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梦系射阳湖

2016-4-7 14:12| 热度:5472 ℃ |作者:王垄|我要投稿

这几年,回忆母校的文章渐渐地多起来了。在我看来,母校,恰如一枚清亮、温馨的果实,让我在灵魂深处奔腾着感激和希望。我的高中大半是在射阳湖中学度过的。那一年,我们9个人一起从鲁垛 ...
  这几年,回忆母校的文章渐渐地多起来了。在我看来,母校,恰如一枚清亮、温馨的果实,让我在灵魂深处奔腾着感激和希望。
  我的高中大半是在射阳湖中学度过的。那一年,我们9个人一起从鲁垛转学、仅仅是因为鲁中没开文科班。但这一转学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可以说是决定了一生。
  射中给我的最初印象并不很好,小小的校园,低矮的教室,风一起,操场上便纸屑飘舞、尘土飞扬。临街的校门口,商贩的摊点一个接着一个,一到下课,“卖大饼呃!”“吃油条来!”叫卖声此起彼伏,叫人读书也实在难以安神。

宝应县射阳湖中学食堂的饭票
1986年左右,宝应县射阳湖中学食堂的饭票

  好在校园的旁边就是一泓湖(这与我的家乡是多么的相似啊),我早在县志一类的书上知道那就是“项伯泛舟”的射阳湖了。我想象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也曾在他老家的湖上饮酒吟诗,夕阳正如一枚浑圆而鲜红欲滴的桨果,将大片大片的辉煌投向湖面,使我们年轻的才子才华横溢、妙语连珠……哦,能在这样诗意的千年古镇读书,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
  射中也正像那湖敞开了胸怀,接纳了我们,尽管也有人把我们误解为是“发配充军”的差生,但更多的人则给我们温暖、帮助和支持。我们很快成为这个家庭当中的成员,并且以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感。不久,我便被改选为文科班的班长、校黑板报的主编。那些日子,我在一丝沾沾自喜之中,勤奋刻苦,勉力奉献,带领一帮师兄师妹们把各项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老校长说我们是注入射中的一股新鲜的血液,使射中勃发了青春的活力。

宝应县射阳湖中学合影
合影

  两年的射中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印象,我随意地用笔捡拾一下,每一个记忆都刻骨铭心。那时,射中有一大批颇为优秀的教师,体育老师张宝海、语文老师张焕新、英语老师许芩……他们亦师亦友,与学生打成一片,那种新式的人际关系,至今仍使我感慨万千。同学之间也绝无隔阂,一个班就是一个温暖的家,女生争着帮男生洗衣服、被褥,这在今天恐怕也不多见。别看这所学校名气不大,但读书环境却很宽松,与别的地方相比,少了许多的清规戒律,学生好比是百树丛生的林子里小鸟,可自由栖息,可随意鸣唱。
  最叫我心动的是射阳湖边的那些镜头,常常特写在我的眼帘,霞光一样的美好,黄金一样的珍贵。我不想用华美的词句描写湖上的景色,水鸥、白帆、朝霞、夕阳、罾簖、渔舟,一切都在奇异光晕里变化万千,娴静素雅的湖面宛如一幅古典的国画,我们以此为背景,晨读或夜谈,杜甫、鲁迅、莫里哀、人生、理想甚至还有爱情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当我们在夏日的湖中畅游,任蓝蓝的天洁白的云倒映在水面,渔歌阵阵,我们觉得读书的生活真是无比的美好。而就在那些日子里,我读了“著名汉末者,射阳得三人”的一些著作,“臧陈旧址”、“九里一千墩”、“汉墓群”,让我接近了文学爱上了文学,并在山东的一家诗报上以“射阳湖中学”为地址发表了我的处女作,此后便有10多首诗见诸报端,从此我便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而湖边便成了我的诗友聚会的地方,成为留在我梦中的一片净土。
  转眼毕业12年了,期间除了在梦中,我就再也没有回过母校,只有几张射阳湖边的留影还夹在我的诗集之中。我也公开发表了不少反映高中生活的诗文,如《湖边之梦》、《大饼摊子》、《雪绒花》、《怀念高三文科班》等,但关于母校的回忆却总无法排谴。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