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冯立生:敌后播撒革命种子 子女学生均成为栋梁之才

2018-3-18 09:42| 热度:10780 ℃ |来源:扬州晚报|我要投稿

冯立生,江苏扬州宝应人。生于1905年,卒于1949年。抗战期间,坚持敌后办学,并带领师生参加革命,曾担任宝应中学校长。每年清明节前,家住市区御河苑小区的冯大同先生,以及在北京的妹妹冯怀同、在南京的弟弟冯亦同,都会举家前往宝应烈 ...

冯立生年轻时的照片 仲冬兰 翻拍

  烈士档案

  冯立生,江苏扬州宝应人。生于1905年,卒于1949年。抗战期间,坚持敌后办学,并带领师生参加革命,曾担任宝应中学校长。

  每年清明节前,家住市区御河苑小区的冯大同先生,以及在北京的妹妹冯怀同、在南京的弟弟冯亦同,都会举家前往宝应烈士陵园,为父亲冯立生扫墓,同时凭吊母亲。

  作为特殊年代的知识分子,冯立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坚持在敌后办学,培养了一批革命知识分子。他的子女在父亲影响下,有的早早投身革命,有的学有所成,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

  出身耕读之家

  年轻时接受革命思想

  冯大同介绍,父亲冯立生出生在宝应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祖父、曾祖父都是乡塾老师。1924年,冯立生从省立第八中学(扬州中学前身)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冯立生追求进步,中学时就自觉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冯大同说,“1949年我进入扬中读书时,父亲的同窗好友方剑岑先生就对我说过:‘你父亲喜欢读书,不但读胡适、郭沫若的书,还读过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在大学,冯立生不仅用功读书,还关心社会,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曾参加1925年上海的五卅运动。

  1928年,冯立生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先后在南京中学、镇江中学、南通中学等学校教书。冯立生主教数学,在当时有一定名气。当时各种政治势力也想拉拢他,冯立生均采取不合作态度,如汪伪政府曾邀请他去南京编撰初中数学教科书,被他拒绝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立生不愿做亡国奴,带领全家告别城市,回到老家宝应,自己办了一个学校,就是后来很有影响的“冯氏补习团”。驻扎临泽的伪军团长李虎臣曾建议他把补习团移往临泽,改名为“苏北中学”,他也拒绝了。

  坚持敌后办学

  带领师生参加革命

  冯立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冯大同说,父亲对革命的贡献,可用他墓碑上的一句话来概括:他不但自己参加革命,还带了一批知识分子进入革命队伍。

  1941年,冯氏补习团在宝应郑渡成立,开始只有几个学生,后来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到1944年解散时,累计有七八十名。随着冯氏补习团规模不断扩大,教师也在逐渐增加。

  对父亲的这一段办学经历,冯大同曾撰文记述:“冯氏补习团在它存在的3年半中,先后就读的学生有七八十人,为了躲避日寇扫荡,几经迁徙,在宝应、兴化、高邮地区住过不少村庄,但一直留在解放区。从未在伪军、国民党统治地区停留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和共产党人的争取,父亲终于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解散了冯氏补习团,担任安宜师范常务副校长,补习团的学生、老师除一两个人外,绝大部分都跟着他走上革命道路。”

  据冯大同介绍,安宜师范是一所抗大式学校,有军事、政治、财贸、文教、青年等大队,以训练各类基层干部、乡村教师与刚入伍的青年学生为主。

  冯立生加入革命队伍后,曾担任当时宝应县参议长,是当地有威望的知识分子。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冯立生随县委、县政府进城,接收宝应中学,担任宝应中学校长。

  解放战争爆发后,苏北形势严峻,冯立生又把宝应知识分子带到农村,参与创办第二联合中学、二分区工农兵干校、二分区区立第一中学,并带病坚持教学,为革命培养后备力量。

  1948年冬,宝应县城解放后,冯立生回宝应,筹备宝应中学复课。1949年,冯立生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当时的宝应县长亲自为他题写了“冯立生烈士”的墓碑。

  革命精神传承

  三子女均事业有成

  冯立生去世后,当地为纪念冯立生对教育和革命事业的贡献,将横跨三阳河的一座大桥命名为“立生大桥”,前几年大桥重建后,改名“立生公路大桥”。

  在冯立生影响、带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乡村教师和青年学生,很多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著名外交官范承祚也是冯立生的学生,冯立生曾为范承祚留言“学习学习再学习,做一个新中国的担承者”,范承祚一直将其作为座右铭,几十年来鼓励着自己。

  冯立生的几个子女也继承父亲的革命精神,积极参加革命,学有所成,报效祖国。长子冯大同1951年在扬州中学上高中时,抗美援朝爆发,他响应号召,积极报名参军,远赴朝鲜战场,转业后曾在徐州矿务局、扬州物资系统工作,并担任负责人;女儿冯怀同1957年扬州中学毕业,考取南京工学院,后来在冶金部工作,是国内有名的非晶冶炼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幼子冯亦同1959年扬州中学毕业,考入南京师范学院,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是著名诗人、一级作家。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