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广东的“打小人”与宝应的“斩豆腐”

2017-3-23 16:01| 热度:8989 ℃ |来源:胜宝应真|我要投稿

于是我想起了宝应的一种习俗,叫“斩豆腐”,是类似于“打小人”一样的行为。一般是妇女所为,把豆腐放在砧板上,一边用刀狠狠地斩剁,一边嘴里开始诅咒人,比如“不得好死”、“天打雷劈的”、“死全家”、“交尾巴的”等等。据说,这是 ...
  看到一则很有趣的消息:广东人的一种习俗“打小人”被列入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禁有点啼笑皆非。

  所谓“打小人”,就是口中念念有词,并把一个稻草组成的“小人”,用一块木板敲打,说道:“打你个死人头,打到你日日变猪头;打你个死人头,打到你左手变右手……”这些打小人的妇女,大多相信通过这种行为可以保会全家平安,也有些因为丈夫有外遇,用“打小人”来咒骂夺人丈夫的女人不得好死。之所以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是因为这种行为被认为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让一般知识较低下的妇女有一个清理心中闷气的去处,宣泄不满情绪,有减压和平衡心理作用。
  于是我想起了宝应的一种习俗,叫“斩豆腐”,是类似于“打小人”一样的行为。一般是妇女所为,把豆腐放在砧板上,一边用刀狠狠地斩剁,一边嘴里开始诅咒人,比如“不得好死”、“天打雷劈的”、“死全家”、“交尾巴的”等等。据说,这是很灵验的,所以是一种恶毒的行为。本来豆腐已经是很软弱的,用手就可以捏碎,是不需要用锋利的刀来对待的,斩剁豆腐与直接斩剁砧板我觉得是没有区别的。因为豆腐软,没有任何反抗能力,我就可以随意摆布;而我又手执利刃,显得威风凛凛,便可扬眉吐气;而斩剁砧板发出的声音加上声嘶力竭地咒骂,也会让所骂之人听到后心惊胆战,闻而生畏。这可能是用极容易做到的手段来弥补其实很难实现的愿望的一种心理补偿吧。
  与广东“打小人”不同的是,广东一般“打小人”是在惊蜇节气时做,按中国历法,廿四节气中的惊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觅食,而可恶的“白虎”也在此时四出觅食,故“祭白虎”与“打小人”是同样的道理。而宝应的“斩豆腐”是随时可以进行的,只要心中不平不忿达到了极限程度,怒从心中起,恨向胆边来,只要走进厨房,随时拿起刀便可咒骂起来。
  还有,广东的“打小人”不一定要“小人”知道,他们相信这种特殊的魔力可以让“小人”遭殃,所以不少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来客,都有预约到香港“打小人”的,而宝应的“斩豆腐”则有时也是一种挑衅,是基本上要让咒骂的对象听到而心中难受,虽然在挥刀咒骂时并不指名道姓,但基本旁人都可以听出是谁谁。所以经常是这边开始骂了,就有人站出来说:“你骂哪个呢?”
  回答是:“哪个狗日的多心就骂哪个!”
  “你代我嘴里放干净些个!”
  “我骂的你呀?你多什么心呀?”
  “你敢骂我?”
  “我骂你?我骂的是狗日的!”
  再交织下去,可能就要动手了。不过,绝大多数是打不起来的,因为一方赤手空拳,而一方手执钢刀,武器不对等。
  从画面来看,广东的“打小人”,大都是用纸扎或稻草扎的一个人形的“小人”,再用木屣或拖鞋来打,加上口中念念有词的还是一些合辙押韵的词句,不仅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而且发展到组团进行,有一定的规模,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真是一道风景。同时,它属于运用精神层面力量致对方于死地,是一种巫术,说好听点,是一种带宗教意义的神秘而原始的玩意儿,因此,这可能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吧。但我总以为这种东西毕竟是迷信,与现代科学进步格格不入,不值得提倡。
  而宝应的“斩豆腐”不需要任何技艺,咒骂的语言也没有经过修饰加工,通过泄愤并让对方受辱且气愤,道具简单,场面低俗,所以难登大雅之堂。这些年来似乎也少见了,我想年轻的一代是不太会用“斩豆腐”这样低俗的行为来排遣心中郁闷和发泄气愤的,当然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马牛不相及了。
  宝应属于扬州地区,以刀功著称的淮扬菜中有一道名菜七彩豆腐羹,是把整块豆腐用刀切成比头发丝还细的豆腐丝,那豆腐丝在器皿之中,如果用勺底贴着汤面轻轻滑动几下,那豆腐丝神奇地发散开来,如云雾般缭绕,煞是令人称奇。这种斩切豆腐的技艺我觉得如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倒是实至名归的。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行吟朱家巷上一篇:金氾水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