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话说宝应宝塔与运河大桥

2018-7-12 10:44| 热度:24220 ℃ |作者:刘世昌|来源:宝应文化月刊|我要投稿

我国原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先生虽远渡重洋,却一直不忘故土之情,写了不少歌咏家乡的诗作。其诗集《万里行》有《宝应大桥》一首:“昔传塔去仅留根,今见桥来却是真。人行车过物资运,宝应振兴一巨闻。”自注:“江苏省宝应县一则传说 ...
  话说宝应宝塔与运河大桥
  刘世昌(县政协“运河文化与宝应”课题调研组成员)
  我国原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先生虽远渡重洋,却一直不忘故土之情,写了不少歌咏家乡的诗作。其诗集《万里行》有《宝应大桥》一首:“昔传塔去仅留根,今见桥来却是真。人行车过物资运,宝应振兴一巨闻。”自注:“江苏省宝应县一则传说:神仙将该县运河旁一座古塔迁往邻县高邮,原址仅剩下一宝塔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在这个宝塔根附近,出现了一个真实的事迹:宝应与扬州协作,把扬州的一座大桥桥身的主体,通过运河水涨时的漂浮运输,搬到了宝应段的运河上。”
  “安宜宝塔高邮去,扬州大桥宝应来。”由昔日的宝应塔想到今日的运河大桥,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前者是现实中的神话,后者是神话般的现实,自是令诗人浮想联翩。宝应昔日有两楼一塔:两楼为明代之物,宝塔不知建于何时。
  明清时期,宝应南边有两座气势雄伟的高楼。一是城南运河堤上的南薰楼,明万历年间开宏济河时建,以镇西湖恶浪,保佑行船平安。楼当闸口,商船粮驳必过于此,凭栏而望,舢舻数十里,实为壮观。清刘中柱《南薰楼》诗云:“乾隆摇落此登楼,淮扬维扬一望收。风卷潮声翻石鳖,城盘河势控金牛。帆樯历历斜阳晚,雁鹜飞飞野浦秋。呼吸可能通帝座,吟成搔首不胜愁。”二是槐角楼镇(今槐楼湾河西)关王庙中的怀阙楼,高七丈,四角八层,势壮霄汉。明吴敏道曾有《登怀阙楼》诗:“平地平成奏禹功,丹甍绣拱丽晴空。诗人错认梅花阁,野老争传瓠子宫。万里长风来蓟北,四更初日出天东。丰碑尚卧层檐下,太史文章亦自雄。”

图︱杨宁光

  宋元时期,宝应城西南角大运河畔曾有七层宝塔一座,人可登临游玩,规模宏大,县志称:“铃栏灯室,金碧辉煌,高十三丈,势极雄伟。”旧传塔上曾有“至元二十九年”镌字,“至元”乃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很可能是大修留字,当非建塔时间。因为在此之前北宋时期,“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大词人秦观(少游)从北方回家乡高邮探亲,路过宝应曾游此塔,其《登宝应塔》诗云:“五色云中耸七层,不知何代法门兴?归来远客时凝望,老去高僧已倦登。金铎无声风未起,宝瓶有彩月初升。忽闻梵语横空下,疑是檀那夜看书。”既远在北宋还“不知何代”,可见此塔上并没有建造年代,很可能是一座唐塔。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朱曰藩还曾登此塔,其诗云:“何代芙蓉塔,长留碧海西。徒怜浩劫尽,那得半空跻。象外胡僧礼,花边估客迷。大堤明月好,夜夜足招携。”其后不久,耸立数百年的衰老的古塔被台风刮倒。《隆庆志》载:“明嘉靖四十年(1561)暴风崩圮,独存塔址。今亦平。崇祯十一年,知县刘逵从邑人汤廷琏议,欲建塔南门外,未成,止建塔基。对隔河大湖,形象称其‘镜浮水面’云。”这是群众所说的南门外的“宝塔根”,它还有一段有趣的民间故事哩。传说唐代高邮、宝应各有一塔。有一天,神通广大的张邋遢闲得没事做,用大糠搓了一条粗绳,把这宝塔一捆,背到高邮去了。从此以后,高邮多了一座宝塔,而宝应只剩下一个“宝塔根”。
  说张邋遢用大糠搓绳把宝应塔背到高邮,这自然是神话。然而,在科学高度发展、生产力大为提高的今天,神话居然变成了现实,宝应历史上又记下一大奇迹——1985年9月24日,重668吨的扬州大桥主体——中孔系杆拱居然“飞”落在宝应城西,“摇身一变”成了雄伟壮观的宝应运河大桥。这是继唐初尉迟恭造桥以后的又一近乎神奇的壮举。但这不是神话,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如此巨闻,岂可不书!
  邗沟改道宝应城西以后,千余年来淮阴至江都340里的运河段无一桥梁。1982年京杭大运河整治工程结束,省市政府选址宝应,正式批准兴建大桥。1985年3月20日开始施工。正当此时,原扬州大桥因不能适应日益主干线公路运行量,桥宽要扩大一倍,原桥体“中孔系杆拱”正当“年富力强”,拱内全钢筋正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却要令其“退休”,改换两座钢架桥梁。如此桥体废之可惜,弃之无地,实是难以处理。这时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让原扬州大桥桥体“无价调拨”到宝应继续工作,为宝应人民继续“奉献青春”。这样做,宝应大桥一可以河心不设桥墩,大大提高通航安全度;二可以直接坐落在两岸墩台,缩短主桥32.376米,并减少了两岸接线困难;三可以大大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为国家节省大量建材资金;四可以提高通航能力,桥下净空为高7米、宽50米的矩形通航断面,满足二级航道。问题的关键,在于大桥主体能否“搬”到宝应来。
  为此,省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扬州大桥老桥中孔系杆拱搬迁指挥小组”,由省交通厅副厅长颜伟任组长,扬州市副市长吴盂镛、市交通局副局长吴晋、市水利局副局长翟浩辉、宝应县副县长仲伟功等人任副组长。副总工程师袁慰祖负责拆装施工。宝应大桥的营建与扬州大桥的拆卸同步进行。6月中旬运载船体试航、试位圆满成功。6月20日宝应大桥中孔三、四号两个主体墩预先建成。8月30日在市二招召开了搬迁工作会议。9月15日扬州大桥中孔系杆拱浮运宝应的工作正式开始。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
  1985年9月22日6时至26日22时,扬州至宝应运河段停止通航。
  9月22日运河沿线全部关闸,抬高水位,浮运船排出储水,船体上升。高12米、宽9.1米、长54.8米,重668吨的扬州大桥主体——中孔系杆拱,被浮运船顺利托起,缓缓向宝应进发。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上,中国建桥史上一项伟大的创举开始进行了。
  市交通局七艘航政船和一艘护航指挥艇为浮运船护航。
  市气象局及时报告:晴、风力二级。
  市供电局派员协作,让船队安全通过13对跨河高压电缆。
  市水利局和大运河指挥部指挥沿线各闸,创造最佳水文条件,降低流速小于0.2米/秒;调节运载水位,扬州为4.5±0.2米,宝应为6.5±0.2米。
  市、县公安局抽调干警维持两岸秩序。
  邵伯船闸提前腾空闸室,保证浮运船顺利过闸……
  9月24日浮运船提前一天到达宝应,经过准确无误的水位调节,桥体成功地一次定位在三、四号桥墩上。两岸欢声雷动,载歌载舞,鲜花舞艳、鞭炮齐鸣。宝应人民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1986年9月15日,宝应运河大桥全部竣工,主桥12.5米宽、183.4米长,引桥接线423米,沙石路面。西岸草皮植被,东岸块石护坡。9月29日,隆重举行竣工验收通车典礼。它西通金湖,东接盐城,沟通了运西与里下河的公路交通,使宝应成为苏中地区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扬州大桥主体的搬运和利用,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结晶,为我国桥梁建筑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正是:
  安宜宝塔何处去?闻说仙人背秦邮。
  如今神话成现实,宝应大桥出扬州。
  玉带横空千车过,长虹卧波百舸流。
  尉迟敬德当惊叹,古城又写新春秋。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8年4月号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