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连载专栏 已耕岁月 查看内容

连载(27)长篇励志纪实文学《已耕岁月》:至交挚友|周以耕

2019-3-1 14:35| 热度:14314 ℃ |作者:周以耕|来源:宝应生活网|我要投稿

我在县城培训期间,家里一时腾不出地方,晚上暂住在小学同学刘贵荣家,与他家邻居季大爷接触频繁起来。季大爷名叫季肇煃,笔名:游叔辉,五十多岁,解放前复旦大学法学系高材生,文学艺术活跃分子。建国后在前线歌舞团任编导,抗美援朝期 ...

长篇励志纪实文学《已耕岁月》连载(二十七)

第二章 年轻时的磨砺

第二十六节 至交挚友

  我在县城培训期间,家里一时腾不出地方,晚上暂住在小学同学刘贵荣家,与他家邻居季大爷接触频繁起来。季大爷名叫季肇煃,笔名:游叔辉,五十多岁,解放前复旦大学法学系高材生,文学艺术活跃分子。建国后在前线歌舞团任编导,抗美援朝期间,多次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参加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胜利后,季大爷调回宝应县文化馆任馆长,支持地方文化发展。肃反运动中查出他曾在国民党执政的法庭审理过一个案子,判决一名共产党人的死刑。他被抓起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此人多才多艺,在监狱服刑期间编写《新生报》,编导文艺节目。他的作品在大区汇演中屡屡获奖,因此多次立功,多次被减刑。
  在农场改造十多年后释放回家,戴上“历史反革命”帽子,被安置在东风办事处农配厂接受拖板车、扫大街改造。季大妈,在中港公社某小学任教,名叫吴芳,我称吴老师。独生女名叫季珩,聪明伶俐、活泼漂亮,受父亲的连累被安置在居委会的粉丝厂承担挑水任务。
  冬天,挑在肩上一担水,晃荡晃荡的,晃出的水花,落在身上、脚上结成朵朵晶莹的冰花,承受着花季小女孩不该承受的重担。
  季大爷学识渊博,文学造诣很深,从他身上看到我父亲的影子。当时的历史背景没人敢与他接触,我倒成了他家的常客。下班后第一站便是他家,聊了一会儿回家吃晚饭,或在老两口挽留下在他家吃晚饭,晚上继续聊,直至聊到睡觉休息。
  听他介绍青年时期的往事,大学里发生的故事,志愿军赴朝慰问发生的趣事,在农场改造期间编辑报纸、编导文艺节目外出参加汇演的乐事。
  当谈到自己(被管教人员)对外是以管教人员的身份出现在节目名单时,不由自主地发出骄傲自豪的笑声,脸上的笑容像天真烂漫的小孩笑得那么自然、笑得那么得意、笑得那么灿烂。
  每次我的到来,他那饱经岁月沧桑的脸庞总是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兴奋的表情。我若几天没去,他要委托邻居小孩找我,要我去他家玩,与他聊天,与他欢乐,与他共度昏暗的时光。显然,我们已经成为至交挚友,
  工厂生产用的生铁、煤炭、木材、成品,都是季大爷拖着板车运输的任务。风里来,雨里去,怠慢不得。除了这些,厂领导家的私活,工人家的重活也由他承担。因为他在接受改造争取好的表现。所以,别人找他办事,他是有求必应,从不拒绝。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一切重活、脏活、累活成了他的份内事。

  1976年12月,接近60岁的他,长期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终于把他累倒了。患了脑溢血,虽经抢救治疗,命是保住了,却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吐词不清,右半边的手和腿不能动弹。从此,卧床不起,政治的折磨刚曙光初现,病痛的折磨又接踵而至。命运对于这位才华橫溢的老人太不公平!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面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1979年正月初二,我去他家拜年,我的到来,他支撑起半躺半坐的身体,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新年新气象,新春喜事多!”脸上虽布满了笑纹,眼里却充满了喜极而至的泪水。
  他十个字的喜话,言简意赅,包容之大,寓意深刻。“新年新气象”,是指党的领导人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为中心工作。
  “新春喜事多”,是指新年伊始,全面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全面摘除政治帽子,还其人人平等的政治地位。对于一个受政治迫害多年的老知识分子来说难道还能有比这更大的喜事吗?对于一直生活在政治阴影下的人们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明媚的春天吗?
  老人留我在他家午餐小酌两杯,共祝我们的喜事!共祝大家的春天!我们与全国亿万人民共祝喜事!共祝春天!
  老人春心涌动,振作起来,开始创作文学作品。歌颂新时代,歌颂新生活,歌颂新面貌,歌颂新风尚……右手瘫痪用左手写,每每看到他的文稿,一页页歪歪扭扭的字里行间,倾注了老人的一腔热血,表达老人对新时期的一片感激之情。
  他说:“风烛残年,身体残缺,仅存唯一能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他告诉我,他的作品被录用不多,编辑在退稿件中批注:作品写作手法娴熟,文笔老道,缺乏社会生活的真情实感。是啊!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老人卧床多年,与社会脱节,是在闭门造车。他勤耕不辍的精神感人至深。
  这段时间,我学到了文学创作的基础知识,学到了他对待生活坚忍不拔的精神,学到了他与病魔作斗争的乐观态度。
  他知道我家地方小,主动要我把打家具的木材存放在他家房内,把打家具的作场安排在他家堂屋,嘱咐吴老师早茶晚水地给我照应木匠师傅,承担打扫木屑、清理杂件的重任。一套家具从晾料到制作成功要有大半年时间,制作要三个月时间。每天从早到晚,制作的噪音、灰尘、垃圾,严重地困扰着他家的生活和休息。
  老人与我非亲非故,表现了老人宽厚待人的博大胸怀和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
  1984年,他和我父亲一起作为冤假错案彻底平反,恢复政治经济待遇。不同的是:我父亲已经阴阳两隔,他重病在床。老人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近20年。
  1995年6月30日,老人不幸去世,临终前嘱咐女儿季珩,一定要把我通知到位。我接到老人去世的噩耗,悲痛万分,我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长辈!
  当下笔写这段情缘的时候,我去探望他的遗孀吴老师,当年九十三岁,耳聪目明,身体健康,享受离休干部待遇,跟随女儿生活,子孙绕膝,非常幸福。我倍感欣慰,祝吴老师健康长寿,享受幸福晚年!
  1975年,宝应县塑料厂陆续新进了许多人员,维修车间来了一名电焊师傅,名叫肖康国,我称肖师傅。属南京下放户落实政策进厂,三十多岁,中等身材,敦敦实实。肖师傅焊工技术精湛,工作踏实,做事专注,喜欢一鼓作气完成工作任务。
  1977年,新产品“二丁脂”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肖师傅被任命为维修车间主任。为了赶工期,肖师傅集中车间全部力量投入安装工程。
  肖师傅性格豪爽,工作魄力大,在群众中威信高。带领全车间十几个男男女女的年轻人在工地连续干了三个日夜,七十二小时没有离开施工现场、没有合过眼。渴了喝口水,饿了吃个馒头,累了瘫在地下休息一会儿,困了用他那南京“大萝卜”腔调讲个笑话打个岔。

  中港的夜空,运河两岸,被我们工地的焊光照射得如同白昼,清零哐啷的金属撞击声打破了中港前所未有的宁静。
  新厂、新人、新产品,那是塑料厂最火红的年代,那是塑料厂人最富激情的岁月,那是塑料厂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崇拜肖师傅的工作热情和人格魅力,因此我们成了好朋友。交往中得知,肖师傅的父亲是国民党军的高级官员,1949年国民党溃败,他的父母带着几个哥哥撤退到台湾,丢下他这个小儿子委托叔叔抚养。
  苦难磨练了他独立坚韧的个性。由于父亲的连累,夫妻俩带着幼小的儿子于六十年代下放到淮安县平桥公社某大队。公社接待站发现他有焊工专业技术,从已分给的大队要了回来,成立了焊工门市部为公社挣取集体收入。
  宝应氾水三轮车站(集体经济组织)到淮安平桥公社拉氧气瓶,惊慕肖师傅的技术专长,用提高工资的方法把他夫妻俩“挖”过来,设立宝应氾水焊工门市部。
  一天,几个南京插队知青无事闲逛,看见一男一女两个外来户,肖师娘年轻漂亮,风姿绰约。“烧不着”的知青们便来到门市部“惹火燎烧”,肖师傅看这几人不是好货,来者不善,只是埋头干活,静观其变。这几个知青见肖师傅只身一人,势单力薄,便故意胡搅蛮缠,想沾便宜。肖师傅知道寡不敌众,极力礼貌相待。这帮人的言谈举止得寸进尺,气焰嚣张。肖师傅性格钢烈,哪能忍受这样的屈辱。肖师傅似卧龙咆哮,像猛虎下山忽地跃起,一个箭步扑向这几个人,前摔后背,兔子蹬腿,转腰扫腿,连贯性的几个动作迅疾撂倒一片。打得几个不知好歹的知青屁滚尿流,鬼哭狼嚎,连连作揖求饶。
  肖师傅双手叉腰当着围观的人群怒骂着:“日你妈的,老子以前是南京鼓楼区摔跤队的主力队员,欺到老子头上,正好给老子练练手!”肖师傅夫妇一口浓烈的南京腔。这几个人慌了神,原来是老乡,方知大水冲了龙王庙。
  知青们见大势不妙,光光不吃眼前亏,赶忙下跪求饶,请肖师傅手下留情。承认自己“有眼无珠,不识泰山”,自掏腰包请肖师傅夫妇到饭店吃饭赔礼认错。称肖师傅夫妇为大哥大嫂。这个故事,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
  宝应三轮车站是氾水三轮车站的上级组织,宝应三轮车站认为肖师傅是块材,便把他夫妇直接调到县城三轮车站主办的水泵厂发挥更大作用。
  县里知道肖师傅的情况,在给下放户落实政策时候,把他安排到急需焊工的宝应县塑料厂,肖师娘被安排到宝应电机厂工作。改革开放后海外关系开始松动,他的父母已从台湾辗转到美国定居。血缘亲情地思念,他萌发了赴美国与父母团聚的念头。
  接近40岁的他,买来了英语书籍,英语磁带,制作了小卡片放在口袋里。从A、B、C、D开始学习英语,等渡船,乘渡船,在路上,一有时间,总能听到他练习口语从嘴里发出叽哩咕噜的声音,他的痴迷的状态令多人不解。我问肖师傅你四十岁能学得进去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的话掷地有声,字字珠玑。比我大十一岁的他能有如此毅力,给我很大触动!人生应该有梦,有梦才能追梦,读大学就是我的梦,我要像肖师傅那样一门心思去圆梦!
  我报名参加了总工会开办的职工夜校的入学考试,作文题目《八小时以外》,我写了梅雨季节的一天,下早班的我正匆匆往家赶,一阵倾盆大雨突然从天而降,立即返回厂里,将仓库积压的雨衣拿到郊区卖给在田间作业的农民。农民们喜出望外,夸我雪中送炭。虽是班外一个举动,我的辛苦换来了工厂和农民们的双赢,心里甜滋滋的……由此,我敲开了夜校文字班的大门,迈开追逐大学梦的步伐。
  1982年,肖师傅圆了梦想,带着全家移居美国,与父母团聚共享亲情。三年后的1985年,我实现了人生的飞跃,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圆了大学梦。
  由于时事变化莫测,加上两个国度的语言障碍,自此音信全无。三十多年的过往时间,我无时不刻地惦念着肖师傅。每遇困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便会在耳边响起,每有进步,心里涌动着向肖师傅汇报的冲动。
  2014年下半年的一天,我突发奇想,在百度上输上“肖康国”三个字反复搜索,未有结果。第二天继续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南京侨务杂志上搜索到“老华侨肖康国……”我兴奋极了。
  顺着这条线索通过几个环节最终找到了肖师傅的联系电话。当我拨通电话的那边传来了熟悉而又久违的声音,双方一阵激动,各自概要介绍了情况,并约定回国相聚。
  我的思念,我的不舍追寻,创造了通过网络寻找到离别三十三年定居美国朋友的奇迹!
  2015年5月,我邀请肖师傅夫妇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宝应县塑料厂建厂四十五周年联谊会。
  归心似箭的肖师傅夫妇,一路万里奔波重返第二故乡。晚餐中,肖师傅满脸喜色地告诉我:“车马劳顿的疲惫被宝应美轮美奂的夜色而驱散。重品故乡美食,梦寐以求几十年。”


2015年5月作者与美籍华人肖康国夫妇

  肖师傅夫妇在宝应走访了工厂旧址、住所、及大街小巷,游览经济开发区、生态新城、县城校区及城市商圈。年近八旬的肖师傅一路辛苦劳累却乐此不疲。赞叹:“吾生不虚此行,故乡今非昔比,春风荡漾中的宝应犹如换了一个世界!”
  肖师傅夫妇夸我们“在宝应生活得有滋有味,比在异国它乡强”。赞美的话语出自肺腑,裹夹着几分羡慕。听得我心里暖洋洋的,满满地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购书签名:15301441856
  工人文化宫新潮书店有售
  五洲国际北新潮书店有售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欢迎转发
  品味人生,下节更精彩!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