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美食 查看内容

百年糕点老店,童年好味道!

2017-12-23 17:23| 热度:10137 ℃ |作者:王红霞|来源:宝应文化月刊|我要投稿

从城南学宫走到鱼市口那条街的叉路口,闻到空气中飘来烤熟的面食香味,突然想拐去左边的茶食店买金刚脐子,因为想起去年冬天路过,因为冷,又因为买的人多也跟着买了两个,味道还不错,口感清甜又让胃舒服。这回循味而至,但见玻璃柜里摆 ...

  百年糕点老店,童年好味道

  王红霞

  从城南学宫走到鱼市口那条街的叉路口,闻到空气中飘来烤熟的面食香味,突然想拐去左边的茶食店买金刚脐子,因为想起去年冬天路过,因为冷,又因为买的人多也跟着买了两个,味道还不错,口感清甜又让胃舒服。

  这回循味而至,但见玻璃柜里摆的和才出烤箱的正热乎着的竟是月饼,老板娘说下午2点半以后才有金刚脐子卖。但我就奇怪了!都是本历八月底了,商场、面包店等凡是卖月饼的地方在八月半的当天晚上,就下架或是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后再也不做、不进货了。她家怎么反其道而行呢?

  是不是馅的存货多了没有及时卖出去?正想寻一个合适的理由以解心里的疑惑,有人过来买椒盐五仁和肉松的各五个,买的人问:你家还做几回啊?老板娘说:还能几回!今个做了,最多再做一回!

  那个看上去有50多岁的妇女说:哦!那我下次来就多买点了,家里的老太师欢喜吃呢!

  我倒是记得每次路过这里,她家店门口都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糕点小吃,但就没有细问且在意过她家还做月饼之类的。

  就听老板娘和她家熟客还在唠叨:月饼要收尾了,买的人再多也不做了,我们直接忙不过来,今个又是老太爷来帮忙的。

  我这才注意到店里面有三个人正在做面食,就走进去看看,当中一位应该就是她家老太爷了,他正摘着面剂子,眼睛似乎眯着,也不看手里长长的粗面条,一个个大小差不多的面团被他揪下顺手搁在白瓷盘里,面剂子就像被训练过的士兵规规矩矩地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地排列着,旁边的小方桌有一老奶奶和一中年男子在包月饼,馅有五仁和豆沙。

  对看上去年纪不小的老人还在手工做月饼这事我非常感兴趣,就想把这匪夷所思的一切给搞清楚了,索性也买了几个月饼,借机和老板娘拉呱起家常来。

  老板娘名叫陶清萍,55岁,老奶奶是她81岁的母亲陆秀英,而她家老太爷朱永庆今年已是90岁的高龄,更令我吃惊。

  我问你们现在做这么多,有人买么?

  陶清萍56岁的老公朱光明没有介意我问话的傻气与无知:买的人多呢!有路过的,有吃惯了的熟客,但现在天气渐凉,面团放着容易皱皮变硬,不太好包,过两天再做一回,今年的月饼就做到这时候了。

  陶清萍负责面店的采买、和馅、发面、烤制、销售等一系列的杂事,老公负责揉面、包制,她母亲腿脚好精神好,经常来帮忙做事。

  她家的传统特色有二:一是主打产品金刚脐子,一年卖到头,六角铮铮的金刚脐子曾经是劳动人民最奢侈的茶食,老面发酵对碱,揉功足,有嚼劲,不易烂,宝应许多饭店的羊肉泡馍用的就是她家的金刚脐子;二是苏式月饼,本历7月15左右做到8月底,千层酥的外皮包着馅心,轻轻一咬酥皮,不用嚼,滋味就化入口腔中,再细品里面的馅,有甜有咸。还有就是季节性的京果粉,只在清明前和中秋后做,也是远近闻名,摆在外面的那些酥饼、果子等杂食点心是糕点厂一位退休老职工做的送到她家店里卖。

  来她家店里大多数是老客户,巷子再深也禁不住饼香的诱惑,好这一口的人对她家的评价有二:一是不涨价;二是吃的放心。她家的馅心等食材都是精挑细选,因天气原因坏了的,宁可倒掉也不会卖给顾客,百年老店的信誉不是说有就有的,他们一直坚持做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做的费事又慢,常常有人买不到下午的金刚脐子,有位老顾客买了她家多年的糕点,非要写了纸条贴在出售月饼的玻璃柜左下角:最传统的老字号月饼,现做现卖。货真价实,朱氏月饼就是好吃,请君品尝。

  朱老太爷边做事边精神六国讲起百年老店的由来。此店百年前名为“穀(谷字繁体)香村”,是当时最有名的糕点店,也是一户姓陈的有钱人家的私宅,当时齐名的还有同在一条街上的“状元斋”“瑞云斋”“天宝斋”和“新天绿斋”。后来“谷香村”就成了宝应糕点厂设在小新桥的门市部,那时糕点厂出来的杂食点心只有在糕点厂门市部才能买到。

  老太爷是和他哥哥学会的糕点手艺,20岁时在私人店铺做工,后来有了公私合营,就进糕点厂上班直到退休。做面食比较辛苦,勤劳的陶清萍夫妇愿意把老太爷的手艺继承下去。老太爷有三个姑娘三个儿子,他们一家几乎都是在糕点厂上过班的,朱光明是老太爷的二儿子,77届初中毕业后,18岁的他随父安排到糕点厂,后糕点厂改制,在小新桥门市部站柜台的朱光明于1997年承包了门市,那时店旁边的大众饭店也有名,再后来单位又与职工买断,他们家就买下,继承过去店里卖茶食的传统,做起了祖传的传统手工面点手艺。

  而原来“穀香村”的老招牌因为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被拆下扔了,小仙桥也改名小新桥。他们的店名就叫“小新桥茶食店”,后扩大经营加了烟酒生意。

  别看老太爷已是90岁的人,但神清气爽,他说都是享的媳妇福,他身上衣服要是脏了,陶清萍非得让他换身干净的出门,饮食上都按他的喜好来,老太爷不吃带刺的鱼,最喜喝长鱼汤,还有昂刺鱼。

  老太爷常跟人宣传说人的寿命不是菩萨给的,烧香没有用,心态要开朗,要记住下人的好,把不好的忘记。遇人要吃二分苦,老要识相少要乖。他不把钱看重,该用就用,民主理财,退休工资有3千,交出600元伙食费,其余的自己花或是晚辈们生日满月、上大学、结婚等大事的就拿出来封红包。

  老人的身体一直健康,跟他所做的工作也有关系,以前的面点手艺都是手工活,要和面、揉面、摔、掼,都是力气活,退休后大糕馒头等面食活没有停下来过,越做越有精神,没事做就浑身没劲,以前手臂肌肉如运动员鼓起,小腿就像树棍一样硬实,现在岁数大了,家里人不再给他做吃力的事,也就做月饼的时候要他这位老将出马,因为他做事妥当,不急不躁,摘出来的面剂子不用称大小都一样,月饼烤熟基本都是二两左右。以前摘一百个剂子,用面的份量都相等,到扬州面点技艺比赛都拿第一名呢。

  老太爷子女都非常孝顺,重孙子孙女更是他的开心果,他还骑个电动三轮车带他们出去玩。除了耳朵不太听得见,稍微有点哮喘,他一个人跑出去玩、洗澡,从不要人陪,每天都到体育场走几圈。今年正月,电动车才买没几天,他一个人骑电动车到氾水亲戚家吓了人家一跳,回头到宝应就在船闸附近的浴室洗了把澡,擦背修脚,他自在清闲地享受着,家里接到亲戚说他来了又上街的电话,几个小时不见人影,急得一家人到处找,现在说起此事,老太爷还不住的表达歉意:我承认是我不对,应该先家去说了再溜出来玩。

  老人喜与人交谈,头脑灵光,思维、语速都跟得上,他说自己好说话,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还经常拿出中国地图看看,他儿子说老太爷一提起出远门,欢喜的了不得,前段时间到仪征亲戚家住了才回来,以后尽量少带他出去,毕竟年纪太大了,精力难免跟不上。

  老太爷81岁的时候,宝应电视台来采访过他这位传统手艺人,节目后来也被其他台转播过。

  陶清萍说他们一大家人生活开心,从来不苦头涩脸的,更不可能吵架动手,这回老太爷过90岁,他们家不收礼金,热闹的宴请了家里的亲朋好友邻居,外地的亲戚也赶来,还有老太爷在糕点厂的老同事,糕点厂原来的老经理李锡义动情的说真感谢你们啊!是你们把宝应百年糕点老店这个牌子传下来了。

  其实他们家传承的何止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面点手艺、百年老店的门面,还有传统手艺人的纯朴厚道、善良耿直,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过得和睦美满,正如店上挂的由朱家堂叔爹也是宝应有名的书法家朱宇题写的匾额那样:幸福之家。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7年11月号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