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那年那月的水龙局

2018-8-7 17:05| 热度:7646 ℃ |作者:衡文|来源:宝应文化月刊|我要投稿

老家射阳湖镇潘舍村是由大河东、大河西、小河东、小河西、朱家墩、陆家墩、河西墩组成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庄。“头顶芦花,脚踩蕻渣,开门就见浪水花。”说的是咱村人很多年前的居住境况。那时,芦苇荡里蕻渣土上搭建的芦笆房一家紧挨一家 ...

  那年那月的水龙局

  文图/衡文

  老家射阳湖镇潘舍村是由大河东、大河西、小河东、小河西、朱家墩、陆家墩、河西墩组成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庄。“头顶芦花,脚踩蕻渣,开门就见浪水花。”说的是咱村人很多年前的居住境况。

  那时,芦苇荡里蕻渣土上搭建的芦笆房一家紧挨一家,虽然河网密布开门见水,但时常遭受火灾的肆虐,失火烧通庄的灾情也有所发生,久而久之,三架木制杠杆式大水龙应运而生。

  咱们村的水龙不仅是周围村庄中数量最多的,更是养护最好的。为了放置和守护水龙,村里专门砌了一幢房子,被称为“水龙局”,并安排一位五十出头的山东人在此日夜守护,此人早年就已来我们村定居,乡邻都亲昵地叫他“老侉子”。

  水龙局共有三间房屋,东西向,砖墙草盖,大门开在东山头的偏北部位。屋里有两架木制驮梁,西边的驮梁下砌了土坯间墙,东边的驮梁下没有砌间墙。间墙上对着大门开了个小房门,房门内是老侉子的生活用房。大门与房门之间有一个通道,通道两侧放置水龙。南侧放置两架,其中里边靠墙的一架为主龙,北侧放置一架。三个铜红色的龙头管子(水枪管)上都系有一红一绿的两根布条。通道上空的两架驮梁底部的横梁之间担放着三十多根竹柄火勾。大门南侧整齐地摞着几十个水斗,北侧戟着十几个火球灯。整个水龙局里摆放有序,干净整洁。

  据说,水龙有灵性,夜里会呜--呜--呜地鸣叫,鸣叫的声音比较低沉。只要一鸣叫,不过三日,定会有人家失火,鸣叫的时间越长,火势就越凶猛。只要水龙一鸣叫,老侉子就立即提醒打更的人,打更的人在打更时边敲竹筒或铜锣,边“火--烛--小--心--啦”的大声叫喊。听到这样的叫喊声大人们都心知肚明,烧饭、点灯时格外谨小慎微,同时反复叮嘱小孩不要玩火。胆怯的小孩们听到这样的叫喊声就有点恐惧。

  那个年代,火灾频频发生。一旦发现有人家失火,男人们第一反应就是到水龙局抬水龙。抬水龙不能说“抬龙”,只能说“请龙”。于是,人们总是一边快速向水龙局奔跑,一边大声地招呼大家“快去请龙、快去请龙!”老侉子一听到呼喊声,就立即站在水龙局大门边等待大家来请龙,同时分发水斗、火勾。如果是晚上失火,老侉子还要迅速点燃火球灯分发给大家。据说,一般火情只能请出一两架辅龙,火势凶猛蔓延到难以控制时主龙才请得出来,否则,主龙会显得十分沉重,即使增加人员也很难请得动。如果没到万不得已时就把主龙请出来也只能是走三步歇两步,往往主龙还没请到火场大火就被扑灭了,但还是要将主龙请到火场,向熄灭的火场喷射一小阵后才请回。

  灭火结束后,老侉子总是在水龙局门口指挥大家把水龙及火勾、水斗先放在门外的一片空地上,尔后由自己放完水龙的木桶、活塞缸和龙头管里面的余水,用干布逐一抹擦干净,等晾干后再请邻居们帮忙依次放置在水龙局里。如果是晚上失火使用过火球灯照明,还要逐一加满灯里的煤油。

  每年六月,敬业的老侉子都要请人将水龙抬到水龙局大门外,与柳制的水斗一起清洗、晾干、上油,进行一次全面保养,保证随时拉得出用得上。

  当年穷困的村民们住的多是芦笆房,但芦笆房既不遮风挡雨,更容易失火,后来,芦芭房陆续被改建为土草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砖瓦房和小楼房快速替代土草房,电灯替代煤油灯,液化气替代树枝柴草和麦秸等燃料,火灾不再发生了。

  记不得是哪年,水龙局守护员老侉子驾鹤仙去。久而久之,水龙局也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水龙等消防器材逐渐消失,唯有水龙在那个年代所发挥的消防作用和老侉子精心守护水龙几十年的奉献精神还留在那代人的记忆深处。

  来源/宝应杂志;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8年6月号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