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言以文远——评长篇励志纪实文学《已耕岁月》的文学特色

2017-6-19 14:37| 热度:34706 ℃ |作者:何开文|来源:网友投稿|我要投稿

说到文学性和文学价值,让我联想到宝应作家周以耕所著的长篇励志纪实文学作品《已耕岁月》一书。大约是2016年5月下旬,我接到了周以耕打来的电话,说最近创作了一部作品,想请我看一下,把把关。我说,可以啊,最近手头上正有空闲。

  人物形象,注重细节铺陈的刻画方式,描写周到细腻,展示艺术技巧。
  有人说,文学性首先体现在人物形象上。对此说法,我十分地赞同。纪实文学作品,需要直接诉诸读者,吸收文学的表现和艺术技巧。因此,我们在纪实文学写作中,常常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画、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
  纪实文学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需要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如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和精巧的结构,以及适当地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如《第二章第二十四节至交挚友文中对“季大爷一家”三个人物形象的刻画:
  季大妈,在中港某学校做教师,名叫吴芳,我称吴老师。独女名叫季珩,聪明聆利、活泼漂亮,受父亲的影响被安置在居委会的粉丝厂承担挑水任务。季大爷学识渊博,文学造诣很深,从他身上看到我父亲的影子。
  这里不难看出,在纪实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要想把纪实文学作品写得生动形象,除了事实本身要生动、感人之外,还要善于展现生动事实的写作技巧。我曾听到一位作者说过:“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听起来都很生动感人,觉得人物的事迹十分地丰满,但写起来却又是干巴巴的,无从下笔。”其实,纪实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不是人物的原始形象,而是作者在原有形象基础上经过提炼而形成的新的形象。这种“新的形象”和“原有形象”,在这里已具有其本质的区别了。
  读完《已耕岁月》,给我的印象是,书中的人物形象,已经是作者在概括人物本质特征之后形成的高级形式,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一种新的人物形象的“模型”,即我们常说的“典型形象”。如《已耕岁月》第二章第四十节“魔高一丈”中对“银行行长”人物形象的刻画:
  一个50多岁的行长还是不肯配合,办案法官严肃地告诉这位老行长:“我们依法办案,有你们提供的查帐单和时间,如果资金少掉一分钱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位老行长头上汗珠直往下掉,身体像筛糠一样直抖。老行长考虑了约五分钟时间,同意冻结账户资金。给了冻结回单,大功告成,我们回宾馆休息。
  作者没有对老行长形象和容貌作任何描写,只是写“头上汗珠直往下掉,身体像筛糠一样直抖”,由“不肯配合”到“同意冻结账户资金。”将老行长的工作责任感与法律相冲突,面临突发事件的心里矛盾交织和激烈地思想斗争,最终法律威严得到尊重的过程,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本书中具有“典型形象”的效果。我们从其形式上看,“行长”属于个别的,但却包含了人物整体、辐射一般的个别,就是“行长”代表的是这个银行的一个整体,一个单位或部门的整体。
  民间俚语,多以地区方言的表现方式,集中先民智慧,彰显文化内涵。
  民间俚语,是人们生活的传统语言,存在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常以口耳相传,或以说唱方式而存在于寻常百姓间,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发现,民间俚语虽然朴素,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现代流行语叫“接地气”,有其独特的魅力。
  可喜的是,在《已耕岁月》一书里,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作者多处运用了里下河的方言、土语,字里行间充满一种贴身的亲切感。例如:
  “小炮子”、“绿蜡烛的”、“烧不着的”、“眼皮子打架”、“活人嘴里不会长青草”、“咸菜根子”、“翻尸倒骨”、“嚼舌头根子。”
  与此同时,作者在运用民间俚语时,还注重使用了许多成句的,且又蕴含许多道理的顺口溜和生动幽默的民间俚语。如:
  “细换粗,不算输;细粮换粗粮,计划帮我忙。天无绝人之路”、“一斤山芋二斤屎,回头望望还不止”、“门前骑的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口放的讨饭棍,骨肉至亲不上门”。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已耕岁月》语言朴实,简洁凝练,干净利索,全书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拖泥带水,读来顺畅流利。文学语言的朴素、通俗、简洁,往往更能反映一个人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智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民间俚语。
  寓事明理,洞察日常现象的说理方式,善于窥斑见豹,悟出事物哲理。
  寓事明理,源于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寓言故事(载于《归田录》卷一),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在《已耕岁月》里,作者懂得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知和情感,从中赋予内涵和意蕴,以此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其过程不但在于使阅读者享受语言的美,更使阅读者从书中得到生活哲理,以及教育和启迪,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激发生活热情。在第一章第八节这样描写橫渡大运河的感悟:
  我爬上船头,眺望着大运河川流不息的满天浪花。扑面而来的阵阵浪头,来势汹涌。却被昂着头砥砺前行的大船撞得粉身碎骨,灰溜溜地沉没在奔流而去的河水中。疯狂的浪头看似凶猛无一幸免地成为落花流水;郝老师和我们能在运河中来回穿梭,来去自由,游刃有余。
  第二章第十六节通过寒冬撑船的往返经历这样描述: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管是艰难险阻,还是困难重重,只要你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不退缩,向前进!迎接你的总是胜利的曙光!等待你的总是胜利的微笑!
  这些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教育,是文学作品的精髓所在,是作者别有用心的笔墨。
  值得一提的是,在写作技巧上,作者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法,从而较好地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学性。
  比如运用排比句。排比句,是将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将排比句运用到人物传记之中,可以收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读《已耕岁月》,读者在书中每个章节都能见到排比句的运用,从而起到了层次递进、强化语境语意的效果。如:
  搞好企业是责任,搞垮企业是耻辱。这是我在十四年前任职时的初心;这是我对母厂宝应县塑料厂早亡的感悟;这是对上级组织作出的承诺;这是我默默对干部员工许下的誓言;这是我苦难岁月磨练形成的品格和意志;这是父母为我起名带“耕”字的期望!
  再如运用押韵词组。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押韵词组在《已耕岁月》里运用的较为丰富,较好地增强了阅读的舒服感。如:
  一个成熟的人被一个不成熟的人俘虏了。该牵手的没牵手,不该牵的手,反而被牵走。
  她这红二代不嫌弃我黑二代,觉得真是太奇怪。
  生来乍到摸不着锅灶,请大家往后多多关照。
  工友们四分五散,支离破碎,我心苦闷流泪。
  还有运用对比或反衬句。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作者在《已耕岁月》里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加重和彰显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如:
  母亲虽很弱小,但内心却很强大。正是这种内心的强大,拖着两个累赘,把自己也拖进深不见底、阔不着边的苦难之海。
  不幸的岁月害苦我,老天爷在帮助我。母亲内心高兴,我很是失望。
  《已耕岁月》是励志纪实文学。作者给本书的定义是:给在苦恼中徘徊的人们带来一种抚慰,给身陷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一剂良药,给身处苦难中的人们带来一种激励,从而使人生中的弱者成为生命中的强者。纵览全书,这种定义与内容恰如其分,与励志精神恰如其分。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以为,宝应作家周以耕之所以能够写出长篇励志纪实文学作品《已耕岁月》,就是这样以一种积极、豁达、幽默、乐天的人生境界,面对人生,笑对生活,在退休之后,一气呵成写出洋洋洒洒20多万字,女儿、女婿视其为“传家宝”,不仅因为其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更是作者对文学的一种执着追求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读到宝应作家周以耕的后续作品!
2017年6月19日写于南京弘瑞广场学人书屋
  作者简介:何开文,笔名可人学人。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闪小说学会副会长、扬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微信杂志《作家文刊》主编。原为中共宝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县政协常委。
  1984年以来,出版并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及学术论文达300余万字;微型小说《战士与村姑》荣获“黔台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优秀奖,《短信事件》荣获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二等奖;已出版微型荒诞小说集六部;并已主编出版《扬州微型小说22家》等10余本专集。
  2013年被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授予“江苏省微型小说30强”,并于2016年获“2014—2015年微型小说创作双年奖”荣誉称号。
12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夏至上一篇:童年的记忆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