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打秧志

2018-7-2 09:19| 热度:19859 ℃ |作者:石伟|来源:网友投稿|我要投稿

又到一年一度的夏收秋种的农忙季节。身居南京的石伟先生念念不忘家乡的农业生产,来电询问是插秧的时候了。叮嘱把《打秧志》文章发上宝应网,让农人们不忘过去的农作方法和农作乐趣,并祝在国家设立的第一个“农业丰收节”里取得大丰收。
  引子:又到一年一度的夏收秋种的农忙季节。身居南京的石伟先生念念不忘家乡的农业生产,来电询问是插秧的时候了。叮嘱把《打秧志》文章发上宝应网,让农人们不忘过去的农作方法和农作乐趣,并祝在国家设立的第一个“农业丰收节”里取得大丰收。

  打秧志
  文/石伟
  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四夏"大忙,学校便放忙假。
  那年,我十二岁,读初一。一个青葱少年能干啥农忙呢?生产队长因人而宜,给村里几个差不多大的学生,派上个"特殊工种":打秧志。
  打秧志,就是在即将栽插的田块,以六株为一行的距离上,沿田埂两端拉起的直线上插秧布苗,为后续专业栽插打秧趟、放样子。
  临阵受命,跃跃欲试。翌日,天还没亮,村庄一片寂静。睡眼朦胧的我们,便约合一起,披着朝露,打着赤脚,提着头天各自准备的工具,透过暗淡夜幕高一脚低一脚踏进田野。站立田埂,只见眼前已被犁耙过的一汪水田,一平如镜,浅波轻漾。大片田面上,均匀地散落着用稻草扎着的一屯屯秧把。作业开始,我和本家堂叔(大我两岁)在岸上主要负责拉绳、定距、固线,另外三个同伴在中央配合提线和布秧苗🌱。只见堂叔和我拿着一根竹杆沿田埂自左往右横放地面(当尺子用,即六株一趟秧的距离),遂将约两尺长的竹签靠竹杆右端着力插入田埂深处。
  随着堂叔一声"拉线",处在水田中央纵向等距离上的同伴随即提起绳线,同我们一起向右腾挪,当绳线处于田埂两端竹签并呈现同一水平线时,堂叔瞬即用手一挥:"好"!大伙便一起放下绳线。这时,我和堂叔将绳子末端在竹签上缠绕几圈,便和大家布起秧来。不到二、三分钟功夫,一行笔直、稀密有致的秧志就打好了。就这样,移杆、插签、固线、布秧,一次次地重复着,一行行地精进着。几个初上农阵的青涩少年,干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晨曦时候,清风徐来。正当我们喘个气的当口,田埂上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插秧的过来啦!"循声望去,只见黑压压的队伍正从远处秧池田那边熙熙攘攘走来……约四十人的娘子大军,在田头"一"字排开,声势壮观。"开始喽",妇女队长一声号召,一个个次第跨入打着秧志的行(趟)子里,忽地进入"战斗"姿态。她们弯着腰前倾着身子,左手抓秧把,右手将左手分拣出的秧苗府身插入泥田,如蜻蜓点水般不停地上下跃动……从左往右,至右
  从远处秧池田那边熙熙攘攘走来……约四十人的娘子大军,在田头"一"字排开,声势壮观。"开始喽",妇女队长一声号召,一个个次第跨入打着秧志的行(趟)子里,忽地进入"战斗"姿态。她们弯着腰前倾着身子,左手抓秧把,右手将左手分拣出的秧苗俯身插入泥田,如蜻蜓点水般不停地上下跃动……从左往右,至右向左,六株一行,循环往复,梯次后移,栽插动作敏捷而娴熟,轻盈而灵动,充满韵律和节奏。妇女们争后恐前(靠后的秧插得快),你追我赶。不一会功夫,她们身前便呈现横竖成行、秧苗均匀的一片新绿。

  傍晚,担着茶水和馒头的薛大爷出现在田头。"喂,女士们,小伙子们,吃晚茶哦"。话音刚落,最先响应的是插秧方阵。只见妇女们一个个放下手中的秧把,骨碌碌转身上岸,在狭窄的沟渠旁、田埂上,挤挤挨挨,席地而坐,饮水吃馒,谈笑风生,享受歇息的惬意时光。迟到片刻的我们,一"扎"进女人堆中,便被关切、鼓励的话语所"包围"。这个大妈说"娃子,辛苦了,快来喝口茶,吃个馒";那个二嫂夸"几个小伙吃得苦,打的样志呱呱叫,能干呢"……一时弄得我们几个心跳脸热,手足无措,很不自然起来,只是嗫嚅着、搭讪着,像孩童似的抓起个馒头,一溜烟"逃"离现场了事。
  那天,许是得到了别人的赞许,也许是为第二天准备更充足的秧趟,我们干活热情更高、劲头更足了。那边插秧队伍收工了,我们几个仍不知疲倦,"泡"在田里,继续奋战,直到月上梢头,星光闪烁。

  那一年的"四夏"忙假,我们凭着一股热情和担当,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忙碌在田间地头,感受着农耕辛劳,品尝着成长滋味。
  时光若水,芳华流年。近五十载过去,现在,农村农忙夏插,机械化直播接续了人工栽插,催芽撒种代替了育苗移栽……呈现出的是另一番景象。今回首,当年那些个至今还记得名字和模样的插秧队伍中大妈大娘、壮妇少女们,那些个伴随我们忙假干活的竹杆、竹签和尼绒绳线,早已随历史悄然退去,不见了踪影。
  哦,我难忘过去"四夏"大忙诗画般动人情景,我恋想那段挥之不去的青春往事。
  作者:石伟,原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卫生局局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退休后定居南京。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