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应兴阳北路有家“福禹工作室”,老板是李道舜、伏海霞夫妇,17年来,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刺绣事业当中,注重刺绣质量,关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记者刚来到福禹工作室时,伏海霞正全神贯注地绣着工作室目前的主打绣品——一幅美术人物肖像。她告诉记者,这幅人物肖像从定稿、设计、画稿、描图、上绷、构稿到最后刺绣,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要是以前,她绝对没有这个耐心,因为刚开始做刺绣的时候纯粹为了生计,只绣一些风景花卉之类的,根本没有花心思往深层次去专研,而现在,她却爱上刺绣带给她的那份安宁,追求的是刺绣的精致,而非产量,花再多的时间,都觉得值得。 从2000年创业到现在,有17年的时间了,伏海霞说,手工刺绣市场已大不如前,他们的福禹工作室也频频受到市场带来的冲击,工作室绣娘也从原来的三、四十人锐减到现在还剩3、4人,但他们一直秉持质量优先的职业理念,不忘初心,坚持前行,工作室终于得到同行和消费者的肯定。 “2008年金融危机,产品一再降价,很多刺绣企业纷纷倒闭,行情不容乐观,致使我们一度想放弃刺绣,但是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决定沉下心来,全力去保住刺绣事业,除了不断专研人物肖像的绣法外,还抽出时间学习手工笔画,然后把刺绣跟手工绘画与不同材质的布料,甚至不同材质的底片相结合,既满足现在年轻人的需要,又适应家庭、宾馆这些装饰、装潢上的运用,成功地完成了转型。”李道舜告诉记者。 “老板娘对与刺绣是由内而外的喜爱,别看她平时总是沉默寡言,如果我们有问题请教,她就滔滔不绝,会帮我们把疑难讲透。有她在,我们就不用担心,手艺也越来越好了。”绣娘张妍在旁边补充道。顾客李小姐介绍,“相对于目前批量生产的现代机械制造,这种手工制造的刺绣,更能够让我爱不释手,而老板娘制作的绣品,精细雅洁,柔美立体,乱针齐绣相融,色丰形真,确实是不错的佳品。” 如今他们工作室的生意越来越好了,17年来虽然遭受很多的挫折,却也获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夫妻俩并没有满足于目前的运营成果,下一步,工作室还要在提升技术的同时,谋求新思路,开拓创新,让传统刺绣结合现代文化更长久地走下去。实习记者许其娟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