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上海之行

2021-7-19 15:02| 热度:27246 ℃ |作者:梁永胜|来源:宝应生活网|我要投稿

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也是东亚第一大都市。上世纪八十年代轻工产品更是风靡全国,上海牌手表、上海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等等枚不胜举。人们以拥有上海产品为荣,拍个照片也要把袖子挽得高高的,露出手腕戴 ...

  上海之行

  ——服装往事(九)

  梁永胜

  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也是东亚第一大都市。上世纪八十年代轻工产品更是风靡全国,上海牌手表、上海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等等枚不胜举。人们以拥有上海产品为荣,拍个照片也要把袖子挽得高高的,露出手腕戴的上海表。

  要到上海出差的消息不胫而走,把工友们需买的上海产品列了个大清单,从穿的衣服皮鞋帽子到日常生活用品香皂、雨伞,再到吃的蛋糕、老城隍庙五香豆等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有,连自行车锁也是上海的好。请托都不是一般关系,也不好推辞。

  上海在心中早就憧憬,这次机会实在难得,刚到供销科不久就落个美差,但对我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单独出差,心里没底。先做好准备工作,把科长交待的任务捋一遍,做到心中有底,后到政工科开介绍信,这是外出办事的通行证。去会计室借出差费,上海属于外省了,还要去城镇粮管所凭介绍信换全国通用粮票。一切准备就绪,就等顺便车。供销员在老百姓的眼中是油头粉面,油头滑脑,油嘴滑舌,油腔滑调,而服装厂的供销员与其他行业的供销员不一样,原辅材料由外贸部门分配计划,不要求人,产品交到外贸指定码头,不要低三下四推销产品,实质是来差办差。

  刚好有一批货要送高港外贸仓库,我即乘顺便车,又成为押货员。货车从早上出发,经过一路颠簸到下午三点半才赶到高港,送货单外贸仓库签收后由驾驶员随车带回,我就在高港码头等晚班客轮去上海。

  买好去上海的轮船票后,离开船时间还早,在江岸信步闲逛。高港码头不大,但名气不小,它设在口岸镇,是长江东北岸的一个重要港口和物资集散地。苏北人闯荡上海滩,高港是中转站。改革开放后,高港成为长三角的重要港口,原属口岸镇管,现成为泰州下设区,反而管口岸镇,地名效应大。五点一过,码头开始喧闹,大多数旅客是去上海做生意,贩农副产品,货物先上,鸡鸭鹅吵叫声不绝于耳,一层甲板是堆货物,二层是客仓,有一等仓、二等仓和普通仓,我和商贩一样,买的普通仓船票,去得早的有硬木椅坐,去的迟没位子,有的坐在行李上,有的坐在鸡鸭笼上,有的直接席地而坐,也没有服务人员照应。

  晚九点一到,随着一声长笛,轮船徐徐离开码头,顺江而下。阵阵江风佛面而来,吹散了仓内的乌烟瘴气,顿时清晰多了。旅客们都找好位子安顿下来,各种家禽也消停休息了,不少人已眯眼慢慢入睡了,甚至个别也发出鼾声,我知道他们为明天生计在养精畜力。我是紧紧抱着手提包,包虽不大,人革带拉链,里面放着办事手续和洗漱用品、换身衣服,那个时代手提包是供销员的行头,非常时髦,是科长为我争取新买的。一点睡意没有,看时间还早,登上甲板透透气。第一次乘大轮,第一次见长江,举目望去,长江之宽阔,江水滔滔向东流,两岸星火点点,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这一段称为扬子江,水面开阔平缓。不时船只交汇,相互鸣笛,以示问好。稍待一会儿,觉得已有凉意,赶紧下仓休息。

  船在黑夜中航行,逢港必靠,上得多下得少,一阵喧闹后又始平静,只听到隆隆机器声和哗哗的击水声,反正一直是迷糊状态。不知何时,被一阵吵闹声吵醒,看天色还未亮,而商贩巳起,开始整理物品向甲板涌去,想抢先下船。我第一次乘船,以为马上要到上海,也随他们挤上了甲板,白白站了一个多小时。天微亮时进了吴淞口,天放亮时船进了十六铺码关,此时码头人头传动,人喊鸡叫乱成一锅粥,商贩们都在争取第一时间把货物送到目的地。

  上海的头班公交车比较早,挤上公交车在芝罘路下,按图索骥的找到了上海旅客旅馆介绍处。从里一望,还没有开始,窗口处排着长长的队伍,有的索性没走,从昨天晚上就开始排了。不排队就没地方住,再长也要排。七点开始登记,九点才轮到我,小心翼翼地从窗口递上介绍信,对方看都未看,盖上了戳,拿到亮处一看是某某招待所,并注明乘几路公交车。终于有个住处,自己心中石头落地。先找个小吃店,一盘上海特色生煎馒头下肚,精神来了,赶紧找公交站台,等到所乘公交车,一角五分车票,乘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凯旋路站下,七拐八拐找到招待所,原来是街道办的,利用地下人防工程改造为旅社,解决返城知青就业。很快登记完毕,安排十人一间房,五张高架床,我选择靠里边的上铺,安全些,有公共洗漱间,厕所在弄堂里的公共厕所,虽然大跌眼镜,但先落脚再说。(在上海想再换个旅社行不通,得重新拿介绍信去排队,说不定被分到郊区)晚上房间可热闹,南腔北调,房间没有窗户,灯光昏暗,空气不流通,烟味浊气让人快窒息,硬着头皮躺下,鼻鼾声时起彼伏,何时睡着不知道。后来才知道跑上海线的供销员在上海旅社都有固定的关系户,而且在黄浦区,上海最繁华的地方,离外滩办事点近,电话一打,就可以提前把住宿安排好,我是生来乍到,谁也不会把路子告诉你,遭受此罪,意料之中。

  天还没亮,赶早班车旅客已起床,乒乒乓乓声搅得你无法睡。干脆起个早先到外贸公司办正事。上海弄堂的早晨别有一番景色,家家门口升小煤炉,烟雾袅袅又呛人,刷马桶声响成一片,然后在朝阳处将马桶排成一排晾晒,大煞风景,大裤衩等男女内衣横街悬挂,行人在下行走毫不避嫌,五颜六色,犹如万国旗,还真不如我们小地方文明。早饭在弄堂口处买了一个糯米糍粑(糯米裹油条加糖勒紧),边吃边看上海地图,按图找到需乘的公交车,上海地图最大的好处,每个公交站点有标志,不需要问人,上海话一句也听不懂,按图少跑冤枉腿。刚值上班高峰时间,公交车上人挤人,一直站到外滩,一个多小时站得两腿发软。上海早晨的外滩显得格外清静,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让你大饱眼福,有哥德式、欧洲文化复兴时期的,还有巴洛克式的塔楼,成为一个万国建筑展览群,而对岸的浦东尚未开发,一眼望去还是棚户区,也来不及慢慢欣赏外滩风光,赶快去找外贸公司, 上海外贸服装进出口公司位于上海外滩27号第5层,前身是怡和洋行大楼,1920年建,是英资怡和洋行所建办公楼。1955年由上海外贸管理局及下属公司使用。进入大厅的旋转门好别致,起到保温作用,大理石地面上嵌着铜条,纹饰华丽,磨得净亮,盘旋梯梯古香古色,大厅悬挂着水晶吊灯,豪华典雅,富丽堂煌,我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目不暇接。先出具介绍信在门卫登记,乘电梯上五楼,很快与外销员对接办好提货单。外销员得知我第一次到上海,把所需辅料仓库地点写得清清楚楚,包括乘几路车、乘几站、在什么地方换乘,可算是无微不至,着实让我感动不已,大城市的人文明程度就是不一样。

  离开了外贸公司,马不停蹄的赶到外贸仓库。外贸仓库一般设在上海郊区,好在有指路条,几经周转,终于摸到了仓库,仓库路旁还有国民党时期构建的水泥钢筋碉堡,这儿曾是战上海的战场。在食堂里找到刚好吃午饭的保管员,看我是外地的,此处又偏僻,又给我带了一份盒饭,让我好感动呀,上海人真好。饭毕还没有到上班时间,保管员已把所要的辅料打成两箱,并用小推车帮我送到公交站台,告诉我到上海火车站零担房需乘几路车,我左感谢右感谢搭上了公交车。以往辅料是随原料带回去,而这次辅料要随人走,厂里急等生产。到了上海北站,公交站台与零担房还有一截路,又没有提手,用接力的方法把两箱辅料摞(读luo第二声,移动的意思)到了零担房,很快办好去镇江托运手续,顺便买好后天去镇江的火车票,那时还没有直达宝应的汽车,陆路只能从镇江中转。大功告成,这时华灯已初放,乘上回程公交车,欣赏上海夜景。上海的夜色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建筑在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的映衬下更显得美轮美奂,带去了一天疲劳。

  今天的任务就是购物,早早的赶到南京路,上海的大商店十点钟才营业,南京路上好八连,早有耳闻,但没时间寻,也寻不到,反正沿着南京路漫无边际地逛,南京路是全国最大的商业街,这是民国时期闻名遐迩的十里洋场,两侧商厦鳞次栉比,华美的建筑,林立的商店,中华老字号比比皆是(邵万生、真老大房、三阳、沈大成等食品店,亨达利钟表店、王开照相馆、茂昌眼镜店、蔡同德药堂、朵云轩书画店……),商品琳琅满目,橱窗通体,设计精美(后来宝应副食一店就采用通体橱窗,并按上海样式设计,提高了档次,让人耳目一新,在苏北领先一步),让人流连忘返,街上行人摩肩接踵,我是逢店必进,按单购货,建于1934年的24层国际饭店是当时亚洲第一高楼,是我心中的偶像,(宝应人行形容它高,把帽子看掉了,估计是站在楼根看的)只抬头看了一下,根本没时间欣赏,一个念头,购货。在张小泉刀剪店购买了一把心怡的11英寸裁剪剪刀,在百货一店买了一把当时还比较前卫自动伞,其它都是他人物品。一个上午很快过去,对照购物清单还不到一半,听说衣服主要在淮海路,又从西藏路转去。傍晚又赶到老城隍庙买五香豆。一天下来,两条腿真的走不动了,人们都称供销员“出门像君子,赶车像猴子,回来像骡子,算账像呆子”。这次真的尝到当骡子滋味,手提肩背,供销员这个购物差不好当,买不到人家不相信,要想买齐,这腿要跑断。好在上海公交方便,晚上十点才回到旅馆,倒床就睡。

  早早起来,把购买的货物整理,两大包加几小包,就缺少个扁担一肩挑。结清旅馆费,到上海北站乘火车到镇江,大多数旅客和我一样满载而归,把火车行李架堆得满满的。上午十点钟到达镇江。镇江是去苏北的中转站,汽车站就在火车站对面。雇了一辆三轮车把货从零担库房提出,送到汽车站,打随车货票,货上车顶,才舒展一口气,这次到上海的任务总算完成。客车在瓜州汽渡排了三个小时队。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宝应,结束了这次上海之旅。什么地方也没玩,什么地方也没逛,当了一次采购员,但毕竟去了一趟上海,第一次出省,第一次乘火车,几个第一次,已经蛮满足了,心中留下深刻印记,上海——我还是有机会再来的。(因为业务关系,后来成为上海常客)

  梁永胜 辛丑年初夏作于扬州半闲书屋

  来源:宝应生活网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