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揭秘《水乡的春天》

2016-11-22 14:02| 热度:5522 ℃ |作者:盛家才|来源:宝应文化|我要投稿

《水乡的春天》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5年在宝应曹甸镇拍摄,由谢晋导演、曹甸人王力策划。题材原型为:淮河下游的曹甸李沟村过去因受水灾影响,村里良田变成了水荡,老百姓常年颗粒无收,通过李沟人民艰苦奋斗、修筑圩堤,终于成功匡圩造 ...
  《水乡的春天》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5年在宝应曹甸镇拍摄,由谢晋导演、曹甸人王力策划。题材原型为:淮河下游的曹甸李沟村过去因受水灾影响,村里良田变成了水荡,老百姓常年颗粒无收,通过李沟人民艰苦奋斗、修筑圩堤,终于成功匡圩造田,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是一部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影片以淮河下游的南湾村为故事背景,描述了村长吉春林如何带领村民发展生产、建设经济的过程。影片细致深入地表现了当时农村的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片中关于农村养殖业、手工业及供销合作社的描绘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82岁老人陈立平,家住宝应。如果没有他,可能就没有电影《水乡的春天》的诞生。记者几经辗转,终于寻访到了他。
  1952年,当时在宝应县委办公室工作的陈立平,深入到李家沟,为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惊喜。水乡宝应风光美,但是,由于地势低洼,水涝多,民谣唱道:“水汪汪,没有收,有女不嫁李家沟。”上世纪50年代初,县委组织工作组进驻李家沟,帮着农民兴修水利、改换良种,搞起了科学种田,李家沟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成了远近有名的丰产模范乡。
  1952年秋,陈立平写了一篇《二十年来的愿望实现了》的文章,《苏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后来,他又写了几十篇反映李家沟旧貌换新颜的文章,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当时的苏北文联主席汪普庆看到之后,找到另一位作家鲍雨,一道来宝应找到陈立平,提出改编成电影的构想。陈立平表示积极支持。第二年,剧本蓝本就出来了,交到了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接到剧本后,厂里就委派导演谢晋和制片主任丁里共同负责,由谢晋执导。当时谢晋才30岁。”
  在谢晋的作品中,拍摄农村题材的电影,并不多见。但是回溯谢晋的成长,他出生在浙江上虞谢塘镇,童年时光,就是在农村度过的,这就让他拍摄起《水乡的春天》来得心应手。《水乡的春天》开头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小扣子与小伙伴在水荡里摸鱼的场面。这个场景大概正是谢晋自己童年生活记忆中的一幕吧。
  电影的故事在水乡南湾村展开,农民们虽然分得了土地,但是因为稻田少、荡田多,农业生产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年轻的村长吉春林一心把水荡还原成稻田,但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于是,在田间地头,人们时常看到吉春林劝说农民们的身影,圩堤的开工、漏水、坍塌,都让这位年轻人的工作困难重重。当然,吉春林凭着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坚持了下来。到了秋收的时候,南湾村的田野上长满了金黄色的稻子,农民们的脸上,绽放出春天的微笑。
  尽管这部影片没有脱离那个时代的烙印,和很多农村片一样,讲述进步和落后的冲突,但谢晋的镜头却很诗化,那些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被谢晋赋予了一种牧歌式的浪漫色彩。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