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美食 查看内容

慈姑

2019-3-13 15:10| 热度:10517 ℃ |作者:杜怀超|来源:宝应日报|我要投稿

“慈姑”二字,见字生义,涌动着生命的血脉与气息般。慈,慈祥、慈悲、仁慈,这是一种较为直白与通俗的隐语,以老者的肖像,饱读人情世故、历经四季沧桑之后,呼唤生命个体对待生命个体的怜爱和悲悯;而姑,字面为亲人的辈分,实则有着黑 ...
  慈姑
  杜怀超
  “慈姑”二字,见字生义,涌动着生命的血脉与气息般。慈,慈祥、慈悲、仁慈,这是一种较为直白与通俗的隐语,以老者的肖像,饱读人情世故、历经四季沧桑之后,呼唤生命个体对待生命个体的怜爱和悲悯;而姑,字面为亲人的辈分,实则有着黑暗中脐带般的无法割裂和河流般的血液汹涌。念一声“慈姑”,凝视着这弱小的稚嫩的、墨绿的植物,那种痛彻心扉或者无边无际的苍茫席卷过来。明知她只是一种水生植物的符号而已,与亲人很远,与我们的血脉很远。除了“慈姑”音符之外,她还有燕尾草、剪刀草、茨菰、藉姑、茨菇等缤纷陆离的名字,系泽泻科,慈姑属,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这样记载着:慈姑一根岁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手,故以名之。这十二颗胖乎乎的土豆兄弟,分明是慈姑十二个月的含辛茹苦,是她在四季里摇曳生姿、抗风抵雨的心血,岂是一个慈字了得?这分明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母亲的背影。土生土长纯正的中国血统的母性植物,滋养着每一个人的血肉和骨头。

  我对“慈”字始终不能释怀,冥冥中她在水之中央,时刻等待着从《诗经》的岸边,揭开前世今生的真相。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写道,“茨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汪老直言,他小时候对慈姑没有好感。究其原因是她的滋味。《花镜》谓:“至冬煮食,清香,但味微苦,不及凫茨(荸荠)。”荸荠味略甜,慈姑味略苦,风味相异,特色不同。直到汪老远离桑梓后,在京城的黄昏中才倍加想念故乡的茨菰了。茨菰苦,乡情更苦。原来,这慈姑有着人生酸甜苦辣咸中的苦,年轻人喜欢甜,老年人更爱忆苦。体验生活的真谛,领悟生命的意义,竟然是一群水生的慈姑们!我忽然对沈从文老先生吃慈姑时,说慈姑格比土豆高有了深刻的理解。想沈从文老先生一生辗转漂泊,颠沛流离,饱尝人生三味。他的苦,岂止是慈姑的苦涩、个人生命的苦涩,难道不也包含着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崛起的艰辛?
  我与慈姑初见于乡野一处偏僻的池塘。这乡村寻常见的池塘,总是这儿一群那儿一伙地冒出墨绿的慈姑来,泼皮,茁壮,又绿得滋润。她遍身碧绿的样子,带着湿漉漉的水气,有着出水芙蓉的清爽与灵气,而焕发出的生命感,在碧水的润泽下,似乎漫漶整个池塘,甚至有些绿液沿着草色一路爬上岸。绿得恣意,绿得奔放。四瓣小白花,深黄的蕊,如杏或栗的球茎,还有夺人心魂的燕尾般的叶子,V字形尖头,一方是澄澈的水面,一方是无垠的苍穹,是终日仰望还是整日颔首?一切都在时间的静默之中。
  慈姑的世界,已经不再是风情于水面的舞者或守望者了。周身碧绿的生长力量,带着水的温情,在水面之上的天空与水底之下的游鱼间,修炼成时间深处那潜滋暗长的思想者。在“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的清气中,与莲、水芹、荸荠、莼菜、芡实、菱角、茭白已位列仙班,那仙风道骨在草蔬中弥漫着,逶迤着。我与慈姑的相遇,似乎有着天生的重逢,无言的质朴与肆意的生长,给人一种热流涌动的澎湃,却又恪守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无穷尽。
  你要是走进慈姑,端详着茎上不染纤尘的花瓣,温润晶莹的黄蕊,从静谧里传递过来的柔软、内敛和恬静,如蹁跹的彩蝶停栖在绿茎上,风过处,婉约着你内心柔弱无力的疼。一瞬间,你也就沦落于水中慈姑的身旁了。
  在江南的冬天,我几乎天天要与慈姑见面。超市、地摊上毛茸茸的慈姑,堆满主人的摊点,一副不谙世事、憨头憨脑的模样,让每一个顾客心动。当地人总要隔三差五地买上一些,做起属于江南风味的慈姑汤。然我总不能够也不忍下手,从慈姑面前一晃而过,从不停下脚步。或是矫情,或是对慈姑的陌生,我从来没有吃过慈姑。我不敢想象她在水底等待上近一年,在水底深处隐蔽地生长,就是为了人类的那一顿顿饕餮大餐?
  人类对慈姑的食用由来已久。南朝陶弘景便有“其根黄,其芋子而小,煮之可啖”的记载,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也称,慈姑“煮熟味甘甜,时人以作果子”。慈姑长在浅水中,富含淀粉,营养丰富,耐贮存,是灾荒之地很好的救荒补缺物。汪曾祺老人回忆慈姑时,也是在荒年时把慈姑视为生命的元素。民间多把慈姑看作是荒年充饥的食品。平时少有人食之,也无人种植,多是野生者。释然,原来,人类最初对慈姑,是在万不得已才作出的救命行为,而非出于自身的贪婪。想必慈姑内心的苦,也许至今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剖开慈姑的球茎,我们可以窥探忠贞的白。在贪欲面前,人已经失去了对滋味的品尝和对清白的坚守了。
  我们再次对慈姑们下手,已经不是发自原始救荒的初心,已是一种罪恶的历史延续和重新发现。物欲的膨胀与人性的贪婪,使得今天的我们这张嘴该张向何物?还有什么可以食之?从自然中我们走来,我们还可以回到最初的来处?所有的事物都在时间里远离。远离况味,远离大地。回到乡野,再寻觅童年的慈姑,这已经是纸上的图腾。曾经的河流、湿地和素朴的村庄,早已被城市的建筑吞噬干净,最后的绿色也在水泥与砖瓦的压榨下,风化为都市阳台的标本。我不知道在纸上写下慈姑,是不是对昔日慈姑的最后挽留,还是对故土池塘的凭吊?失去家园、迷失来路,忘却大地的芬芳,人类怎恪守着天地万物同体,小到一棵野草、一声鸟鸣,怎肩负本真而神圣的使命?人类奢谈什么征服,又凭什么傲慢而颟顸?
  呼唤慈姑,也许是我们最后或者最初的声音。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