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从一坛老酱所想到的

2017-10-13 09:32| 热度:5756 ℃ |作者:徐进成|来源:作家文刊|我要投稿

一天的午后,我接到老家“山芋腔苏北菜”酒店经理的电话,说我为该店写的美食评语被采纳,并获赠老酱一坛。这突来的惊喜,使我情不自禁地回想到了从前往事……20年前的农村,家家主妇都会做老酱,几乎每餐都少不了它,烧、炒、烹、炸、烩 ...
  一天的午后,我接到老家“山芋腔苏北菜”酒店经理的电话,说我为该店写的美食评语被采纳,并获赠老酱一坛。这突来的惊喜,使我情不自禁地回想到了从前往事……
  20年前的农村,家家主妇都会做老酱,几乎每餐都少不了它,烧、炒、烹、炸、烩等都用老酱作调料。记得小时候,妈妈每年会做一坛老酱,颜色乌黑,味道诱人。人离酱缸两三米远,就能够闻到飘来的酱香味,令人馋涎欲滴,食欲大振。老家盐阜有一位阔别家乡几十年的省厅级干部,回乡后点的两菜一汤中,有两道菜与老酱相关。饭后他风趣地说:“离家几十年一直想着老家的老酱红烧菜,这下我的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
  老酱又名“长寿酱”。据资料记载,老酱始源于汉代。班固曾记述,西王母召见汉武帝,告之常吃老酱可以长生不老,并传授其制酱的最佳工艺。开明的汉武帝又把“长寿老酱”赏赐给了天下百姓,希望百姓食之康健。看来“文景之治”也有老酱的一份功劳啊!据文献记载,老酱直到明洪武年间方真正福祉百姓。千百年来,老酱工艺制作不断改进,品种越来越多,口味越来越美,质量越来越好,成了老百姓餐桌上必备的调料佳肴。
  因制作老酱大都是“三伏”之时,人们根据谐音又称老酱为“福”酱,是当年农家的吉祥食品。传言只要老酱做得好的人家,这一年就会诸事顺畅,称心如意。否则,则会惹一年的晦气缠身。人们在乔迁之时最先请进屋的是老酱缸,老人说酱主先进屋是“将军”进门,避邪祛妖,避祸进福,酱到福至。此外,老酱有清热解毒功能。村民烫伤之处涂点老酱汤稀水,即可康复。可见,老酱称之为“福”酱实不为过。
  随着农村的变革,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人口锐减,做老酱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农村能做老酱的大都是七十开外的老人,老酱工艺复杂,从烀原料至成品上桌需要一两个月时间,加之外来酱品的冲击,如蕃茄酱、辣椒酱、豆瓣酱、沙拉酱等等,家乡的老酱已很难吃到,老酱工艺近乎失传。
  精明的商人利用人们怀旧的情结,由过去的作坊式制作改为工厂化生产,打造老酱品牌,努力推向酒店餐桌,老酱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给我送老酱的这家“山芋腔苏北菜”酒店用老酱馈赠顾客,让走出去的人留恋故乡,怀恋故土,思恋舌尖上的美味。此举可谓用心良苦,商海中的锦囊妙计。
  一坛老酱不仅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情愫,更会推动“山芋腔苏北菜”餐饮文化的飞跃发展。我想,这就是一坛老酱的魅力!
  作者简介:
  徐进成,63岁,高中文化,经济师职称,江苏滨海人。曾任村会计、村书记,正红塑料厂副厂长、厂长,南京滨正红科技开发公司董事长。近30年,常在县、地、省(部)级报刊发表散文、短篇报告文学、新闻作品。先后出版《父亲要我多读书》、《进城留痕》两本纪实散文集。2016年获准加入南京市作家协会,成为南京市作协的两位农民作家之一。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