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年味记忆:从腌晒咸货开始……

2020-1-26 19:53| 热度:7150 ℃ |作者:方华|来源:晚安宝应|我要投稿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旧日乡村的年味儿应是从腌晒咸货开始的。进入腊月,村里人家穷也罢富也罢,多少都要腌制一点鱼肉,以备过年。溪头塘口井边,时见剖鱼杀鸡宰鸭的媳妇婆娘们,那忙碌的身影,脸含的喜悦,都告诉我们一个充满快乐喜庆之年 ...

  年味记忆

  文/方华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旧日乡村的年味儿应是从腌晒咸货开始的。

  进入腊月,村里人家穷也罢富也罢,多少都要腌制一点鱼肉,以备过年。溪头塘口井边,时见剖鱼杀鸡宰鸭的媳妇婆娘们,那忙碌的身影,脸含的喜悦,都告诉我们一个充满快乐喜庆之年即将来临。那经过腌制的鸡鸭鱼肉一只只、一排排地挂晒在屋檐下、山墙头,在冬日阳光下显示着富足,也散发着诱人的味道,让那个年代一年四季难见腥荤的我们这些乡村孩子馋涎欲滴。

  腌制咸货的同时,村里家家户户也都相继开始揾糖果。村庄中也自始至终弥漫着香甜的气息。自家地里起的山芋,在大锅灶上煮熟,榨出汁,被熬成糖稀,然后倒入炒熟的炒米、花生、芝麻等,搅拌、压模、分切,就制成了一块块香甜四溢的爆米塘、花生糖、芝麻糖等。小时候,家里揾糖果是从头到尾一直守候在一旁的,山芋糖稀一熬成,就急不可待地用一根筷子搅起一团解馋,那种醇厚的甜,至今难忘。揾好的糖果,是年内招待来客的必备品,更是孩子们的零食。糖果有的人家揾得多,保管得好,可吃到来年入夏。

  临近年边,就要开始写门对子了。不像现在,春联有印刷品。那时的乡下,春联都是各家在公社供销社里买回一张张大红纸,按各道门的大小宽窄,裁成一条条,由家中识字的人书写。家里无识字的,就请村里的文化人到家书写。这些书写好的门对子不只是贴在门扇上,家里的灶台、碗橱、水缸、水桶、米仓、猪舍、鸡笼等通通都被贴上,一片红色的喜气。

  记得那时的大门对大多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抓革命东风浩荡,促生产形势喜人”“幸福不忘毛主席,翻身感谢共产党”“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之类。

  年三十,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年饭前是要放鞭炮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村中此起彼落,也能听见邻近村庄热闹的鞭炮声,把乡下年的气氛推向高潮。吃完年饭,长辈会给我们孩子发压岁钱,乡下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在压岁钱上体现,我收到的压岁钱总会比妹妹们多一些。临睡前,父亲会将大门栓也贴上一条红纸封门,大年初一开门前会先在家中燃放一只大炮竹,然后撕开红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初一,在劈劈叭叭的鞭炮声中,母亲会给我穿好年前就请裁缝在家做好的新衣新鞋,一拍我的屁股,我就一溜烟地跑出房门。先给长辈磕头,再去给相邻的大爷、二叔之类亲戚拜年,然后乐滋滋地和几个妹妹数着手里崭新的长辈们包的压岁钱。

  食不知味地吃了早点,就和小伙伴们在村上挨家挨户地拜年,一圈回到家,所有的口袋都被糖果之类塞得满满的。

  年内,村里的小伙伴们时常聚到一起,互相将装在口袋里的炮竹拿出来,或插在雪地里、或埋在泥堆里、或装在盒子里……玩出百般花样,虽炸得大人们不得安心,却不闻一声呵斥。

  现在,为了保护环境及消除隐患,各地相继禁燃,童年时燃放烟花炮竹的快乐与喜悦已成记忆。

  而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娱乐方式不断改变,传统的过年方式也在变化中。但不知怎的,那贫瘠年代里的乡下年味却在我心里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对旧日年味的回忆或许更能观照当下,生发感慨吧?

  编审/黄河

  主编/阿紫

  责编/无言

  视觉/悠然

  本文系晚安宝应(ID:waby2019)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