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宝应城区老桥,你走过几座?

2021-5-13 17:18| 热度:12539 ℃ |作者:王红霞|来源:宝应作家|我要投稿

宝应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2018年我开始寻宝应的街、巷、路、桥,节假日便看资料走街串巷寻河桥,接触到的文字解说几乎是同一模式,绝大多数仅有文字,没有图片,于是想为其配上图。几年间断断续 ...

  宝应城区老桥,你走过几座?

  王红霞

  宝应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2018年我开始寻宝应的街、巷、路、桥,节假日便看资料走街串巷寻河桥,接触到的文字解说几乎是同一模式,绝大多数仅有文字,没有图片,于是想为其配上图。几年间断断续续地寻觅、求证,好多地方去了几次,每次感受不一。从字里行间只看到宝应悠久的历史,在行走探寻中却见证宝应的文化魅力。

  张仙庙桥,位于五条街南,跨市河。清建石板桥,南北向,桥长4.5米,宽2.7米,栏杆为石板制作,两头用石柱卯榫而合,栏杆高0.45米,石柱高0.75米,四根石柱内侧阴刻“张仙庙”“送子桥”“甲寅壬五月”“邑人重建”字样,此桥为县城五条街的通衢要道。

  (“张仙庙桥”应是宝应城区仅有的一座古桥了,其他的只能称作老桥。)

  镇龙桥,学宫东,跨学河,朱家巷南,与贾家巷相连。砖拱桥。

  嘉定桥,叶挺西路,东西向,跨市河(宋泾河),又名大新桥。唐初由大将尉迟恭始建,旧名孝仙桥,宋时改名嘉定桥,明崇祯三年被洪水冲毁后重建。桥面原长约20多米,高4米,宽近8米,原为三拱桥,1949年后改为水泥平板桥。

  广惠桥,位于安宜镇南大街西侧,跨市河(宋泾河),又名小新桥,唐代由大将尉迟恭始建,明代重修,为东西向,桥面成弧形,下为砖拱半圆形,净跨4.2米,石栏杆,桥长12米,宽6.65米。文革后在原址修建。

  迎秀桥,亦称状元桥、玉带桥。在学宫泮池南,跨玉带河(学河),原砖砌。道光五年,邑人徐攀桂易为石拱桥。“文革中”改为水泥平板桥。

  (去数次,不是见着桥头有板车就是三轮车、电动车,要么旁边拉绳晒被子衣物,曾有旁边住户见我要拍照协助着挪开车子。)

  多智桥,在县学宫西,俗称为多子桥,原为砖拱。宝应民俗,小孩满月时要“过三桥”之一。

  爱莲桥,在学宫西,桥下流水通爱莲池。因爱莲池早已淤塞填平,盖起房屋,今仅存水泥板桥一座,西通爱莲巷,与大运河东堤相接。

  (桥身没有名,问桥附近的老人,都说不知,因在爱莲巷往西走上运河堤,只此一座“桥”,且在仓桥和多子桥之间,认定就是“爱莲桥”。)

  小桥,又名通济桥,旧名赵公桥,始建于宋代宋泾河开凿之时,明郑缲书石碣,今不存。明隆庆二年知县汤一贤重建。桥东面对筑两庵,市河、学河双流汇折其下,往来通衢,不知其为桥也。

  (小桥附近曾有座小桥庵,桥在鱼市口德和商店东侧,有一侧栏杆即为桥栏杆,常常在小新桥巷南北往来经过此处,竟不知是从桥面上走过,绝大多数行人也是和我一样吧。)

  忠祐桥,(即城隍庙桥)位于安宜镇城隍庙街明嘉靖四年(1799年)修建,知县闻人诠撰碑记,南北向,砖拱桥,跨城市河,长12米,宽6米,砖拱净跨为4.3米,矢高2米。

  (沿张仙庙桥的河道一直往东走,便是以前的忠佑桥,也是城隍庙桥,从墙上斑驳的地名牌仍可看出“城隍庙”的模糊字迹,在现在宁国寺的南院墙的外侧,现仅剩一截砖头堆砌而成的桥体在河边,残桥有被火烧过的痕迹。旁边人家的老太太常在残桥上面平铺大匾和竹帘晒面粉、萝卜干等,甚是方便。)

  笏板桥,迎秀桥南,石板桥,桥板形如笏板,南北跨市河。

  (笏板桥的北边是谢家面店,邻居老太说他家的面条好吃有筋道,便常去买干面条和饺皮,但并不知道此桥名,直到某一日看见北桥头靠近住宅的墙角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有“笏板桥”的字样。但经常是有拖把挂在碑的上方,为拍照,拿下后再原样挂好。)

  李府桥,在李府巷,跨宋泾河,砖拱桥。

  (在桥附近正好看见公园锻炼的一位奶奶,问她,她说这就是李府桥,往东通往李府巷。)

  仓桥,仓桥与老西门相接,原附近有预备仓一所,故名。清顺治二年建。原为砖拱桥,现为水泥平板桥。

  玉带桥,在县府西侧的叶挺路上,跨市河。清顺治二年建。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宝应,过桥时将玉带遗落水中,因土地爷拾得奉还,赐名玉带桥。

  (玉带桥在西门,运河堤的东边路南。)

  水门桥,又名枕流桥,位于县府东北角,北水关(池闸)注水由东向南折弯处。原为小砖桥,现为水泥平板桥。

  (去年秋时,连着去了几次,桥下的河道在疏浚,黑色的淤泥在有在桥面有在路旁,桥往南的路也挖开,坑坑洼洼,刻有“水门桥”字的石碑移在桥身几米外,桥身上有电线,拉绳还有电动车,为拍照搬电动车、拆拉绳,后又复位。今年春日再去,路面平坦光滑,桥面干净无杂物。)

  铁桥,明代人郑牧,字汝谦,号文章,为人读书探精,作事借矩,轻财好施。一日过北郊厉坛东,河水漫道,过往极艰。故遂捐二万余金修桥,县令议起夫役,故辞道“不用劳役百姓”,于是出钱募出,桥成,名曰铁桥。

  (铁桥在通海桥东,六号岗亭南第一个巷口头,现已无桥。)

  通海桥,旧名遗爱桥,又名广运桥,北门外铁桥西,北门外大街东。明万历四十三年重建。

  (我开始以为它是铁桥,因为是在铁桥口巷子里寻到的唯一的桥,但反复查看资料,多次问及桥附近的老人确定是通海桥,说铁桥早就没有了。今年再去时,桥身两侧加了栏杆。)

  (有些老桥的位置和名字不确定,请教了安宜镇志办的胡晓林老师。特此致谢!)

  本文系宝应作家(ID:byzazhi)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