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射阳湖镇红色文化 见证传奇历史

2016-1-14 17:43| 热度:30270 ℃ |作者:房立龙|来源:射阳湖侠客|我要投稿

宝应县射阳湖镇作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大后方,转战时间长、重大事件多,这里留下了无数的红色传奇和红色记忆,是一片红色文化的沃土。这些红色文化见证了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也给我们留下了 ...
  宝应县射阳湖镇作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大后方,转战时间长、重大事件多,这里留下了无数的红色传奇和红色记忆,是一片红色文化的沃土。这些红色文化见证了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射阳湖与苏中抗日根据地大后方射阳湖有近百里方圆的芦苇荡。1944年3月,因苏中抗日形势的需要,苏中领导机关从东台县的三仓河地区陆续迁驻射阳湖地区。相继迁入的还有新四军一师师部和苏中机关的十多个下属单位,江淮印钞厂、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苏中银行、《苏中报》、新四军华中军械厂第一总厂、苏中榴弹厂、苏中军区暨新四军一师练兵场等,陈毅、粟裕、叶飞、陈丕显、姬鹏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留下光辉的足迹。1945年10月,苏中领导机关和新四军一师又因战略转移陆续撤离射阳湖。在这一年七个月时间内,射阳湖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可靠后方。这是对加强根据地的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建立地方武装、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改善生活、打击日伪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水寨林上庄与江淮印钞厂
  1941年春,为粉碎敌人的经济掠夺,新四军各师根据地分别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和印钞厂。印钞厂以“江淮”冠名。苏中领导机关于1944年3月迁入宝应县之后,江淮印钞厂也随着迁来,厂址选择在距司令部约10公里的水泗林上庄。该庄四面环水,周围数十公里是芦苇和藕塘,河道中水草丛生,一般大船不能通行,为了防止敌人汽艇袭扰,主要河道中央打有暗桩,好似天然屏障,当时被称为“华中水寨”。江淮印钞厂1941年建厂后,由于长期变迁,制版不少,但未印刷发行,大量的印刷发行还是在迁入宝应县以后的事。当时的票面主要有5角券、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等。
  湖荡村庄与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
  1944-1945年间,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设在射阳湖镇落潮堡庄上。四周茫茫湖荡,上庄必须乘木船而到。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迁到落潮堡,为了防止小鬼子来骚扰,落潮百姓在通往庄子中的一条南北河的上游筑了一道土坝,后来称大坝头。后方医院的医护战士帮老百姓治病,搞卫生防疫。群众主动帮医院增建病房,拆禹王庙和尤氏家祠扩建医院。病房住不下从抗日战场上转来的伤员,只能重病伤员住医院,轻病伤员被群众领到家里住,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董氏家祠与苏中银行
  1944年底,苏中党政军领导机构从西安丰迁到我镇油坊头和吉家舍一带。粟裕、陈丕显等领导同志,根据华中局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创办了苏中银行,行址设在油坊头东墩上的董氏家祠。新四军女干部郭建任行长。苏中银行担负着整个苏中区金融秩序管理监督的职能,1945年10月迁出。
  千年古刹与出版发行《苏中报》
  1943年11月12日,中共苏中区党委通过《关于出版〈苏中报〉的决定》,并成立以粟裕为书记、俞铭璜为副书记的党报委员会。报社由粟裕任社长,林淡秋任总编辑。1944年春,《苏中报》报社随苏中军区领导机关,迁至射阳湖地区的龙竿寺内,报社下设编辑、采访、营业三部,共有记者、编辑及印刷工人70多人。《苏中报》从1943年12月2日创刊至1945年10月11日停刊,共出版发行270期,其中在射阳湖地区出版发行101期。它为宣传抗日、团结人民群众、打击日寇、为苏中的抗日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苏中报》报社旧址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遭敌机的轰炸,曾经有庙宇99间半的千年古刹“龙竿寺”毁于一旦。后迁址于射南村。
  古庙与出版《毛泽东选集》
  1945年7月,苏中出版社印刷厂书版部驻在射阳湖镇冲林村东头一个古庙里。时,苏中出版社编印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在其封底左下角印有“1—20000抗币六元”,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选集》第1卷只出版了两三千册。
  油坊头与新四军华中军械厂第一总厂
  1945年9月,新四军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迁到油坊头。该厂坐落在油坊头河西,占地100多亩,有大小厂房213间。厂里有各种车床
  ,车间有轨道,厂区有两个大炉(一个化铁,一个化铜),共有工人203人,其中干部技术人员53人,吴运铎担任第一总厂。兵工厂不仅生产子弹、榴弹、炮弹,还不断研制新式武器,制造小口径迫击炮和榴弹炮。其间,吴运铎在潜心试制武器过程中多次负伤。在1944年9月华中兵工生产大会上,副军长张云逸(原二师师长)讲话充分肯定了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军工生产的卓越成绩和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并表彰了坚持武器弹药研制而多次负伤的二师军工部吴运铎等一批军工生产战线上的英雄模范。在新四军军工生产上,苏中榴弹厂设在戴堡村。1984年5月12日,中国的保尔《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吴运铎在南京军区和省市军政领导陪同下,再次踏上他战斗、生活过的革命老区这片热土,寻根当年苏北革命根据地--射阳湖油坊头军械厂,并为射阳湖油坊村亲笔题词:“射阳油坊农民俱乐部”。2008年6月,新四军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旧址被宝应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2011年油坊头村创建《吴运铎同志纪念室》。
  吉家舍与苏中军区机关式暨新四军一师练兵场抗日战争时期,射阳湖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4年3月初,新四军苏中机关进驻射阳湖镇王坤村吉家舍,当时,陈丕显任新四军苏中军区党委书记,就住在吉家舍蔡新桂家。当时,部队开展大练兵,需要练兵场。蔡新桂的父亲和大伯父、二伯父以及刘家贡献出圩口各五亩良田共二十亩,提供给部队为练兵场,因四家田块相连,形成了南北长方形地块。部队将士在群众的拥戴下,将这块宝贵的土地建起了练兵场。场上建有靶场、高架独木桥、单双杠、高低杠、木马和天桥,天桥最高段10余米,宽2米,南桥坡为楼梯式台阶,北为木槽下滑道,道口下用稻壳代替的沙坑,战士们利用这些设施,苦练英勇杀敌本领。每天清晨起,训练场上军歌此起彼伏,号角嘹亮,“杀”声震天,受训队伍叠起,从这里开赴前线战场。1946年2月,苏中机关及一师部队先后撤离射阳湖。
  1988年6月2日,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苏中区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专程到射阳吉家舍,故地重游,看望老房东,并深情地回顾和感谢革命军老区人民当年献地给新四军建练兵场的义举。
  解放射阳的战斗与烈士陵园
  194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楼王某部三十二旅和二个区接到上级指示,决定解放射阳。主攻射阳的任务由老四团(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担任,县团和各区联防队民兵配合作战指挥部设在射阳西边的官陈庄。9月21日上午,解放射阳进行了战前动员,随后全体指战员乘着400多条农船由楼王向射阳出发。晚十点整,我部联络员带一排战士撑船到射阳北首,准备端掉射阳北首的敌碉堡,由于小船在靠岸时不慎碰撞发出响声,惊动了敌人,碉堡内的敌人全部龟缩在碉堡内不敢出动,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轮番冲锋激战,由于敌人火力太猛,我军伤亡较大,指挥部立即改变原作战计划,决定白天围而不攻,采用夜间袭击,同时向敌据点进行政治喊话,瓦解其斗志。23日拂晓,总攻开始,我军调来两门八二炮,一举摧毁龙竿寺内的敌主碉堡,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丧魂落魄,到处乱窜,我军乘势发起冲锋,取得了解放射阳的胜利。在解放射阳的战斗中,歼敌国民党整编4师90旅268团2营主力连和一个机枪排多人,俘敌180多人。我军有100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1964年8月射阳湖镇人民政府,在射阳湖边为解放射阳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修建了烈士陵园,射阳湖人民永远怀念他们,烈士们永垂不朽。
  今天我们感悟红色文化,应当了解先烈和先辈们为了革命理想艰苦卓绝,不怕牺牲,英勇奋进,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感怀红色文化,应当洗礼心灵,感受红色精神,激发红色情志,以继续奋斗的动力弘扬和传承好红色文化。
  注:射阳湖镇红色文化旧址地
  1、苏中军区暨新四军一师练兵场旧址(射阳湖镇王坤村)
  2、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旧址(射阳湖镇落潮村)
  3、苏中银行旧址(射阳湖镇油坊村)
  4、新四军江淮印钞厂旧址(射阳湖镇林上村村部)
  5、《苏中报》报社旧址(射阳湖镇射南村)
  6、新四军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旧址(射阳湖镇油坊村)
  7、新四军苏中榴弹厂旧址(射阳湖镇戴堡村)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