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由“老”和“子”组成,又有这样一种解释,“孝”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老人对孩子要抚养、爱护,二是子女对老人要赡养、尊敬,下面两则新闻故事的主人公很好地诠释了“孝”字的这两层含义。 吴兆林:12年带子孙给老人发红包 大年初五,宝应望直港镇马垛村72岁的老人吴兆林又带着子孙们来到镇敬老院看望老人,照例给每个老人发红包。 吴兆林老人育有四个子女,老伴去世得早,全家生活过得极其艰辛。2005年,家庭条件刚有好转,吴老与大儿子萌生做善事的念头,当年正月全家人带着礼品前往镇敬老院看望老人,还给每位老人发了100元红包。 这个善举一坚持就是12年。今年大年初五上午10点左右,吴兆林带领全家12口人来到望直港敬老院,陪老人们聊天拉家常,让孙子们给每位老人送上了新年红包。今年还提高了红包标准,每位老人200元,仅今年,吴老全家就为老人送上了两万多元的新年红包。 “今年我们全家四代同堂给敬老院老人拜年发红包。”吴老开心地说,这已成为我们家的家风,带孩子们一起过来,就是让他们懂得“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一个孝顺、感恩的人。 刁端喜:全家接力照顾残疾长子六十载 在宝应县鲁垛镇贾林村,一提到88岁高龄老人刁端喜精心护理67岁残疾长子刁夏奎的故事,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刁夏奎8岁那年持续高烧不退,辗转治疗后虽从死神手里捡回命,却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引发的并发症落下了终身残疾,日常起居和生活不能自理。 近60年来,刁夏奎先是由其祖母服侍,接着母亲照料,如今由父亲刁端喜护理,在全家接力护理下,刁夏奎生活无忧。 洗换衣服,煮饭烧菜,打扫卫生甚至抱着残疾的儿子上床下床,刁端喜精心照顾着。多年来,刁夏奎从未得过褥疮,卧室内无半点异味。刁端喜还经常踩着三轮车到镇农贸市场为夏奎选购可口的菜蔬。 当问及如何迈过“年龄不饶人”这一关时,刁端喜老人眉宇间透出自信,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夏奎活着一天,我们全家护理的接力棒就会一直传递下去。”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