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魅力宝应:从山阳地名看水乡特色

2021-5-13 17:51| 热度:18689 ℃ |作者:何平|我要投稿

我插队的宝应县山阳公社是一个依湖傍河、水网密布的水乡。山阳在宝应的西部,大运河的西面。河西原先的三个公社,氾光湖、中港和山阳,那两个公社名字中都有“水”,一湖一港,唯独山阳名字有山却不见山,是一马平川 ...

  从山阳地名看水乡特色

  何平

  我插队的宝应县山阳公社是一个依湖傍河、水网密布的水乡。

  山阳在宝应的西部,大运河的西面。河西原先的三个公社,氾光湖、中港和山阳,那两个公社名字中都有“水”,一湖一港,唯独山阳名字有山却不见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虽然名字中没有水字,但它几乎是被水包围着:东面是京杭大运河,南面是宝应湖,西面是白马湖,西北是洪泽湖,一条山阳沟从南到北纵贯,另一条闸河从运河边的八浅自东而西直至白马湖边,形成十字形的黄金水道。

  山阳的许多地名都与“水”密切相关,细细数来,竟十分有趣呢。

  带“氵”偏旁的有河、湖、沟、荡、湾、洼、滩等。

  河,是最常见的水体形式,是水通行流动的渠道。山阳在大运河边,自然河流纵横。山阳北部靠运河边有杨河,据说是因有杨姓之庄位于运河畔而得名。山阳南部有顺河,据说明洪武年间,此地原名镇湖闸,随着洪泽湖堤筑成而镇湖闸失效,后人则顺着河沿赶集,渐成集镇,称顺河集,这是山阳南部的重镇。而兴同村有“孙家河”、“于家河”、“李家河”等村落。

  湖,原是指被陆地包围的水面,可是对于山阳来说,却是被湖水包围的一块陆地。山阳南面有一条大堤蜿蜒向西,堤外就是宝应湖,所以有一个地名叫“沿湖”。

  沟,也是水的通道,《说文解字》:“沟,水渎。广四尺,深四尺。从水、冓声。”一般人认为,沟比河要小一些。其实在苏北,最原始的河也称作沟,如运河从淮安到扬州这段运河的前身古称邗沟。我觉得沟与河的区别还在于沟也指没有水而两边隆起、中间凹陷的通道,如沟堑、壕沟、沟壑等。而山阳多少年来一直是水患频仍之地,河道经常因洪水泛滥而改道,原有的河道变为干涸的沟壑。故而以“沟”为名,似乎也体现了这一特色。山阳原名山阳沟,山阳沟是山阳境内最长最大的一条河道。除了山阳沟,在白马湖渔业村有地名“五里沟”,盖距离县城五里之遥,故名。

  荡,作为地名,是指水较浅的湖或积水长草的洼地,应该是比湖小的水面。山阳有“严家荡”。据《宝应县地名录》载:是明朝有严姓三兄弟从严家渡逃荒来此,居住荡边而得名。

  湾,本意是指河水弯曲处,自然形成的水道,不可能是笔直的,而水道弯曲处也利于人口的居住与休养生息。山阳万缘村有“郭家湾”,长沟有“湾头”。所谓湾头是因为此庄位于鹳子河头湾处,遂名之。

  洼,指低凹的小水坑,一般是指沼泽湿地。山阳中南村有“孙家洼”。

  滩,原意指湖、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而在山阳则是指类似湿地的滩涂,山阳的滩面积很大,长满了芦苇,又称柴滩。柴滩上除了看守的看滩人,是没有人居住的,但这些柴滩是分属于不同的大队或生产队的,所以也被称为某家或某某滩。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所谓“以粮为纲”的政策推行下,柴滩渐渐改为农田,加之芦苇的用途也日渐式微,这些滩都没有了,滩的名字也随之消失了。

  有的地名字,虽然没有“氵”,但也是因水而生的,如“桥”,是架在水上以利通行的建筑,山阳以“桥”为地名的更是举不胜举了。

  比较有名的如“杨桥”。“文~革”时改名为“颂扬”,但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杨桥是很古老的名字。据文字记载,清道光年间,杨元、杨濡和杨洽在此兴建有三截木桥,而得名。于是在桥的周围建立起了村庄,成为一个小集镇,当地人称为“桥上”。这里曾有建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的苏中名刹上生寺,据传曾香火鼎盛。我插队的朱桥,就此杨桥南面三里许。中南村还有“丰乐桥”,那是因为清同治年间,正值丰收之年在此建造了一座桥,便以“丰乐”名之。顺河村之“孙家桥”,万缘村之“万桥”,沿湖村之“胡桥”都是当年由好善人氏出资在此建桥,遂以其姓氏名而纪之。

  还有一个字也是与水为伍的,便是“圩”,这是作为防水护田的保护建筑而出现的。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江淮闲水高于田,筑堤而扞水曰圩。山阳沿宝应湖、白马湖边许多地名都以“圩”命名,应该都是因为这些地方都曾建圩而抵御洪水的侵袭。从沿湖村起,有马圩、于圩、严家圩;兴同村有同心圩,它的得名是因为清道光年间这里的百姓为防洪而戮力同心合力建筑起了一道大圩;公民村有巫圩、太平圩、小新圩,光辉村有辉胜圩、柴圩、丰收圩;顺河村有王小圩、山宝圩,这山宝圩相传是筑于古淮安府山阳县与宝应县的交界处,因此称山宝圩;中南村有高家圩、韩圩拐子;大东村有杨家圩、杨大圩;当年山阳公社所在地叫南圩大队,也是因为境内有南圩而名,“文~革”时改名为朝阳大队,后又恢复原名,现在与原山阳大队合并成为“合心村”,南圩的名字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总之,这许许多多的“圩”,足以见证了山阳人民千百年来与水患抗争的历史

  土字旁还有一个字“坝”也是与水有关,也是一种拦水的建筑物,应该比圩的功能更丰富,不仅只是拦住洪水,它可以用来灌溉与调剂水量。山阳有吴坝村,盖因有吴家大坝而得名。

  纵观山阳的村庄地名,大概除了以姓氏为名的某庄某某庄外,其余大多数与水相关,充分体现了水乡特色。地名中有“氵”的基本是自然形成的地理面貌,而以“木”或“土”为偏旁的基本是人为的建筑,所谓水生木、土克水,与水的相生相克,除弊去害,因势利导,亲水得水之滋润,抗洪却水之灾害,千百年来,山阳人就是这样傍水而居,而成为了运河边上、白马湖畔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

  本文系【何平】原创作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