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霜月落雁宿清淮,读厉鹗《宝应舟中月夜》

2016-9-23 09:42| 热度:9979 ℃ |来源:杨军|我要投稿

这首诗着重描写了宝应的湖荡风光,水乡月色。宝应地处淮河下游,河流湖泊众多,物产丰饶,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宝应的水乡景色也是优美迷人的。您瞧,这首诗开头就展现了秋水中一丛密密麻麻的芦根,不写月而写芦根,取材独到,可谓一绝。再 ...
  【解题】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世称樊榭先生,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诗人,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樊榭山房集》20卷、《宋诗纪事》100卷以及《南宋院画录》、《玉台书史》等学术著作,他还曾与杭世骏等人参与编修《浙江通志》。《宝应舟中月夜》这一首诗载于《樊榭山房集》卷二。据《厉鹗年谱》记载,这首诗应当是厉鹗在康熙五十九年(即1720年),也就是中举的那一年,入京参加会试时,途经宝应所作。
  【诗文】
  芦根渺渺望无涯,雁落圆沙几点排。
  明月堕烟霜作水,行人今夜宿清淮。
  【笺注】
  渺渺:辽阔苍茫的样子。
  雁落圆沙:这是化用杜甫《遣意二首》中“宿雁聚圆沙”一句。
  宿清淮:这是用宋代林逋的《送史官赞兰溪解印归阙》中“破程趁月宿清淮”一句。
  【赏析】
  厉鹗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也擅长于词。厉鹗的诗多游览名山大川之作,以取法宋人为主,是清代雍、乾时期“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清淡娴雅,幽新隽妙,尤长于五言。《宝应舟中月夜》这首诗就是他的山水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着重描写了宝应的湖荡风光,水乡月色。宝应地处淮河下游,河流湖泊众多,物产丰饶,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宝应的水乡景色也是优美迷人的。您瞧,这首诗开头就展现了秋水中一丛密密麻麻的芦根,不写月而写芦根,取材独到,可谓一绝。再看远处,几只大雁栖息在圆圆的沙丘上,就像一个个小黑点一字儿排开。“点”字形象地写出远望沙丘上的落雁的朦朦胧胧的感觉。用芦根、雁影这些清幽意象,不但映衬出水面的浩淼广阔,也给诗人带来无尽的诗情。
  前两句写出淮河的浩淼无涯,正是为下面两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明月远望如堕烟,秋霜如水,一派迷离的写意诗景,烟月霜水,运实为虚,纯用渲染手法,从而达到一种“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宁谧朦胧、清幽淡雅的艺术境界。作者作为羁旅行人,在这首诗里看不到一丝落寞与凄凉,反而流露出对水乡迷离夜景的喜爱。“宿清淮”三个字既是化用前人的典故,同时,也告诉读者,今夜哪儿都不去了,停了船,就在这里歇脚,观赏一番水乡的美景吧。我想,写了一辈子山水诗,“性耽闲静、爱乐山水”的厉鹗,见到宝应的水乡风光,必定是舍不得离去的。
  厉鹗雅爱山水,诗法王孟。近代陈友琴也说厉鹗诗词“精深峭绝,自成一家。”清代著名诗论家沈德潜也说厉鹗“诗品清高”。这首诗确实有着虚无缥缈的优雅意境。在清代众多的诗人中,大多学习宋代苏轼、黄庭坚、陆游等诗坛大家,而厉鹗的诗,主要是学盛唐王孟诗派及南宋中期的“永嘉四灵”诗派的诗风,兼学姜夔。所以,他的诗歌虽然格局狭小,但是诗味清幽,在清代诗坛具有深远的影响。清代吴修在《昭代名人尺牍》里评价他的诗时说,其诗歌“幽隽孤澹”,这四个字的确也可以作为他的诗歌的精彩概括。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祖国母亲上一篇:醉翁亭下的较量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