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夜闯黑龙口

2017-3-20 08:40| 热度:5661 ℃ |作者:梁永胜|来源:原创投稿|我要投稿

陕西关中是秦人的发祥地,汉中属于陕南,是秦人取蜀得粮仓的跳板,秦人得蜀而得天下,—统中原大地。关中与汉中由秦岭相隔,秦岭又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黑龙口正是在分水岭之上的古隘口,镇锁着南北的交通咽喉,向北是 ...
  陕西关中是秦人的发祥地,汉中属于陕南,是秦人取蜀得粮仓的跳板,秦人得蜀而得天下,—统中原大地。关中与汉中由秦岭相隔,秦岭又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黑龙口正是在分水岭之上的古隘口,镇锁着南北的交通咽喉,向北是—马平川的八百里关中平原,向南则是李自成屯兵百万的商洛地区并直通汉中,是兵家必争之地也。二十多年前,因办案夜过一次黑龙口,至今难以忘怀........
  在陕西商洛地区的山阳县,经过一星期的苦战,我们共执行到现金八万余元,从中午一直数到下午三时,主要以十元票面为主(当时百元钞还较少),还有块票,小山似的堆在桌上,在街上专门买了一个旅行包装上,象一个“炸药包”。考虑到回旅馆不安全,三位同伴就爬上回西安的公共汽车。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慢慢盘旋着,不知道是喜悦,还是紧张,三人上了车就互不讲话,故作镇静,将旅行包往驾驶室前一扔,若无其事,实质两眼直盯着包,并不时向周围人群扫描,在发现确无可疑目标,才略松一口气,临窗欣赏这陕南的独特风景,细品着陕西八大怪。
  “八大怪”,形象的反映出陕西的民风民俗,早有耳闻,今眼见为实。夕阳西下,陕西老汉头扎白毛巾,嘴含旱烟袋,撵着羊群回家,不时传来高亢的秦腔在山谷中回荡,这不正是“毛巾当帽戴,唱歌象号子”陕西特有的民风吗?再看山坡的房子,屋面南面宽大,北面狭小,不象南方的房子两面对称,从而形成一拐(方言guai读去声),这是因为陕西雨少,又称肥水不流外人田,流在自家,这又形成一怪“房子一头拐”。陕西自古以来较西北其他省份富裕,自称“大姑娘不嫁外”,并形成“吃饭蹲在外”的民风。淳朴的民风,浓厚的风土人情让人陶醉,大家又在思索着下一怪…
  突然“嗄吱”一声,汽车停下了,把我们从无限的遐想中拉回,只听到驾驶员说车胎坏了,要补胎,大家下车。这时我们才发现已到秦岭,下车一打听,此处叫黑龙口,只见远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近处两边山崖陡壁,怪石耸立,形成一个关隘,酷似龙口,偶见几户人家分居在山凹中,柏油马路在两山间向前弯曲延伸,更显得阴漆漆的,昔日就流传着“提起黑龙口,过路行人腿发抖”的民谣,虽说是和平年代,但谁敢说没有闪失,如遇上车匪路霸,最担心的是一大包钱,真象一个炸药包,只恨当时没有百元钞和信用卡。担心归担心,大家一合计,趁天还没有黑,利用修车时间,轮换吃饭,好在大家都穿着制服。饭店就在路旁,一半在山肚里,一半用山石垒起。陕西的面条粗,烧饼大且厚硬,古秦人常年征战,这样食品耐饥又便于携带,而流传至今,这次让我们真正品尝的“面条像裤带,大饼当锅盖,辣椒也算菜”的陕西之怪。而车子仍然没有修好,究其原因,山里停电,无法修,看来要在这黑龙口过夜。
  天渐渐黑了,山上有蚊虫,大家全部坐在汽车里,天气非常闷热。可能是陕西老乡已习惯,看不出焦色,有说有笑。这山上的天气可真怪,刚才是夕阳西下,满天晚霞,转眼间乌云陡暗,山风骤起,在山崖间响起剌耳的呼叫声,似狼嗥虎啸,紧接着是雷声隆隆,不好,要下雨了,赶快离开这里,设法搭过路车。可是一般汽车夜不过秦岭,即是偶然来一辆车,也不肯停,只好又回到车上。倾盆大雨如天塌似的飞流直下,车厢里异常的静,只听到车外风雨的撕裂声。风高黑月,正是杀人越货夜,打家劫舍,一幕幕电视上的镜头在脑海中惊现,再加上这风雨交加夜,一连串疑问产生,汽车怎么没有备用胎,这么巧停电,莫非是……?不容多想,三十六计走为上,三人轮流下车,全然不顾冒雨拦车,全身湿透,在风雨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洗礼。终于山下又有灯光,我们象在大海中迷航船看到航标,三人顾不着迷眼雨水,齐挥着大盖帽,这次车终于停下来了,一听说是法院干部搭便车,欣然同意。一打听,车不到西安到渭南,管它呢,离开这黑龙口就行,赶紧抱着钱包爬上车。
  车在雷雨中艰难的行驶着,公路已被水所淹没,暴雨夹着小砂石不时的撞击挡风玻璃,十步之内难辨方向,驾驶员只凭直觉操作方向盘在两山中前进。突然前方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挡住了去路,定神一看是一棵小树和山石泥土,驾驶员说声“不好,可能要塌方”,我们赶紧跳下车,把树挪开,让车冲过去,立即爬上了车,刚开走不多远,就听到身后“轰、轰”的声音,由于雨大,山体出现塌方,好险啊!大家感到非常幸运。就这样提心吊胆的在雷雨中穿过了黑龙口.越过了秦岭。关中平原就在眼前,而这里又是一番景色,风停雨住,天上不时从云缝中出现眨眼的星星,大家终于松了—口气,看着身旁的钱包,抚摸着湿冷的衣服,相视而笑,还要给陕西加上一怪“天气像仔子”(方言读zai去声)
  作者/梁永胜 江苏宝应法院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