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御码头寻踪

2020-12-27 12:23| 热度:13499 ℃ |作者:胡晓林|来源:宝应作家|我要投稿

宝应有御码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历史上至少曾有四位皇帝乘舟沿运河来过宝应,并在宝应境内驻跸。他们是宋高宗赵构、明正德朱厚照、清康熙玄烨、清乾隆弘历。但御码头遗址在哪里呢?运河,即古邗沟。公元200年(汉建 ...

  御码头寻踪

  胡晓林

  宝应有御码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历史上至少曾有四位皇帝乘舟沿运河来过宝应,并在宝应境内驻跸。他们是宋高宗赵构、明正德朱厚照、清康熙玄烨、清乾隆弘历。但御码头遗址在哪里呢?

  运河,即古邗沟。公元200年(汉建安五年)广陵太守陈登,凿马濑(白马湖)穿沟,使白马湖、津湖(后更名范光湖)相通,渠名夹耶。隋末至明初七百余年中,为漕运要道。唐初,安宜县治迁入今宝应城,夹耶贯穿城中,宋代改名宋泾河。彼时,宽阔的十里长河上的粮驳、商舶、官舫、民舟,南来北往,日夜不断,嘈声不止。两岸房屋鳞次栉比,商铺连绵,嘉定桥(大新桥)和广惠桥(小新桥)横跨河上,往来民商络绎不绝,俨然一副《清明上河图》。大运河的水,如母亲的乳汁,哺喂了这方百姓,又繁荣了这座县城。明洪武年间,朝廷采纳了宝应老人柏丛桂的建议,为捍风浪,保障漕运安全,便利船舶运输,兼保宝应城不被水患,沿运河东岸开直渠、筑西堤,运河不复穿城经宋泾河,直接沿县城西侧由白马湖入清水、氾光诸湖,由此漕运便改道城西,那繁忙的船坞码头,也由城内转而沿河而设,沿河一带仍不失当年之繁华兴盛。这种兴旺一直延续到公路交通的时代。

  《道光志》载:宋建炎元年(1127)冬十月己卯,帝次楚州宝应县……宋高宗赵构住宝应时,适发兵变。古籍中只录下这段史实,对事件发生的方位和河段并无记载,再则宋时的运河穿城而过,几百年来宋泾河逐渐淤浅,已成为老城区中心,当时的御码头难觅其踪。

  《隆庆志》载:(明)正德十四年(1519)八月,武庙南狩,亦尝驻跸宝应云。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历史上口碑较差。他的南狩,是因为宁王宸濠在江西南昌造反,于是假南征之名,行出京游玩之实。其实在他行至鲁苏境内,只四十三天的叛乱,便被江赣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平复。他何尝把讨逆之事放在心上,沿途一味地游山玩水,途经宝应时还登岸一游,步入尚未筑城的古镇安宜。登上那三拱相连横跨宋泾河的嘉定桥(大新桥)。见民人卖糕,便取而食之,并连声称美。正德皇帝驻跸宝应时,其船队肯定停靠在大运河边,为了方便、安全,安平驿码头应是最理想的停靠点,当时的安平驿站是运河南北交通,水陆驿道的重要驿所。《隆庆志》载:安平驿,在县治北门外街西。据梁鼎成先生考证,即为现北门外一寸巷。驿站范围北起灯笼巷,南至北城墙根,西到运河大堤,东临北门外大街,并建有临水驿楼、码头和泊船水坊,规模相当可观。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五月七日,倭掠扬州、高邮、入宝应,因县无城,倭纵火焚七日。这座颇具规模的驿站,与宝应的公私庐舍一起,在那次大火中可能被焚毁殆尽。时过境迁,偌大的地盘,仅是在面东正门处,留下一条通街小巷“一寸巷”,正德皇帝曾上下过的码头如今已形迹全无。

  清康熙皇帝玄烨为了治理黄河、考察民情吏治,曾分别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六次南巡。有史证实,其中起码有三次在宝应境内驻跸。康熙二十三年玄烨南巡日记载:“车驾南巡,省民苦疾,路经高邮、宝应等处……”康熙二十八年“是年春,清帝玄烨二次南巡驻跸宝应,召乔莱家伶至行在(御舟)演出。表演剧目为《耆英会传奇》。管六郎以色艺俱佳,获银项圈奖赏。自此乔莱家伶班称‘赐金班’。”(《王式丹年谱》)康熙三十八年“春二月,玄烨奉皇太后南巡。鸾驾至宝,朱经随官绅恭迎于河干,亲睹穆穆之容,不胜踊跃。作《南巡圣法诗》一篇,以侯采风云。”(《王式丹年谱》)三次路经,虽未登临,但康熙御舟自有停泊之处,不过现已难以考定。但,康熙召乔家班,观赏《耆英会传奇》的码头,据梁鼎成先生考证应在宝应县泾河镇境内。

  清乾隆皇帝弘历,仿效其祖父,亦六次南巡,他的南巡不能说没有一点政治目的和考察官风民情的意思,但与其祖父相比,游山玩水显耀帝王威风的成分比较重一点,讲究排场好大喜功的比例相对多一点。六次南巡有五次来过宝应且曾驻跸,四次赋诗,一次额匾留联,并在宝应留下诸如“一宿庵”“乔家白酒”“大王庙”之类的轶事传说。特别是两次登岸策马穿城而过,对宝应百姓来讲,可说是至高无上的荣幸。当时,供乾隆皇帝御舟停泊的码头有两处:一是老西门的石码头,即今天港务处所在地。后来由于新西门的开辟和运河西移,堤畔现出一片坡地,石结构的码头因不再临水而被拆毁。

  还有一处在南门外,是临近一宿庵的大码头。记忆中这座码头同样为石结构,也是因运河西移而不复存在,所幸“大码头”作为地名一直保留至今。看来是天意示人,不要忘记此地昔日的辉煌吧!

  古代帝王驾幸之处,即被视为宝地。便要树碑建坊,构亭筑祠,以表尊崇,以示荣耀,以作永久纪念。特别是对那些曾有过作为、煊赫一时的“一国人王之主”们更是如此。中国封建社会灿烂夕阳——“康乾盛世”的二位开创者,都曾先后几度舟次宝应,他们祖孙二人御舟停泊码头,无论在县城,还是在乡村,也应理所当然地称之为御码头。我们应该当仁不让地接受这份历史遗留的宝贵财富,在十分重视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今天,更应当如此。古运河已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古城宝应这颗运河明珠,应是申遗中的亮点;考证御码头之所在,就是想挖掘宝应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这方宝地锦上添花。

  本文系宝应作家(ID:byzazhi)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