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生人熟处 利人利己

2020-7-15 13:55| 热度:10799 ℃ |来源:宝应生活网|我要投稿

某县城去年夏季某一天发生一件悲惨的事。某单位的一名男职工,死在家里四天后,才被发现,尸体已腐烂。原来,这名职工因为临近退休,不正常上班。妻子在省城帮儿子带小孩,其一人生活在县城里。平时,每天都与妻儿通话,可是一连三天没有 ...
  生人熟处 利人利己
  一则故事令我悲伤。
  某县城去年夏季某一天发生一件悲惨的事。某单位的一名男职工,死在家里四天后,才被发现,尸体已腐烂。原来,这名职工因为临近退休,不正常上班。妻子在省城帮儿子带小孩,其一人生活在县城里。平时,每天都与妻儿通话,可是一连三天没有音信,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家人急了,打电话到单位询问,单位派人上门寻找,结果看到了悲惨的一幕。
  据说这名职工住在一个新开发的小区内,周围四邻大都是进城农民,彼此不认识,不交往。
  此事件发生后,对门说:我是闻到了一股异味,没往坏处想,再说,平时从不交往。楼上楼下说:我们都是早出晚归,邻居姓甚名谁,做什么工作,一点都不知道,哪会想到发生这样的事。
  悲剧发生了,不少人作出了若干个“如果”的假设:如果邻居闻到异味深究一下,就不至于发现得那么迟;如果对门几天看不到邻居,敲敲门,或者打打电话问问,情况要好得多,等等。
  遗憾的是邻居不知道彼此的姓名,也没有联系方式,有谁会想得那么多呢。
  此类事,在全国决不是孤例,新闻也常有报道。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酿成了这样的悲剧?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由熟人社会步入了陌生人社会。
  社会学家说:陌生人社会可以增强人的防范意识和法治意识,可以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诚然是不错的。从熟人社会走过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被迷的往往是熟人。但是,如果走向反面,走向极端,生人的东西不要,生人的话不要接茬,生人的求救不要搭理(当然确实出现过帮人被讹的案例),以至于山靠山、墙挨墙的邻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知道姓名,不了解职业,没有相互的联系方式。这正常吗?因此,出现前文中所述的状况,就不足为怪了。
  我很留恋乡下的生活,邻里间像一家人一样。早晨捧个饭碗,东家门前说两句,西家门前停一下。家里少了酱油,到邻居家里讨一点,出门两天,鸡鸭丢给邻居打理。白天不关门,晚上不上锁,一样太平安稳。彼此知根知底,几无设防。一户人家出现意外,邻里以至全村人都会全力相助,哪怕是有过争执者,也不会袖手旁观。
  可是,谁也回不了过去,谁也改变不了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我们能做的就是,更新理念,调整心态,适应环境,营造环境。
  虽有古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不能狗眼看人,认为凡陌生人都是可防之人,都是坏人。
  人中有君子也有小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英雄也有罪犯。这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如果你将身边的陌生人一律视为小人坏人和罪犯,那么,你在对方的眼中是什么呢?
  旅行途中,给陌生人以热情,给陌生人一点关怀,得到的也可能同样是热情和关怀。
  主动与陌生的邻居打交道,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以备不时之需,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与照顾。以热情点燃热情,以真诚打动真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以对待熟人的态度和心胸对待陌生人,人心与人心就相融了,家与家的距离就近了。
  关门是小家,开门是大家,社会才能和谐,不应有的悲剧才能少发生,以至不发生。
  用对待与熟人相处的态度、境界与陌生人相处,是身处陌生人社会中的每个人应取的态度。
  生人熟处,所利者不只是他人,自己也在其中,何乐而不为呢。
  夏集镇子婴河小学 翟立跃
  来源:宝应生活网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