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水乡情思,我与水乡的一段情缘

2018-8-21 11:10| 热度:7148 ℃ |作者:赵文澜|来源:宝应杂志|我要投稿

我与水乡的一段情缘,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是五十年代初,我25岁时,由学校调到安丰区工作。这个区分水陆两块,水上即现在水泗乡的辖区。当时那里多数是岛村,由于工作,我常常坐着小船,来往于荡区各村之间。撑船的 ...
  水乡情思
  文/赵文澜
  我与水乡的一段情缘,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是五十年代初,我25岁时,由学校调到安丰区工作。这个区分水陆两块,水上即现在水泗乡的辖区。当时那里多数是岛村,由于工作,我常常坐着小船,来往于荡区各村之间。撑船的,是由乡村派差的上年纪的半劳力。我坐在船上,看碧水蓝天,看芦苇丛中野凫出没、鸥鸟回翔,几疑自己为画图中人。陶醉之余,心头不无一种负疚感。一个年轻的后生,让长者给撑船,怎能心安理得?这时,学撑船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不久区里来了一位新区长,人们见他长着一脸络腮胡须,就呼他“老区长”,论年纪,也只有四十五六岁。老区长水泗人,到任后,就分工抓荡区的夏收夏种。我同时被派往协助工作。我们的落脚点在钱沟。老区长不让乡里派差,经常自己撑条小船,带着我到各乡(现在的村)了解情况。有时烈日当空,他把船靠到荡边,掐一片荷叶,给我当遮阳帽,而他自己却在流着汗。老区长发觉我不好意思,便打岔说:“别看我使篙子利索,可笔到手中就发沉。”“可我连篙子还没摸过呢。”“那好办,我们成立互助组,你教我学文化,我教你撑船。”


图/吴琴芳

  一天下午,荡区各乡的干部来钱沟碰头,5点多就散会了。晚饭过后,月出东方,白光如昼。老区长从自家凉棚上抽下篙子,一拍我肩膀说:“我们下荡去!”船出了庄沟下大河,他问我是否会游水。“会!”我响亮的回答,使老区长很满意。他把篙子递给我,要我稳住脚,靠船下篙,用力往后送;看好船头,篙子出水前,拨正航向。船头偏左往左拨,右偏往右别。他为我做以篙代舵的示范。经过反复试撑,我终于能使船缓慢地行进了。没多久,当地老人见了,还夸老区长带出一个撑船的好徒弟。老区长学习很刻苦。一有空就看报读书,碰上生字就问我。我觉得他这样学,漫无目标,便找来一套干部文化读本,帮他强化读写训练。
  我跟着老区长在荡区工作了两个多月,可算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从他身上我感到了农民的淳朴、共产党员的坦诚。他工作踏实,和群众那么贴心。这使我从中获得了人生所必需的思想营养。1955年,我调出安丰以后,再也没同老区长见过面。10年前就听说他已作古了。我在《水乡情》的诗中写道:“当年爱住射湖边,一叶扁舟任往旋。……村老错夸孺子犊,此心常与水乡连。”《水乡情》蕴含着我对老区长的怀念。
  这年夏初,我乘车去了水泗,公路上,车来车往,大河里上百吨的大轮,机声隆隆,不绝于耳。水泗的乡镇建设已初具现代规模,人民的生活质量,远远超过当年人们的理想。要是老区长还健在,我们一定会撑着船到荡边,憩息于柳荫深处,一叙阔别之情,畅话今昔之感。可我心底发出的呼唤,只能是“老区长,你在哪里?”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8年6月号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