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清初遗民诗人陶澂

2017-5-18 08:15| 热度:27521 ℃ |来源:胜宝应真|我要投稿

明末清初宝应有一位文人是很特立独行的,他就是陶澂(1616-1703),他活了88岁,为我们留下几千首诗。《宝应道光志》上有他的传,说他“幼负异才,于书无所不窥。鼎革后,弃诸生为五岳之游。海内名流,所至结缟纻交”。他的独特之处之一 ...

  明末清初宝应有一位文人是很特立独行的,他就是陶澂(1616-1703),他活了88岁,为我们留下几千首诗。
  《宝应道光志》上有他的传,说他“幼负异才,于书无所不窥。鼎革后,弃诸生为五岳之游。海内名流,所至结缟纻交”。
  他的独特之处之一是他除了名是单字,本名介,后名澂;他的字也从双字的“季深”改为单字“季”。这在古今历史上是罕见的。
  他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在明朝亡后不仅对于清王朝笼络汉人知识分子的博学鸿词之推举辞而不就,不理不睬,还保持着清朝以前的装束与头发发型。《扬州历代楹联选注》收录之《题陶澂肖像》上的一副楹联说他“着道家装,戴老庄巾”,就清楚地记载了陶澂始终是坚持保留汉族头饰的。
  无独有偶,说到陶澂的这些“奇葩”行为,还要提到另一个人。此人姓董名樵,是山东莱阳人,他的字也是单字,字“樵”。他和陶澂同时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荐博学鸿词,他也是辞而不就,而且他也有一个为保持民族气节而留青丝的故事。
  有一次董樵去文登看朋友,在朋友渡河时,被文登知县的儿子发现他带着帽子,就令手下人迫使董樵摘下帽子。当他摘下董樵的帽子,发现他留着明朝的发式很是惊讶。左右人说,这个是狂生,不用理会他。董樵大笑且骂这知县之子,此人大怒,说:“留着明朝的发式,是留发不留头,该死!”就绑他进了县衙。董樵被抓到县衙,他站着并不下跪。知县说:“哪里来的憨人!”命令手下剃董樵的头发,之后扔出大堂。可董樵却摸着脑门说:“想不到五年苦心留头发,今天顿然丧失在你手里!”知县闻之勃然大怒,说:“你今天是自己寻死路!”就把董樵关到县衙监狱,向上级做了报告。因为文登的缙绅大夫都知道董樵是一个什么样人,就多次找到知县沟通,最后知县才释放了董樵。
  这样的两个人有这么多共同点,本来却互不相识,然而他们都在北京认识当时有名的文人王世祯,《宝应道光志》云:“其最善者新城王公阮亭。”王世祯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他介绍他们两人相识,并成了好朋友。王渔洋的《池北偶谈·卷二十一》载:“今文士有宝应陶澂字季,莱阳董樵字樵。二人皆以布衣游于都门。初不相识,予为介之曰:‘二君非但诗笔相当,即一字字,亦絶对也。’二君遂赋诗定交。”
  陶澂还有一个好友是蕲州的顾赤方,这又是一个同道中人。顾景星(1621年~1687年)清代文学家,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也是在康熙己未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他称陶澂“擘窠大字,尤蒼逸可喜”,非常推崇陶澂的书法。
  陶顾二人自相识后交往四十多年,据可考的记载,他们的交往有:
  1646年,陶旅昆山,交顾景星。
  1647年,顾景星送陶游茅山。
  1649年,顾、陶二人同游浙江。
  1653年,陶自莱州走蕲州访顾,顾为其序定所著诗。
  1683年,陶再至蕲州与顾景星会。
  两人之间的诗词唱和就更多了,在他们各自的诗集中都可以看到。
  陶澂在北京时与文人们时常聚会。当时“海内八家”(宋琬、施闰章、曹尔堪、沈荃、程可则、王士禄、王士祯、陈廷敬八人)诸成员经常举行酬答送别的聚会,其中之一便在京城胜地金鱼池,他们的聚会称为金鱼池之会。后来扩大为京城文化界名流的相聚倡和。陶澂除了与当时的大诗人宋琬、王士祯等熟悉外,还有宝应的同乡乔莱、乔莱的儿女亲家江都的汪懋麟等人也是至交,所以也经常与会。有一次还在乔莱的寓所相聚过。当时的名士翰林院侍讲施闰章《将游嵩岳留别都门诸同好》诗注中记载自己离京时赋诗留别的友人们,注云有“青屿(许之渐)、荔裳(宋琬)、顾庵(曹尔堪)、绎堂(沈荃)、西樵(王士禄)、周量(程可则)、阮亭(王世祯)、康臣(沈胤范)、陶季(陶澂)、峨眉(曹禾)、蛟门(汪懋麟)、石林(乔莱)”等人。
  陶澂的诗也别具一格,《清诗别裁集》中说他的诗“英伟沈挚,感时伤乱之作,以诗为史,直欲上溯杜陵”,收录他的诗中,有《当垂老别》、《当新婚别》、《当新安吏》、《当石壕吏》等诗,并云“鲍明远有代古人题诗,‘当’犹‘代’也”。这些诗记录了当时民间屡经兵燹之苦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情景。而收录在《宝应历代县志类编》中的《河水决》、《潦水溢》、《筑堤苦》、《饥民谣》等篇什则又记叙了百姓由于自然灾害而遭受的饱受煎熬,生死未卜,欲哭无泪的心态。除了陶澂的才华,还因为他与新朝的统治者采取不合作态度,所以更能冷眼旁观,体会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百姓们所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故才能写出生动而深刻的诗篇来。

  陶澂诗集在清代有刻本,名《舟车集》,共20卷,收录了1056首诗。还有后集,收录几百首诗。县志上说他“诗渊源少陵,兼具王、孟、高、岑体格,身经兵燹,闪多变徵之声,为江淮间一大作手”,这个评价还是比较公允的。
  至于有人考证陶澂被收入《续高士传》之143人之列,我查阅了五卷的《续高士传》(网上为康熙间遗安草堂本,我买到的影印本为光绪间徐士恺校刊本),两种版本之卷四均相同,收录了明朝的22人(总目录列22人,无具体人名),可正文卷四的目录只18人,实际收录了19人之传,目录及正文均不见陶澂。而此书的序由五人作,第一人即为陶澂。一般说来,被收入传者再作序,比较少见。但143人现在只有140人的姓名及小传,另外三人为何人,尚需查考。只有查清楚这三人,陶澂入传之实才能确认。或许还有更完全的版本,也有待搜寻了。
  (文首陶澂像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