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乡下来了城上人,乡下人忙的不亦乐乎

2019-3-5 14:34| 热度:8324 ℃ |作者:于逸翔|来源:晚安宝应|我要投稿

1970年隆冬时节,我们生产队迎来了扬州城的薛德志一家三口,老两口为下放居民,儿子薛春生为插队知青。在他们一家到来之前,生产队就在我家后面一块空地上新建了三间茅房,迎接新社员的到来。记得那是一个数九寒天的夜晚,我父亲带着三位 ...

  乡下来了城上人,乡下人忙的不亦乐乎

  1970年隆冬时节,我们生产队迎来了扬州城的薛德志一家三口,老两口为下放居民,儿子薛春生为插队知青。

  在他们一家到来之前,生产队就在我家后面一块空地上新建了三间茅房,迎接新社员的到来。

  记得那是一个数九寒天的夜晚,我父亲带着三位老农撑船从鲁垛公社接回薛德志一家,大约九点钟,我在被窝里只听见河边有咔咔咔的响声,那是冰块破裂碰撞的声音,接着就听到有人说话声。

  我知道接下放户的船回来了,父亲叫我母亲为大家煮锅粥,母亲立即行动起来。

  我摸到河边,只见船头有人拎着一盏圩灯,大家在搬行李和一些简单的家具,其中还有一张拆散的架子床,做几次搬到了新房子里。

  父亲在微弱的灯光下把架子床安装好,铺了一层干净的稻草,又铺上席子和垫被棉被,一切布置停当,大家才吃晚饭。

  他们端起热气腾腾的粥碗就着咸菜炒鸡蛋,嚼着脆棒棒的萝卜干,浑身上下觉得暖和了。​

  我妈是个细心人,她发现薛奶奶总是唉声叹气,大家都吃两碗了,她一碗才吃了一半,经我母亲劝后她才勉强吃了一碗。等她吃完后,我妈拉着她的手,像是老姐妹一样聊了一阵。

  扬州话好懂,宝应话也好懂,她们谈话交流,没有语言上的障碍。

  晚饭后三位老农回家休息了,我母亲和薛奶奶拉家常,安慰他们一家:“你们初来乍到,肯定不习惯,慢慢来,过一段时间就习惯了。从今以后,我们就是紧隔壁邻居了,你们有什么不方便的尽管说,我们帮你们解决,我们不会看着你们为难的。”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薛奶奶听后情绪好多了,仿佛遇到了知己。

  开始两天,薛家三口都被我母亲叫过来吃饭,后来他们不好意思麻烦我母亲,就另起炉灶。

  我妈经常给他家送去一些葱蒜、生姜、青菜。粮食和烧草都由生产队拨给他家,后来生产队又分了一块旱地给他家长蔬菜,分三个人的自留地让他们自种自收。

  他们不会干的活,轻的由我母亲帮忙,重的有我妻子帮忙。

  农闲时,我母亲就陪薛家人到生产队里人家串串门,我妻陪薛家两口去鲁垛集镇上购物,父亲隔三岔五地上门了解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们渐渐和生产队里的人熟悉起来,也能独自串门了,我见他们一家三口脸上有了笑容。

  薛爹爹和薛奶奶都是五十岁多的年纪,还有子女在扬州工作。

  逢年过节他们老两口和小儿子都要回扬州团聚,临走时总是把他们家的钥匙交给我妈,我妈叫他们自己带着,他们说:“把钥匙交给你,我们一百个放心!”

  那一年,因我家庭人口增加,需要翻盖新房,有些家具没处放,怎么办?

  母亲想到了那把钥匙,经和父亲商量,自作其主把一些家具搬到了薛家的西房里面去了。

  明知这行为不妥,偏要这样做,准备检讨吧。

  哪知薛家人回来后,我父母立刻向他们说出了原委,他们老两口异口同声地说:“没关系,没关系,砌房子是大事,谁家没有为难的时候呀。”

  说着他们把从扬州带来的富春包子、茶叶、小孩的玩具等送到我家。

  我母亲再三推辞,他们显得不高兴了,收下一半,也不高兴,只得全部收下,他们才笑起来并说:“这就对了!”

  建房期间,我们一家人都很忙,两个小孩需要人照应,薛家老两口就帮我们看好孩子,看护得很认真,就像照看自己的亲孙子一样。

  房子竣工那天,我父亲请他们一家喝竣工酒,我父亲和薛爹爹喝得红光满面,他俩像久别重逢的战友,更像是情同手足的弟兄。

  那个年代,劳动力多工分就多,分红时除去口粮钱还能分到现金,无劳力或工分少的农户,需要交现金秤口粮。

  薛家三口不会种田,重的活干不了,只能干点轻活。

  平时薛奶奶在做家务,薛爹爹父子出工干活,强劳力挑起一百来斤的担子轻松自如,薛爹爹和他的小儿子挑五十来斤的担子就气喘吁吁。

  社员们非常同情他们,叫他们挑少一点跑慢一点。“你们哪吃过这样的苦,别累坏了身子。”大家都这样说。

  休息时,大家就在田头席地而坐,有几位老汉叼着旱烟杆抽烟,薛爹爹拿出一包“丰收牌”香烟给会抽烟的人一人一支,对方笑着说“别客气,别客气。”便接烟过来,薛爹爹说:“没关系,没关系。”自己也津津有味地抽起来。

  田头烟雾弥漫,大家谈笑风生,似乎忘记了疲劳。

  在农村这个广阔田地里经受了几个春秋的磨炼,薛爹爹一家基本适应了农村生活习惯。

  由于两位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生产队不再安排农活给他们,社员们一致同意照顾他们,免除上交的口粮钱。

  他们的小儿子年纪轻,将来还要招工考试,生产队就让他复习功课,这样的安排使他们一家三口心满意足,感激涕零。

  1978年的一天,一个好消息传来,公社传达上级文件,对照政策,薛家老两口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可以回到城里子女身边,知青薛春生在农村接受再教育表现合格,符合招工条件可以回城。

  临别那天,我妈提着两只老母鸡送给他们,还有社员送鸡蛋、鸭蛋、蚕豆、黄豆、糯米粉等。

  我母亲随着送行的人把他们送出村口。车子启动了,薛奶奶眼噙泪水向大家挥手,我母亲也流出热泪不停挥手,向着车子远去的方向望个不停。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队里有人去扬州办事,都要到文昌路向阳巷看望薛爹爹一家,老两口总要向来人问长问短,还特地询问我们家的情况。

  我父亲去庐山路过扬州,我妻去南京回来时也从扬州下车去他家,均受到热情接待,直到现在,薛家人的欢声笑语还时时响在我的耳边。(于逸翔记父亲口述)

  作者简介

  于逸翔,宝应民企高层管理者。学生时代办文学社,军旅时期做文书。用心宣传企业,用笔回味过去。

  编审/黄河

  主编/ 阿紫

  视觉/ 不闲

  客服/小婉

  本文系晚安宝应(ID:waby2018hh)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转载。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