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县射阳湖镇赵勤村:以英雄之名,为新时代开路

2020-6-20 17:02| 热度:18520 ℃ |作者:张学芹 王康芹 董杰|我要投稿

射阳湖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占宝应县区域面积的七分之一,辖3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近10万人口,区域面积和人口规模均居宝应县农村乡镇之首。射阳湖镇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历代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射阳湖是一本书 ...

  射阳湖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占宝应县区域面积的七分之一,辖3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近10万人口,区域面积和人口规模均居宝应县农村乡镇之首。

  射阳湖镇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历代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

  射阳湖是一本书, 娟素淡雅的封面婉若水韵清音,将33个村(居)的故事藏在书卷之中。

  今天我们翻开其中一页——

  赵勤村

  一同品读它的故事

  以英雄命名的村

  赵勤,宝应县射阳湖镇赵勤村人。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黄村村长、天平镇民兵大队长。他曾生俘过1名国民党反动派士兵,处决过1个姓盛的叛徒,镇压过1个作恶多端的还乡团分子。1947年8月的一天上午,赵勤与柏玉山带领民兵数人,去天平镇召开群众大会,途经天平瓦屋庄东边开阔地时,遭遇驻射阳的国民党反动派军1个排及还乡团20余人的袭击。双方交战,在激烈的枪战中,赵勤不幸中弹牺牲。1959年3月,党和政府将他的出生地命名为赵勤大队(现为赵勤村)。

  简 介

  地处镇域中西部,东至柘桑河古河址,临近宝射路,南至赵庄河与柳树村为邻,西至双女岗遗址与平江村为界,北至宋泾河南岸。其中秦墩、新河与天平集镇相连,天平中学、天平幼儿园坐落其中。是九里一千墩的西端。村境蒋家沟、秦墩河纵贯南北,由秦墩、新河、徐庄、荀庄、陈桥、孟田、经南、南庄、经堂、郎墩、黄庄、蔡庄、赵庄13个自然村庄组成。2000年,全村辖赵庄、蔡庄、郎墩、秦墩、徐庄、荀庄、南庄、孟田8个村民小组。

  明嘉靖十七年,属扬州府高邮州宝应县三阿乡。

  民国23年,属宝应县第六区天平乡,辖地设第6保、第7保。

  1949年11月,属射阳区天平镇,设黄赵、蒋沟2个村。

  1956年初,属射阳区天平乡,下设天平乡第2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7月,属泾河农场。

  1959年2月,因赵勤烈士得名,定名为赵勤大队。

  1983年9月,改置为赵勤村。

  姓氏结构

  全总户数535户,人口1888人。有45个姓氏,荀姓人口居多,前十大姓分别是荀、徐、张、余、陈、潘、柏、蔡、梅、蒋。有2个民族,以汉族居多,有彝族2人。

  江平古渡

  江平古渡,在宋泾河与蒋家沟交汇处,原无桥梁。老人传说,宋元时期,为了当地方便宋泾河和蒋家沟河两岸四汊的交通往来,在该村荀庄北河头设义渡一艘。岸上有歇脚亭,约九平方米。内有砖石凳子供过路行人休息。渡北通马舍三家村。渡西到孟田双女冈等地,渡南过荀庄通东南旱地。1946年孟田村民徐凤喜组织当地文艺宣传队,义演集资修建蒋沟河-孟田段大桥一座(三截木桥)。至此,江平古渡完成了历史使命。2018年春,本村《存义堂》荀氏后裔在遗址向南300米处建《江平古渡遗址》石碑一座,作为村古文化遗址。

  江平渡的故事

  不知何朝何代,先民们为了西引淡水冲卤水入海,开挖了南北走向的蒋家沟与东西走向的北津河(即今宋河)据源下泄,交叉于今赵勤村境之北,水面宽阔,风高浪急。而汊口四岸,迄无渡舟与桥梁。四岸之交,居人与外客,每有望水兴叹之感。

  又不知何年何月,中原衰乱,有一韩姓祖孙二人,逃荒落难,来到蒋家沟北首东岸拐角处,搭一丁头茅舍,暂作栖身。当地居民既感渡河不便,又念韩姓无以为生,便集资设常年摆渡于十字河口,请韩老大当渡工,并给以生活资助。韩氏祖孙,感念当地的乡情乡谊,一年四季,不管风雨晨昏,有客必渡,不收分文,颇得当地与外客的赞许。因北津河东起古镇江平庄,西至平家庄,故名“江平渡”。

  当时在蒋沟两岸的村舍人家,多为桑蚕渔农之户。某年初夏,有一荀家姑娘,到渡口桑林里采叶。韩老大的孙儿因肖年属鼠名唤鼠娃子,也当少龄,经常帮助荀姑娘爬树抹叶。日子久了,人情熟了,荀姑娘也经常帮韩大爷祖孙洗洗衣被。一天上午,荀姑娘在渡舟上靠船帮浣衣,忽见水中一对红鲤同时张开口,噙着茭叶的两头,绕着水底的粉脸蛋儿游转。荀姑娘见景,芳心怦然一动,就在这一刹那,河面忽起一阵大风,扯断栓舟的缆绳,连船带人,吹到汉河中心,娃子急忙从树上滑下,摔掉上衣,一头栽到河里,泅到船边,把船拽到岸旁。荀姑娘回家,用蚕丝搓成一条细索,心中暗自祝愿:细丝千条,能牵着娃子的心就好了。说也奇怪,这根长丝,一头拴在桑树根上,一头拴着渡舟,有时忘记解缆。渡舟也能离岸送客。每在不知不觉中,丝缆也能随船延伸,四汊引渡,而船工渡客皆浑然不觉。

  再说渡口与荀家邻近。娃子生来手脚勤快,做事麻利,也常到荀家帮做一些杂务。岁去年来,男女双双长大,女方家长看在眼里,觉得娃子忠厚诚朴,意将女儿属嫁。而韩大爷心中也有盘算,只是难以启齿。当年的八月十五,韩老大备些簿礼,拎壶老酒,亲自到荀公门上,借着感谢荀公常年关怀资助,表示感谢。二人对月赏中秋,把酒话桑麻,意气颇为相投。双方当即许下了儿女婚约。再说娃子与荀姑娘,本自早已心心相印,自然欣从父母之命了。

  从此,韩大爷继续摆渡,小夫妻种桑养蚕,缫丝织绢,家境越来越宽,又生一口男丁,取名韩楚生。二十年后,楚生成为州郡的文学名士。后韩家常年独资义助这渡口的工料费,并在东南岸置瓦舍歇脚亭一座,门柱刻有联语云:“月烛星灯江平渡,避风遮雨歇脚亭”。门额横书“江平渡”云。

  柘(zhe)桑沟古址

  柘桑沟北连宋泾河,东接天桥河,与平南连界,支流曲折延伸。是九里一千墩著名生长柘桑的地区。“柘桑闻莺”是九里千墩十景之一。拓桑沟两岸自古是该村先民生息繁衍地区。

  柘桑闻莺

  柘桑沟,支汊曲折延伸,是生长柘桑最多的地区。很多年以前,这里的黄根柘桑,枝青叶大,每当夏秋季,树上结满了密密麻麻的丝茧。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柘桑遍地,丝茧满树。

  桑叶是春绿秋黄,丝茧则夏虫冬果。传说,嫘祖娘娘经过这里,摘下挂满枝头的蚕茧,用射阳湖里清水浸泡一番,抽出丝头,用石坠捻成细条,又教当地姑娘们绕在木架上,做成交口,再用梭子织成丝绸布。从此,柘桑沟一带的妇女们都会养蚕织布了。每当秋收秋种以后,村村舍舍,几乎是机杼之声相闻。后来,她们把自己织成的丝布,染成各种颜色,缝成衣裳,穿在身上,非常好看,有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住在这里的先民,确实发展了蚕桑事业,还向天子诸侯们作为贡品交纳。

  柘桑沟畔的姑娘们,每当清明时节,把蚕纸(粘在纸上的蚕卵)放在自己贴身内衣的口袋里,用自己的体温孵化蚕花。当蠕蠕初动的幼蚕出卵后,她们小心翼翼地用鸡毛把幼蚕扫在嫩桑芽上,放在自己清洁的房间里精心护养。

  四月小姑探桑忙,蚕花姑娘们在每天上午露水千后,穿着朴素整洁的衣服,有的撷取路旁一枝野花插在鬓边。三五成群,背着筐篓,带着桑钩,外出採桑。蚕姑们爬树采叶,身体相当灵活轻巧,小伙子有时竟也比不过她们。在桑林里,边采桑,边唱小曲,此起彼伏,歌声清脆婉转,行船的停棹不发,连耕地的老牛也慢条斯理地踏着四方步边听边犁,牛公在后面催也没有用。可娇惯出名的黄莺听了,却不甘示弱,也放开喉咙与蚕姑们比赛。莺儿叫得婉转,姑娘唱得清脆。姑娘们唱的歌儿,越唱越甜润,黄莺的喉咙却越叫越沙哑。由于比不过姑娘们,只好飞到别处,自言自语地叫着:“白比武,苦呀么哥!苦呀么哥,白比武!”历来,每年当春末夏初,这里的人们总是传说着:柘桑沟附近的莺歌,总是蚕花姑娘们唱出来的!

  小南庄古址

  小南庄,古时因其地理位置在双女岗偏南,故称南岗子。

  以前的小南庄,人民生活困难,且村庄多灾多难。只到上世纪60年代,南庄人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乘着党的春风,开荒拓土搞建设、穷办苦创强经济。铲墩、开发西荡、挑中排河、住上居民点、平整老庄基、老庄河土地方整......没有任何机械,多少个日日夜夜,炎暑寒冬,南庄人硬是靠着肩膀挑、大锹铲改变了现状。可以说,“南庄精神”是赵勤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法宝”,也是赵勤人奋进新时代的内在动力。

  新小南庄

  赵勤村掠影

  经堂遗址

  孟田桥

  秦墩桥

  20世纪50年代,村域90%的农户居住土坯草盖房。60年代,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短缺,群众生活极度困难。1978年,农民生活有所好转,衣食住行逐步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60.80元。8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96年,农民年人均收入2643元,农民住房得到改善,85%的农民翻建砖瓦房、楼房。进入21世纪,电动车、摩托车、太阳能、家用电器、轿车等高档电器产品进入普通家庭。2006年起,70%的农户在县城及以上城市购买商品房。2010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326元。2016年,全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100%,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2%。供养“五保”户10人,19户4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农民人均纯收入19478元。

  2008年2月,获市生态村。2012年5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面小康村。2015年2月,被评为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全村社会总产值858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78元。

  革命精神代代传

  赵勤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赵勤人民前行的强大力量,他们以英雄之名,为这个风云际会的新时代,开路!

  视频、摄影、部分文字:张学芹、王康芹、董杰

  来源:射阳湖发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