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宝成“中举”

2016-4-21 09:01| 热度:8237 ℃ |作者:朱明俊|来源:宝应文化|我要投稿

如今,在宝应县城工农路的东首,瑞莲福第小区的大门口,“宝成眼视光配镜中心”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眼疾患者越来越多,吴宝成每天坐在店里,依旧边学习,边工作,忙忙碌碌,生活充实 ...
  六十七岁的吴宝成,要去考国家高级验光师,老太婆不赞成,说老头子啊,不是我说你,已经有个高工职称了,蛮来斯的了,费精劳神还要考个做戏?安稳些个哦。儿子媳妇晓得了,也直摇头,说“拉倒吧!们年轻人都不敢考,你能行啊?”吴宝成不服气,考试哎,又不是考命,哪个怕哪个啊?夹个包偷偷去了南京。到了南京,给儿子发个信息,我考试的事情,任何人不许告诉,切记!儿子看到信息,偷偷笑了,哦,你也晓得考不过难堪啊。三天后,吴宝成悄悄坐晚班车家来,包一掼,坐在店里继续看他的书,做他的事,不着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大家心里发笑,肯定考豁得来,没戏,又不忍心扫他的兴,大家也装若无其事的样子。老太婆忍不住,不敢直接问老头子,就怂恿媳妇问,媳妇开口,吴宝成不好意思驳面子,就洒了些口水,说,有多难考,不说来,说个数字把你们听听,全省只有39个人参加考试,扬州就我一个,眼下拿到这个证书的,南京只有五个,都在省人医。大家听了,都惊叹一声,乖在!等待放榜的日子,度日如年。一个月之后,消息来了,39个人,通过考试的21个,吴宝成榜上有名!不得了!了不起!大家都替他欢喜。媳妇笑嘻嘻说,古时候有个范进,白胡子一大把才中了举人,们家老爹爹比范进还大呢,一不小心也“中举”了!
  吴宝成是眼镜世家,祖父吴广仁1905年开钟表眼镜行,名震安宜;父亲吴振邦1926年继承祖业,将吴门技艺发扬光大,生意红红火火。到吴宝成入行学徒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年代中期,做了几年,吴宝成觉得做个体不光荣,渴望干革命工作,就毅然抛弃祖业,进了电器厂做了工人阶级,后来又调到无线电厂工作。不管在哪个厂,厂领导都喜欢这个有思想、肯动脑筋,经常捣鼓小发明、小创造的小伙子,有意无意给他加压力,锻炼培养他。到了八十年代,局里筹建医疗仪器厂,酝酿厂长的时候,几位领导一致推荐了吴宝成。
  1986年2月,吴宝成受命组建宝应医疗仪器厂,在人才、技术和资金都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带领科技小组利用简陋的设备,千辛万苦,攻坚克难,居然开发出国内第一台可调式冷冻器,主要应用于眼部临床手术。产品开发出来了,才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还要等卫生机构的权威认证,才能推向市场呢,吴宝成就拎着宝贝去了北京,跑有关部门,人家一看是小县城的小企业,根本就不屑一顾。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吴宝成拎着仪器,汗流浃背,一趟一趟撵电车,转公交,低声下气地拜访、哀求,遭遇了不少冷鼻子冷脸,为了工作,吴宝成毫不气馁,义无反顾。终于,有一位江苏籍的工作人员被吴宝成的执着打动,悄悄提醒吴宝成去上海拜访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眼科权威赵东生试试,只要赵老认可,就有希望。吴宝成千恩万谢,随即坐火车赶往上海。
  拜访赵东生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他的手术太多了。十五天后,吴宝成利用专家门诊的机会,才见到刚从手术台下来的大名鼎鼎的“东方一只眼”赵东生教授,赵老很随和也很爽气,说既然送来了,就留下仪器,等我们试用了再说。
  吴宝成回到宝应,如坐针毡地等待着上海的消息。一天,两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越来越渺茫,吴宝成焦急的心逐渐冷却了。第二十八天,门卫突然跑到车间,喊吴厂长接电话。吴宝成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挪到传达室,拿起电话,有气无力地问道,“哪位啊?”电话那边自报家门,说我是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赵老在多次试用了你们的冷冻器之后,觉得效果很好,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准备召开全国性的技术现场会向全国进行推广!吴宝成突然感觉一阵眩晕,站立不住,一屁股瘫在椅子上!这是真的?不是在做梦吧?吴宝成不敢相信刚刚发生的一切!国际领先水平!这是“东方一只眼”的评价!还要亲自向全国推广!
  吴宝成现在想起这段往事还是十分激动,他形容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叫花子拾到金元宝啊!喜讯从天而降!成功了!全厂沸腾了,吴宝成躲到厂房后,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向上海,感谢赵老的知遇之恩和慧眼识珠。随后,吴宝成来到上海,跟随在赵老和其他眼科大夫身边蹲台,了解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差异,听取专家们的改进意见,最终将冷冻器推向全国眼科界。
  在交往过程中,赵老很欣赏吴宝成这样一个刻苦、谦虚又有上进心的小厂长,曾当吴
  宝成的面对助手和学生们说:小吴,一个工人出身的小厂长,居然研究出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了不起!你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这种钻研精神。赵老又语重心长地对吴宝成说,做眼科仪器,不懂眼科理论不行,要继续学习,掌握世界眼科发展趋势,才能跟上发展步伐,否则就要落后。赵老和吴宝成亦师亦友的“忘年交”一直保持了二十多年。
  吴宝成说,我现在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态度都是受赵老熏陶而养成的,赵老送给我的科研书籍我都认真拜读,特别是赵老的专著《视网膜脱离手术学》和《眼科手术学》,十几年时间足足翻阅了四五遍,并工工整整做了十几本笔记,在全国各医学杂志还发表过学术论文9篇,其中两篇被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录用,令人刮目相看。“没有赵东生,就没有我吴宝成”,吴宝成对赵老的感恩永存于心,更没有辜负赵老的信任和期望,始终把赵老的教诲铭记在心,始终保持勤奋好学的精神,在眼视光专业领域刻苦钻研,造福百姓。上个世纪中期以后,国际眼科界有三大权威,一是美国威廉贝茨,二是苏联费尔多罗夫,三就是“东方一只眼”赵东生。赵老于1979年首次提出视网膜脱离膜形成和分级学说,被国际眼科界尊称为“赵氏膜形成分级法”,对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赵老一生做了几万例眼科手术,几无失败;他培训过的眼科医师三千多,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东方一只眼”有多神?1995年,宝应一位王奶奶眼睛突然失明,经南京和上海几家大医院检查诊断,是眼部肿瘤,因为老人岁数大了,又因为眼部神经系统密集,无法手术。特别是在上海,眼科专家的复查结论,依然是无法手术的眼部肿瘤,等于宣判了“死刑”!一家人掉进了冰窟窿,十分绝望。回宝应后,偶然从一位朋友嘴里得知吴宝成和“东方一只眼”有交情,便找上门来请吴宝成,想找“东方一只眼”碰碰最后的运气。吴宝成随即赶往上海,赵老给病人做了详细检查,又看看放射摄片,说了一句:“眼底寄生物,不是肿瘤,可以手术!”赵老的助手和学生们都惊呆了,小心翼翼问赵老,您看谁来主刀?八旬赵老淡淡一笑,我来吧!手术成功后,病人家属带来家乡土特产,请吴宝成转送给赵老,赵老严肃批评吴宝成:“你怎么也来这套?她是我的病人,我给她做手术是天经地义,如果你非要这样,我就不认你这个朋友了!”吴宝成羞愧地拜别了赵老,对赵老愈加敬重。
  吴宝成说,退休后开宝成眼视光配镜中心,不仅仅想光大祖业,也是遵从赵老教诲,要用眼视光专业造福更多的眼疾患者。不少眼疾不是戴眼镜就能解决的,必须有科学的矫正和治疗方法。沿河有一位张女士,几年来看东西模模糊糊,在眼镜店试戴了近视眼镜,不行,又试戴老花眼镜,还是不行,头晕。到医院做了CT,也没发现脑部有什么异常,很苦恼。慕名来找吴宝成,吴宝成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检查,发现该女士眼睛既不近视又不老花,而是一个单散,一个混合散,用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即可,困挠多年的问题解决了,张女士对吴宝成竖起了大拇指。吴宝成说因为做眼袋手术,曾经也有两天用纱布蒙住双眼,深深体会到失去光明的痛苦,所以,吴宝成更加用心钻研眼视光,他要让更多的眼疾患者生活在光明之中,快乐生活,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如今,在县城工农路的东首,瑞莲福第小区的大门口,“宝成眼视光配镜中心”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眼疾患者越来越多,吴宝成每天坐在店里,依旧边学习,边工作,忙忙碌碌,生活充实。
  “高级验光师是国家一级,最高级了,要有再高的,我笃定还会考!”吴宝成笑眯眯地对记者说。(感谢工商联周庆军先生协助采访)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