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新四军在宝应:血染郭氏桥

2017-8-22 08:26| 热度:11583 ℃ |来源:宝应日报|我要投稿

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组编而成。抗日战争时期,在宝应这片红色热土上,新四军一师暨苏中军区指战员紧紧依靠人民,与宝应儿女 ...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新四军成立80周年、粟裕大将诞辰110周年,由县委宣传部、县新闻信息中心、县档案局、县委党史办联合推出的“新四军在宝应”党史宣传专栏从即日起分8期推送20余篇不同类型的专题文章陆续与广大读者见面。
  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组编而成。抗日战争时期,在宝应这片红色热土上,新四军一师暨苏中军区指战员紧紧依靠人民,与宝应儿女同生死、共患难,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941年11月,新四军6师18旅54团奉命正式开辟宝应抗日根据地。1942年4月建立了淮盐宝边区办事处。从此以后,陈毅、粟裕、陈丕显、叶飞、管文蔚、姬鹏飞、彭冲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顽固派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望历史,知往鉴今。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铁军精神,深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宝应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坚持苦干实干,加快富民强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血染郭氏桥(重大战斗篇
  郭氏桥是苏北的一个集镇,那里有黑油油的土地,清悠悠的河水,纵横交错的河汊港湾,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安静而神秘,曾被誉为苏北“小延安”。
  1942年4月8日,100多名伪军突然窜至郭氏桥一带“扫荡”。消息被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四团一营政委林友映获悉,他立即带领部队分头包围郭氏桥,1000多名刀会群众也赶来助战。林友映做了周密安排,让主力部队设伏在重要位置,让刀会群众作后援。下午3时,战斗打响,我军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有利的地形,把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化为猛烈的火力。激战之后,敌人丢下了10多具尸体,龟缩到附近的吴家礼堂。这是一栋有十几间瓦房的四合院。敌人一面据此顽抗,一面架设电台呼救援兵。林友映正与战友们研究下一步歼敌方案时,发现一名伪军爬上院子里的白果树准备架设电台天线,立即命令侦察员举枪射击。“啪”的一声,那名伪军栽倒下来。敌人并不甘心,一连几次,连派了几名伪军上树架线但都遭到同样的下场。傍晚时分,敌人薰起浓烟作掩护,才把天线架好。为了赶在敌人援兵未到之前消灭敌人,林友映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和刀会群众加强攻势。顿时,战场上枪声、锣声、牛角号声和喊杀声混成一片。
  正当部队和刀会群众攻入祠堂瓮中捉鳖时,敌人的增援部队到了。此时林友映一边果断地指挥部队压住敌人的火力,一边掩护刀会群众迅速撤离。在刀会群众安全撤离之后,林友映一面端起机枪“哒、哒、哒”地扫射,一面命令部队撤退。战士们只得违心地服从命令,含着热泪,且战且退。等战友们都撤离后,林友映静静地伏在地上,用力甩出最后两枚手榴弹,随着“轰”、“轰”两声巨响,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也就在此时,他的胸部也连中数弹,鲜血直流,最后体力不支的他安然地躺在地上,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林友映年仅27岁。
  抗战胜利后,为了永远悼念这位抗日华侨赤子,上级政府根据当地人民的请求,将林友映牺牲所在地郭桥乡改为“友映乡”。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