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宝应往事拾零:交冬数九

2019-12-28 09:27| 热度:18834 ℃ |作者:何平|来源:胜宝应真|我要投稿

到了冬至这个节气,就开始数九了。宝应称“交冬数九”。所谓“数九”,是从冬至这天起,开始计算日子,共有九个九天,每个九天称为一个“九”,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完了,就是“尽九”。这八十一天,称为“九里天”,是一年当中最严寒 ...

  交冬数九

  文/何平

  到了冬至这个节气,就开始数九了。宝应称“交冬数九”。

  所谓“数九”,是从冬至这天起,开始计算日子,共有九个九天,每个九天称为一个“九”,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完了,就是“尽九”。这八十一天,称为“九里天”,是一年当中最严寒的日子了。

  我刚到宝应时,是小学三年级,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课就是《九九歌》。老师要我们背诵,现在我还记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当然,这个《九九歌》,各地的说法会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最近在《清嘉录》上也看到有关于冬至和《九九歌》的记录,《清嘉录》的作者是苏州人顾禄,他记录的是江南一带的风俗与说法。江南对于交冬数九称为“连冬起九”,但也称“九里天”,而《九九歌》却是复杂得多,是这样的: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四九,篱头吹觱栗。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

  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栨。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

  八九七十二,猫狗躺渹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刚要伸脚眠,蚊虫獦蚤出。

  (注:1、觱栗,即觱篥。古代管乐器,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汉代从西域传入。也作篥、筚篥。2、栨,《字汇》子结切,音节。横榼也。3、渹,冷。《康熙字典》:“又《集韵》楚庆切,请去声。与同。冷也。吴人谓之。”4、獦蚤,即跳蚤。)

  如果收集一下,应该有不少版本的《九九歌》,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各地的歌谣说的是各地的风俗与风情,离不开当时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九九歌》亦如此。对于一般百姓而言,冬天的严寒相对于夏天的酷热更为可怕,尤其是北方。宝应地处淮河与长江之间,冬天没有取暖的设备,寒冷也是令人生畏的。尤其是生活条件较差的那些年月里的贫穷人群。

  宝应方言中有一个含义很丰富的字叫“冻”。这个“冻”字很能表现出冬天的一些景象。

  冻,基本的意思应该是水或含水的物体因受冷而凝固,与冰的意思差不多。河冻起来,水缸冻起来了(实际是水缸的水冻成了冰)。记得我们家在山阳乡下时,冬天,父亲到池塘边去挑水,是要带着一根短木棒去“敲冻”(或称“打冻”)的,把冰打碎成一个窟窿,用葫芦瓢把冰水舀到桶里,再一步一滑地挑回来。我如果回家就是我去敲冻挑水。

  有水的地方都冻起来,土地也能冻起来。在九里天,如果下了雪或雨,泥土路地下是湿滑而泥泞的,但因为气温低于冰点,地下湿烂的泥冻了起来,变得挺硬的。一般是在下午四点以后,太阳下山了,路就渐渐“冻”上了,宝应话叫“紧冻”,这时对于行路的人来说,反而是好事,走起来没有湿泥沾鞋,可以利索得多。

  宝应人把鱼的汤汁凝固起来也叫“冻”,有人就喜欢吃“鱼冻子”,这和北方的“肉皮冻”的用法差不多。我母亲冬天如果用小鲫鱼烧咸菜,一定多放些水,让其形成鱼冻,因为那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小鱼熬咸菜,一拖一大筷”,但是只要有鱼冻子拌拌饭,也能让人垂涎三尺。

  宝应人形容冷,也会用“冻手疼”来说。一般达到冻手疼,起码在零下三四度。冷得伸不出手到冻手疼,还是程度不同的。到了“冻手疼”的时候,没有手套可戴,孩子们只好把手抄在袖笼里。这个动作现在的孩子是从来没有看见过了,可那时我们下了课去晒太阳,都是把棉袄的两个袖子口对口地在胸前合在一起,左手伸到右边的袖子里,右手伸到左边的袖子里,不让手露在空气中,这样才能靠身体的一点热气保持手能活动。上课时才能抓住笔写字。

  所以我们下课经常进行的一个取暖游戏就是在朝阳的走廊上“挤干饭”。大家抄着手挤来挤去。记得有一次,我因用力太大,把一个好像叫陈学富的同学挤倒了,我们都忙不迭伸出手支撑,他的手从袖管里滑了出来,我的手插进了他的袖管,他的棉袄已经很破旧了,一点也不结实,只听“噗哧”一声,棉袄的袖子裂开了,露出了黄黄的棉花。他哭了起来,我也吓得不知所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知道自己闯大祸了,我想也许要赔他的棉袄了,不知道棉袄值多少钱,但肯定不菲。我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但最后他没有让我赔。五六十年过年了,我还记得他那白净的脸,总觉得亏欠他什么的,也不知现在他生活得怎么样。

  冻这个字还与因为过分低温而受到的伤害有关,那就是“冻疮”。它是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即使到气温回升时,冻疮好了,可这个部位还会留下暗红的深色斑痕。而且翌年的冬天这里依然会旧病复发,出现冻疮。所以,宝应把冻疮也叫“冻根”,意思是成为冻害之根。我母亲在北京多的,因为有暖气,从来没有生过冻疮,但到了宝应后,她的手背、脚根 面颊上都生了冻疮,尤其是脸颊上两块冻疮疤,每年都会有,回到南京后很多年都消除不掉。我也在耳根和脚根生了冻疮,这冻疮一遇到热就痒得不得了,如果去抓挠,还会把皮肤挠破流出水来,更是又疼又痒,这个滋味是难以忍受的。

  冬天的雪也是造成严寒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农民对于雪还并不是十分讨厌的,因为腊月的雪是瑞雪。《清嘉录》上也说:“腊月雪谓之腊雪,亦曰瑞雪,杀蝗虫子,主来岁丰稔。谚云:‘腊天一寸雪,蝗虫入地深一尺。’又以腊中得雪三次,宜麦。谚云:‘若要麦,见三白。’又云:‘腊雪是个被,春雪是个鬼。’”冬天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冻雨。

  冻雨是由冰与水的混合物组成,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是冬天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这样冻雨不但对作物损害较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也很大。明末清初宝应著名以诗道民间疾苦的诗人陶澂有一首《冻雨》诗:

  冻雨侵檐际,饥鸟下食难。林豳松影湿,风劲竹声乾。

  扫迹须臾尽,凭高次第看。城边车辙少,平楚白漫漫。

  为我们描绘了冬季冻雨中的一幅苍凉寂寥的图画,其实这样的情景,六七十岁的老人应该也是有感受的。

  所以,那时冬天,人们是数着九过的,四九过后,气温开始回升,严寒的威胁就减少多了,当然还有“倒春寒”的可能,还有所谓“春打六九头,冻死老黄牛”的说法,但是,毕竟比起三九四九的天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暖意了。

  现在的冬至,人们大多说起的是吃,北方吃饺子,宝应人吃“驴打滚”,农村人吃豆腐,再就关心的是“干净冬至邋遢年”,春节小长假能否有好天出去旅游,因为天气变暖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已经不再因为寒冷而困苦了。只是像我这样的老人,提到交冬数九,就会想起那些“冻”的年代的许多事来。

  本文系【何平】原创作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