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文史一百题(二)

2018-10-4 09:21| 热度:10163 ℃ |作者:刘金城|来源:宝应杂志|我要投稿

宝应文史一百题 文/刘金城 第十一问:宝应疆域古代与现代有什么不同?答:宝应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市北缘,夹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纵贯北南。宝应始名平安。汉平安皆在县境内。周石鳖县,清宝应西境。隋安宜县,南界高邮,北界山阳(淮 ...

  宝应文史一百题

  文/刘金城

  (接上期)

  第十一问:宝应疆域古代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答:宝应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市北缘,夹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纵贯北南。

  宝应始名平安。汉平安皆在县境内。周石鳖县,清宝应西境。隋安宜县,南界高邮,北界山阳(淮安),东界盐城,西界盱眙,与清宝应县境略同。唐、宋、元、明、清安宜县,宝应县其疆域与隋同。东西端距120公里,南北端距40公里。

  建国前后,淮安、盐城、高邮先后划出部分乡村给宝应,宝应同时划出部分乡村给兴化。1960年初宝应湖以西境地置金湖县。至此宝应县境转为运河东大于运河西。东西端距55.7公里,南北端距47.4公里,略呈梨形,总面积为1467.48平方公里。其中运东1190.49平方公里,运西276.99平方公里。

  县域范围:

  东境:射阳湖镇,隔射阳湖与建湖县恒济乡相望;广洋湖乡隔广洋湖分别与盐城北龙港及兴化沙沟镇为邻。

  东南境:柳堡乡与兴化县沙沟镇高家庄、桂家庄搭界;夏集乡与兴化县周奋乡孙留、大李村及高邮县临泽镇毗连。

  南境:子婴河乡以子婴河为界,与高邮县临泽镇,周巷乡,营南乡、界首镇毗连。

  西南境:氾光湖乡从退水闸东南斜向天星河,子婴闸对河一线濒临高邮湖与高邮县为界;宝应湖西与金湖县唐港乡为邻。

  西境:中港乡隔宝应湖与金湖县白马湖乡前锋村相望。山阳镇王庄和白马湖乡范庄接连。

  北境:泾河乡,曹甸镇与淮安县平桥镇施河乡接壤。

  东北境:西安丰镇,水泗乡隔绿草荡、射阳湖分别与淮安县泾口乡、流均镇及建湖县将营乡、恒济乡相望。

  第十二问:你对宝应大运河文化如何认识?你对宝应大运河研究与刘宝楠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要弄清概念。中国申遗成功的大运河称中国大运河。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与浙东大运河,其中京杭大运河长1789公里。宝应大运河是里运河的一个河段,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八个河段的一个河段。这是指淮阴杨庄至扬州瓜洲的河段,长175公里。宝应大运河北起泾河小涵洞,南至子婴闸,长40.75公里。俗称80里运河。它既属京杭大运河,又属隋唐大运河,是两者的复合,具有双重含金量。

  宝应大运河,对宝应当然特别重要,它是宝应的母亲河,有的学者说得好,宝应是应“运”而生。明吴绎论宝应历史第一句话就说:“邗沟肇于春秋”。这就是说,吴王夫差筑邗沟之日,也就是宝应有文字的记载的开始。这也决定了宝应历史文化的性质,从此便以大运河城市载入史册。申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宝应历史文化品格,狭义地说,宝应有申遗河段与申遗点,广义地说,宝应作为大运河文化,它们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刘宝楠是第一个研究宝应大运河的学者也是早期研究中国大运河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述《宝应图经》便是新国学——运河学的奠基之作。刘宝楠的开拓之功,卓越千古。他研究了宝应大运河千年演变史,历史地再现了宝应大运河千年演变过程,从而得出了“邗沟十三变运河成”的著名论断。

  要了解宝应大运河的历史,不能不了解这十三变,现将“十三变”简要介绍如下:

  1、春秋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中渎水自广陵东北入今(清道光时)宝应博支湖,又北入马长汀,过射阳湖西北出夹耶至白马湖,此邗沟在宝应境者也。《水经注》引蒋济《三州论》曰:“淮湖迂远,水陆异路,山阳不通,陈登穿沟,更凿马濑,百里渡湖。”按此当谓陈登于白马,津湖之间凿濑穿沟,为支渠相连。故魏文战船得由白马湖入津湖,其支渠亦名夹耶。由此,津湖北与白马湖相连。此宝应境中邗沟一变也。

  2、《水经注》云:“自永和中,江都水断,其水上承欧阳,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广陵城。中渎水自广陵出武广湖东,陆阳湖西,二湖东西相直五里,水出其间,下注樊良湖。”又云:“永和中,患湖道多风,陈敏因穿樊良湖北口,下注津湖径渡,渡十二里,方达北口,直至夹耶。”由此,津湖南与樊良湖连,江淮复通。此邗沟再变也。

  3、《水经注》又曰:“兴宁中,复以津湖多风,又自湖之南北口,沿东岸二十里,穿渠入北口,自后行者,不复由湖。”此邗沟三变也。

  4、晋兴宁后,水道由南而北者,自樊良湖出津湖南口,入兴宁渠,出津湖北口,入夹耶,过白马湖,入中渎,达山阳。由射阳湖达末口入淮,此邗沟四变也。

  5、隋开皇邗沟,由高邮山阳穿射阳湖西北,至末口达淮。此邗沟五变也。

  6、隋大业邗沟,由樊良湖入津湖,出夹耶,逾白马湖,入中渎,至末口达淮,如晋永和故道,北邗沟六变也。

  7、隋唐则由白马湖径达山阳境,宋元则由白马湖过黄浦溪入射阳湖,达山阳境,与刘宋时同。此邗沟七变也。

  8、明由管家湖达白马湖。宋元由白马湖入宋泾河,穿城而南,入清水,氾光诸湖。明由白马湖入清水,氾光诸湖,不复穿城经宋泾河。此邗沟八变也。

  9、明洪武二十八年,宝应自槐楼抵界首,沿湖堤外,直南北穿渠四十里。此槐楼南至界首北四十里运河之始。运道不复由新开湖,此邗沟九变也。

  10、明万历十三年,从总督都御史李世达议,开宝应越河。王廷瞻承之。工成,诏旨褒嘉,赐名宏济河。此宝应南门外南至新镇三官庙三十六里运河之始。自是运道不复由氾光湖,此邗沟十变也。

  11、明万历十六年,培筑西堤一道,自黄浦南坝口起,至宏济河北闸至,计二十里,此南门外北至黄浦二十里运河之始。自是运道不复由白马湖。邗沟之十一变也。

  12、明万历二十六年,刘东星议开界首月河十余里,避湖险。此界首月河之始。自是运道不复由界首。邗沟十二变也。今(道光时)宝应南至界首,北至黄浦,八十里运河,乃柏丛桂、李世达、潘季训、刘东星之故迹也。

  13、明万历四十一年,开宝应宏济河北月河一道,南月河一道。此宏济河东二月河之始。邗沟十三变也。


图︱邓连俊

  按照历史分期,我将刘宝楠十三变整理如下:

  一、渊源期

  吴王筑邗沟 春秋河道

  二、创建期

  陈登筑邗沟西道 东汉河道 邗沟一变至四变

  隋唐筑山阳渎 隋唐河道 邗沟五至七变

  宋元筑运河 宋元河道 邗沟八变

  三、完成期

  明筑运河 明清河道 邗沟九至十三变

  明舟不复由四湖

  我对宝应大运河研究与刘宝楠方向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他是历史化,我是理论化;方法上,他是实证的,我是逻辑的。他是我研究的基础,我是对他的深入与开拓。我最近写作的《三论宝应大运河》便是我多年研究宝应大运河的成果。我通过实质论、阶段论、特色论的论述,深层次地展开宝应大运河历史与文化的内涵。实质论部分,是我对刘宝楠“十三变”的理性认识。我认为在“十三变”中唯有“东道变西道”“湖道变河道”才是实质性变化经。东道变西道,不是简单的位置变移,它象征着运河从渊源期跨入了创建期。“湖道变水道”,这也不是简单的河道变迁,它象征着古运河向现代运河的演变,对于宝应来讲,这又象征着创建期进入了完成期。更可贵的是,京杭大运河这两个历史的演变,正是在宝应完成。

  阶段论部分,我并没有各阶段地论述,而是选择了其中一个阶段,即黄河入淮夺运这个阶段来论述,这是我研究宝应大运河发现的一个新的论点与切入点。它不但是历史长达约八百年,而且最有鲜明特点,也最能反映宝应大运河文化本质的一个历史阶段。它使里运河成为危河,宝应处在高危区,是最先最独的受害者。既是最大牺牲者也是最大贡献者。

  在特色论部分,我认为它有三个突出、三个亮点、三大奇观与十个之最。

  (一)三个突出:1、大运河漕运的生命线;2、大运河防汛的老虎头;3、大运河文化的凝聚地。

  (二)三个亮点:1、吴王夫差筑邗沟,为京杭大运河渊源;2、陈登筑邗沟,是里运河前身,为现代大运河奠基;3、从邗沟东道到邗沟西道,这标志了京杭大运河从渊源期到创建期,明代宝应大运河舟不复由四湖,这标志着京杭大运河成为现代大运河的最后完成。

  (三)三大奇观:1、一河七湖,宝应大运河宋元河道东西南北河道相通,一河拥有七湖。2、八浅八潭。明代宝应大运河八浅决堤后,水汇为八潭。3、青龙成港。明宝应大运河为治氾光湖风险,广种菱草,其状如龙,名之青龙港。

  (四)十个之最

  1、最早得“运河”之名,宝应大运河宋泾河段于宋最早得运河之名。

  2、最早河堤:宝应湖堤始筑于张纶,为里运河最早湖堤。

  3、最多湖道:宝应大运河宋元河道拥有六湖,这六个湖为当时湖道。

  4、最早运河大桥:唐初,尉迟恭建有孝仙桥、广惠桥,据考为最早砖桥。

  5、最长流程:宝应大运河因湖道多,迂回曲折,所以流程最长。

  6、最多变化:从邗沟演变为运河,多达十三变。

  7、最早、最后一变:最早一变为邗沟东道变为西道,最后一变为舟不复由四湖,这不仅是宝应大运河最早最后一变,也是京杭大运河最早最后一变。

  8、最早诗赋:最早歌咏大运河的诗赋为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西征赋》。

  9、最高荣誉:宝应氾光湖越河后赐名宏济河,同此得到最高荣誉的,还有高邮的康济河与淮安的永济河。

  10、最多诗赋文化:因为宝应为两淮冲邑,来往名人很多,又因原大运河湖道多,更能引发诗人诗兴,因而大运河诗赋文化特别丰富。

  通过对宝应大运河的研究,使我深深认识到八十里宝应大运河它不是一般的河段,而是中国大运河的黄金段。使我感受最深的是:

  (一)它虽然是一个河段,京杭大运河从渊源期到创建期,再从创建期到完成期,这样两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却是在宝应完成。宝应大运河的历史演变,却能折射出京杭大运河的整个历史过程。

  (二)宝应大运河经受了长达八百年黄淮之害,而且是最先最独的受害者。高度地表现了伟大的宝应人民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正是这两点,构成了宝应大运河的独特文化,从而也成为宝应大运河文化的两个最亮丽的亮点。

  我认为对大运河的研究,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大运河本身的研究,据我看来,这方面还不够。这是我的尝试与探索。

  第十三问:宝应有一条路,称邗沟路。青年人对邗沟路的邗沟不了解,请谈谈。

  答:最早称邗沟的是吴王夫差筑的一条沟通江淮的河。因为它是从邗国邗城开挖的,所以称邗沟。后来凡是在这一带开挖的河都称邗沟。例如西汉刘濞开筑的从扬州到如皋的一条河,也称邗沟。到了隋又称山阳渎,直到宋始有运河之称。宋代则称楚州运河,元以后又有淮扬运河、高宝运河、扬州运河及相沿至今的里运河之称。这里有些说法欠严谨,实际上从宋楚州运河开始,除邗沟之外,还包括了淮阴至淮安的沙河。

  据刘宝楠《邗沟》考证,邗沟又称鸿沟。其依据为《史记·河渠书》:“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刘宝楠称此为广陵鸿沟。另荥阳也有鸿沟称荥阳鸿沟。

  宝应邗沟路的“邗沟”,是专指吴王所筑的邗沟。这邗沟贯穿宝应南北,是宝应最早的母亲河。

  吴王夫差为何筑邗沟?说是为了称霸中原,这是对的,但直接原因是因为孔子。据《史记·仲尼传》,孔子闻齐田常欲伐鲁,使弟子子贡游说吴王伐齐救鲁。吴为伐齐开筑邗沟,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

  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筑邗沟,沟通江淮。据《京杭运河工程考》,邗沟水运的线路是:自邗城东南江口起,循今扬州城北镇还遗存的一段古邗沟,东经螺丝湾黄金坝至湾头北上,中穿武广、陆阳二湖,下往樊良湖(今高邮城北二十里之高邮湖)。出湖折向东北经博支湖(清宝应东南九十里),渡射阳湖,又转西北出夹耶(待考,可能在今淮安新城北门外)至淮安末口入淮河。

  如今,在宝应还有哪些古邗沟遗存?

  据我了解,可能有三处:一在射阳还遗存邗沟古镇——射阳湖镇;吴王夫差筑邗沟时古邗沟射阳码头与古邗沟射阳湖水道;二、大溪河还遗存西汉刘濞所筑通射阳湖与白马湖的夹耶;三、在县城还遗存陈登筑邗沟西道连接的白马湖与津湖夹耶的一段,现为宋泾河。

  邗沟虽废,但历史意义与价值尚在。春秋三河:胥河、江南河与邗沟的开筑,被称为京杭大运河的渊源。

  古邗沟在射阳的故道,据扬州水利局徐炳顺先生调查为:从今射阳湖镇南端,斜向东南至油头坊后侧湖荡,经过赵家、高夏至季庄,转变向南由琵琶头、北廖徐、南廖徐出射阳湖境至兰亭,称古溪河,又名海陵溪,就是古邗沟的遗址。

  第十四问:被称为“邗沟第一湖道”的射阳湖,它的历史与近况为何?

  答:邗沟虽说是河,其实它主要是湖,靠的不是水道,而是湖道,或者可以说是由湖连成的河。夫差邗沟有三湖道,一是高邮的樊良湖,二是宝应的博支湖与射阳湖。因为射阳湖最大,所以称为“邗沟第一湖道”。

  宝应初为大海,是黄海的浅海滩。后浅海滩逐渐成为泻湖,射阳湖是史前湖,是泻湖的遗存者之一。在江淮众多湖泊中,射阳湖是水位面积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据宋《太平环宇记》记载,射阳湖南北长三百余里,东西宽三十余里。东至阜宁县西喻口;西至宝应县射阳、西安丰;南至兴化得胜湖;北至淮安泾口、佐乡。从南宋开始,黄河夺淮入运约八百年历史,大量的泥沙流入射阳湖。宝应博物馆调查,泥沙使射阳湖分解许多小型湖泊,如阜宁的马家荡,建湖的九龙口,兴化的大纵湖,得胜湖。上世纪五十年代,射阳湖尚有400平方公里湖面,分属于阜宁县、淮安县、建湖县、盐城县和宝应县。宝应县占有湖面139.28平方公里。经过上世纪的围湖造田,围圩养殖,到本世纪初,射阳湖仅剩35平方公里水域,宝应境内的水域,只有16平方公里。汛期可见湖盆,汛期仅见溪河沟渎,百代巨浸,面目全非。

  第十五问:陈登筑邗沟西道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意义?

  答:陈登筑邗沟西道的原因有二:一、邗沟东道,从射阳湖南,经博支湖到樊良湖之间的运道,淤隔不通;二、航线纡远,不适应日益频繁的运输需要。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6年),广陵太守“陈登穿沟,更凿马濑,百里渡湖”,开西道捷径。

  陈登邗沟西道水运路线是:自广陵城东北雷塘(今槐泗镇),经武广、陆阳之间北流,穿高邮(樊良湖)、界首(津湖)、白马诸湖,直达末口入淮。

  它的意义是:

  1、缩短了江淮路程。

  2、除西道外,又增加了东道。

  3、为里运河奠基,由古运河的渊源期跨入现代运河的创建期。

  4、主要工程是沟通白马湖与津湖,这个工程是在宝应进行,邗沟西道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宝应邗沟。

  5、连接白马湖与津湖的河道,称夹耶。这夹耶工程是浩大的。如何浩大?无文字记载,但我们从后来白马湖与津湖之间又形成了三湖,即清水湖、氾光湖与新开湖,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夹耶遗存了一段(白马湖与清水湖之间的一段),便是现宝应城市河,在宋代改称宋泾河。这也是宋第一批被称为大运河的河。

  (未完待续)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