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查看内容

《宝应县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公示

2015-11-25 17:13| 热度:31534 ℃ |来源:中国宝应网|我要投稿

宝应县于今年4月启动《宝应县优化镇村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贯彻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精神,在现状分析与上轮规划评估的基础上,对自然村庄进 ...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的要求,宝应县于今年4月启动《宝应县优化镇村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村级酝酿、乡镇统筹、市县批准”的工作程序,通过各镇政府强力推进,《规划》在初步成果、中间成果、后期成果阶段分别征求了各镇、村意见,组织了会审,并根据意见进行优化完善。2015年11月,《规划》通过省、市、县专家论证。目前,规划方案已经编制完成,现向广大市民公示,如有建议或意见,请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至宝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公示时间:2015年11月23日至2015年12月22日
  宝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系方式:
  联系人:黎琦苗凯
  联系电话:0514-88223885
  邮箱:byzjjczk@163.com
  一、规划目的
  贯彻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精神,在现状分析与上轮规划评估的基础上,对自然村庄进行分类,进一步引导宝应县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提高镇村规划建设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宝应县域涉农地区的14个乡镇,规划总面积1461.63平方公里。共计256个涉农行政村(或社区),2584个村民小组。
  三、规划原则
  1、统筹城乡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准确把握城乡人口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趋势,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为导向,为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合理引导村庄发展、推动农民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尊重乡村自然演变的客观规律,合理确定规划发展村庄,严防一味追求拆并村庄、强推农民集中和上楼。
  2、县、镇、村三级联动,确定协商机制
  “三上三下、上下结合”镇村布局规划应县、镇、村三方共同参与,共同研究。规划按照“全县乡村建设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县域规划技术指引——镇、村酝酿初步方案——县域技术、政策校核——镇、村征求意见——最终规划成果”过程而展开。
  镇、村层面建立由镇村干部和村民小组进行协商的机制,由村级酝酿方案、村民会议决策、全镇进行统筹。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统筹协调机制,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3、促进多规融合,引导空间落实
  综合协调产业布局、公共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乡村风貌保护等因素,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旅游发展等相关规划的衔接,落实村庄发展的可用空间与基础条件。
  4、划定分区主导,强化村庄特色
  依据县(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及相关法律条文,对县域进行分区划定。
  按照村庄区位、功能、产业、风貌特色、设施配套等特点进行村庄布点,淡化规模和数量,因地制宜选点选址,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生产需求。
  5、科学引导建设,弹性配置资源
  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服务分类差别化两个基本原则。
  在村庄分类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村庄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与诉求,弹性设置各类村庄的配套服务设施,避免在城镇化进程中村庄建设的过程性浪费。
  四、村庄分类
  根据各自然村庄的区位、规模、产业发展、风貌特色、设施配套等情况,明确“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的划分原则。
  重点村:指能够为一定范围内的乡村地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村庄,主要从下列类型村庄中综合考虑确定:现状规模较大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条件较好的村庄;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庄;适宜作为村庄形态发展的被撤并乡镇的集镇区;行政村村部所在地村庄;已评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的村庄。
  特色村:指在产业、文化、景观、建筑等方面具有特色的村庄,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历史文化名村或传统村落;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村庄;自然景观、村庄环境、建筑风貌等方面具有特色的村庄。
  一般村:指未列入近期发展计划或因纳入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居住安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需要实施规划控制的村庄,是重点村、特色村以外的其他自然村庄。  
  五、镇村布点方案
  通过“三上三下,上下协调”的工作途径,本次镇村布局规划确定规划发展村庄324个。其中重点村276个,特色村19个,重点(特色)村29个,一般村庄2260个。平均每个行政村1.3个规划发展村庄,村庄密度0.22个/平方公里。
  六、公共实施规划
  按照“重点村”、“特色村”“重点(特色)村”三种类型对公共设施进行配置,其中,“重点村”细分为村部所在地的村庄和非村部所在地的村庄两种。因而,规划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共分为四种类型。
  “重点村”(村委所在地),服务范围原则上涵盖一个行政村,配置行政管理、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卫生所、体育设施、公园游园等便民服务和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应符合省、市相关规定,并鼓励空间多功能复合利用。
  “重点村”(非村委所在地),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如卫生所、体育设施、公园游园等。
  “特色村”,作为有特色发展的村庄,公共设施除配置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卫生所、体育设施、公园游园等,还要加强餐饮服务、旅馆住宿服务等的规划设置,作为村庄发展旅游的配套设施。
  “重点(特色)村”,公共设施的配置既要考虑重点村所应有的行政管理、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卫生所等便民服务和基本生活服务外,还应配置餐饮、旅馆住宿等旅游配套设施,以完善村庄职能。
  七、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要深化农村客运通达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提高班车的通达密度和深度,创新农村客运管理机制,改善经营模式,使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出效益,积极培育农村二级客运市场,真正实现村村通车的目标。
  2、市政设施规划
  (1)供水规划
  建立区域供水集中管理系统,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全县通过第一水厂与潼河水厂向城镇及农村地区联网供水,并扩大水厂规模,改造水厂管网等措施。打破城乡、部门间的界限,确立城乡供水、节水、排水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实现城市与农村、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与水量、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防洪与排涝等的统一管理。
  (2)排水规划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排水系统。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一按照流域划分排水分区的原则,镇区及周边规划发展村庄生产生活污水送至镇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其它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由村内统一设置的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3)供电规划
  根据城镇用地布局进行一体化的电力工程布局,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共建共享,促进管理和服务升级,最终实现同网同价同质服务,减少农民负担。
  按照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要求,努力缩小城乡供电服务差距,使村级电力网的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供电服务实现与镇区指标一致。
  (4)通信规划
  按照”少局点、大容量”的原则对现状电信汇接局和电信模块局进行整合,对保留局所进行扩容改造,确保容量可以满足服务需求。结合规划发展村庄布点,建设村级通信服务网点。
  (5)环卫规划
  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要求,合理设置中型垃圾转运站,各规划发展村庄设置垃圾收集站,统一送至县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处理。
  各镇设置垃圾转运站,规划发展村庄设置垃圾收集站,最终送至位于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处理。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