正解了老百姓心中的疙瘩,才能消除干群隔阂,得到老百姓的信任。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怕穷。三声穷一喊,亲戚躲得远。不为发展找借口,要为发展找出口。
      郭维本吃不好,睡不好。如何壮大经济,摆脱贫穷的帽子?眼瞅着春光村的穷,逼着他心里、脑子里每天都在思考着、琢磨着。春光没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找来找去,勉强算得上优势的就只有临城了。
  2003年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维本在报纸上得知省市都在鼓励地方通过土地流转发挥土地的最大效应。大腿一拍,有了!“推窗看到了亮”,土地是黄金资源,发展壮大经济,郭维本可算有了点底。手捧泥饭碗,土里能刨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土地,没项目,拿什么发展?接下来的日子,郭维本越发地忙了。跑“上层”,跟农委等部门打招呼,恳请项目的倾斜,走“四方”,拜访能人。盘点本村在外能人,每年逢年过节,他都要上门拜访回家探亲的能人们。天上不下钱、地下不冒钱。村里唯一的资源就是土地,郭维本一次次地恳请他们多关心家乡发展,有什么项目信息能想到春光。同时,他还先后到浙江、上海、昆山、大丰等地,看市场、察行情、找项目。
  2005年初,郭维本去县城开会。开会期间,家乡能人打电话向他透露扬州馨森种苗公司有意要扩大种植面积,需要土地500多亩,项目落户在哪,还没定。会议的当天下午,郭维本兴冲冲找到县建设局负责人,请求他们帮忙出面打个招呼。县建设局负责人表示,如果你能一下子拿出500多亩地,可以帮着争取一下,但也不敢打包票。还得看投资方的意向。说实话,没那么容易的。
  是啊,不管如何,首当其冲地得为“作战”准备好“军需”。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凭什么能优待?有项目,没土地,一切还是空谈。调哪片田?回家后的郭维本寻思着。通过丈量测算合计后,他决定先调出孙桥、郭庄和新胜三个生产组的土地,刚好能顶上那个项目。祖祖辈辈种了一辈子地,一下子让群众撒手交出土地,谈何容易?对于郭维本的想法,连自家的亲戚也没有一个赞同和支持的,婶娘不同意,叔叔劝他打消念头。土地流转,说通老百姓是道难过的坎。发展的决心已定,再难也要“顶风上”。
  怎么办?一个字,磨。2月8日是春节,郭维本利用春节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他和群众反复算经济账、风险账、收入账。宗旨只有一个,一心门朝南——苦钱。让老百姓“离开田头、走出村头、跑上码头”。早晚谈心弄得那阵子,郭维本连做梦满脑子都是一本本账。通过多次召开老干部座谈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村干部们齐上阵,共同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群众算土地经营账,租出土地当工人,既拿一份地租钱,又领一份工资,说来算去,绝对划得来。磨破了嘴皮,跑酸了两条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流转出500多亩土地,2005年3月18日,扬州馨森种苗公司花卉苗木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春光。

项目多了春光多

  500多亩的花卉苗木基地,每年每亩村里单是服务费用,就可以净收入128元,穷得不见底的春光村,一下子就有了6万多块的集体经济。终于有钱了!郭维本这个当家人乐开了花,也让他更加认定了这条致富路。
  光是一个项目,肯定不行。靠什么再吸引人再争取新项目?郭维本和村委会一班人形成了共识,靠的是真诚真心服务。让人家在春光干得顺溜发展迅速。
  扬州馨森种苗公司是第一个落户春光的企业,公司负责人牛勇乐呵道:“我也是春光的人了。”起初规划发展500多亩的花卉苗木种植时,他们跑了好多地方,项目落户在哪?他们需要慎重考虑,每亩上万元的投入,他们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最终落户春光,他们心里也没底,也担心能否干好?2006年6月30日这一天,牛勇清晰记得,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18小时内,河水涨了20多毫米。郭维本第一时间赶到基地现场,还冒着大雨上街买直流泵,帮着抽水。苗木的损失可比水稻的损失大得多,分清轻重缓急,郭维本决定将水抽到稻田里。个别群众不理解,动起了手,但郭维本耐心做思想工作,最终说通了老百姓。虽然那年还是亏损了不少,但牛勇表示,冲着郭支书这个人,我们决心继续干下去。转眼间,这已经是第8个年头了。
  近年来,春光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科学规划,积极谋划,“枝高自有凤来栖”,先后建成城西工业集中区、高效农业示范区,“一村三品”格局已经形成。全村工业园区用地面积2000亩,优质稻米基地1000亩,高效农业面积2400亩。三大板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城西工业集中区成效显著,春光村为园区的40多家企业提供工业用地。高效农业园初具规模,示范带动效应明显。优质稻米基地稳产丰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村大大小小渐成气候的项目有10多个。10多年来,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单是为民办实事,村里就已经拿出400多万元。
  74岁的村民刘维祥说:“我见证了前后十几任书记,最服的还是郭支书。”在“领头雁”的带领下,春光村处处春光无限。多年来,春光村多次荣获“江苏省文明村”、“扬州市文明村”、“扬州市小康示范村”等称号,今年还获得“江苏省高效农业示范村”称号。
      “百花齐放争娇艳,蔬菜大棚连成片。新的项目不断上,立体养殖又出现。”村里的老秀才,退休教师刘维新的“七言绝句”,正是春光村如今的真实写照。(何洪  林梅)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