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美哉!《红杉树下》

2020-8-10 14:41| 热度:10346 ℃ |作者:周以耕|来源:宝应生活网|我要投稿

读罢《红杉树下》,我为作家陈德民的新作问世而高兴,更为作品超凡脱俗的美艳而拍案叫绝。说它美,准确地说是美不胜收。反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题材的文学作品司空见惯,但那些作品给人的印象多是描 ...

  美哉!《红杉树下》

  周以耕

  读罢《红杉树下》,我为作家陈德民的新作问世而高兴,更为作品超凡脱俗的美艳而拍案叫绝。说它美,准确地说是美不胜收。

  反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题材的文学作品司空见惯,但那些作品给人的印象多是描写知识青年在农村饱受摧残的情景,内容都是反映土地的贫瘠、岁月的凄凉、经济的贫困、劳作的辛酸、生活的艰难、社会的不公。有些文人迎合一时的舆论喧嚣,对上山下乡的积极意义视而不见,使知青题材的作品给人形成了固式的"伤痕文学"概念。

  我与书中主人公是同时代人,乡下的工作生活给我带来的磨练是一笔宝贵财富。我所著长篇励志纪实文学《已耕岁月》(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记录了我大半生的风霜雨雪。我深切地体会到,农村广阔天地是锻炼人培养人的好地方。那时的农村虽然艰苦,但人们有理想,有追求,精神饱满,干劲十足。

  那个时代,曾有大批南京知青我县插队落户。他们有知识、有激情、有干劲、又年轻,经过农村劳作的历练,许多知青迅速担当起大队、公社及县部、委、办、局的领导重任,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一位插队夏集公社的南京知青历练成为宝应县县长、宝应县委书记、扬州市市长,后被中央组织部调配到广东江门市担任市长、市委书记。

  作者跳出历史的窠臼,站在时代的高度,尊重历史史实,用对重大历史事件负责的态度,还原其历史本来面目。客观地描写上世纪七十年代插队到苏北山村知青的生产劳动、恋爱婚姻、回城工作等情景;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当时环境下人们在吃、穿、住、行、劳等方面闪光的人和事;真实地反映人们对上山下乡运动本真的认识、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作者笔下的农村,呈现的是乡村民风的纯朴、农民心地的善良、山村环境的迷人,农耕生活的恬淡与静美,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唯美的精神享受,让人心情顺畅、胸中舒坦。

  过去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如今青年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和机关干部奔赴农村第一线,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其实质同是振兴农村。

  主题立意之美

  本文主题立意新颖,展现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知识青年插队落户苏北农村,胸怀"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雄心壮志,无怨无悔地在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苏北农村与省城南京存在着巨大落差,他们牢记毛主席"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教导,做一个沉下心,扎下根,有决心,奉献青春的新型农民。与东山大队农民同甘苦、共风雨、战天斗地、改造山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年华。

  知青领队郑东杰站在高耸的山岗上,俯看着东山大队的茫茫田野和湍急的流水。自豪而坚定地说:"太富有美感了!我们既然已经在到这么充满魅力,充满挑战的地方落户,今后一定要努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建设东山大队,挖断这里的穷根,让青春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闪光!"

  "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虽然目前还比较清贫,但我相信,只要坚持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富裕起来。既然命运安排我来到这里,我就要有信心、有决心在这里扎根干革命,向贫下中农学习,学习他们勤劳、朴素的美德,不怕吃苦,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接班人。"

  他们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脚下的那片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靠智慧、靠科学,靠奋斗,让贫瘠的土地焕发生机,让人生彰显活力。作品突显出满满的正能量。

  知青们的豪言壮语,无疑是战胜艰难困苦,改造客观世界向人们发出的最美宣言。他们用满腔热血,用实际行动在东山大队谱写了一曲奉献青春、可歌可泣的奋斗之歌。

  人们常把负面比喻阴暗丑陋,把正面比喻阳光美丽。正能量主题立意的《红杉树下》必然是阳光美丽的作品,必然是大受读者欢迎的作品。

  谋篇布局之美

  《红杉树下》以郑东杰和文澜一对男女知青缠绵悱恻又凄美哀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作者将跨越40多年前知青插队农村发生的故事,运用女儿寻父、父女初见这一特定情节,釆用时空穿越、场景式变换方式,再现两个时代城乡面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通过"情景再现"有条不紊,顺理成章地将那艰难岁月发生的人和事像36集电视连续剧向读者渐次展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项链,一环套一环,令人流连忘返、目不睱接。40多年发生的人和事,在作者的笔下梳理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逻辑严谨,令人信服,让人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美感。

  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海州大调在文中反复穿插运用是作者精心构思的又一特点。海州大调是明清俗曲重要一脉,发源于海州地区。以鹂调、南调、软平、叠落、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用曲牌来演唱的地方民乐,婉转悠扬,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用以抒发劳动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

  这一布局,突出了农村文化元素,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展示了东山大队古老的乡土文化特色。

  山连山来河连河,

  俺们一块来唱歌。

  唱得彩云舍不得走,

  唱得百鸟都来和。

  唱歌干活两不误哎,

  越唱心里越快活……

  海州大调穿插其中,起到调色调味的作用,将知青们的校园文化与乡土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机融合。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般令人亮眼,又似画龙点睛使文章更显神气十足,活跃不呆板。

  立意的新颖,精心的构思,《红杉树下》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已成必然。

  田园劳作之美

  具备深厚文学功底的陈德民先生,像一名绘画大师将东山大队农耕文明遗留下的土地、村庄、山野,运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令人惊艳的山水画卷,奉献给读者的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百花园。且看:

  "东边一望无垠的田野,尽管有的是青麦,有的是野草,但在微风的吹拂下,都整齐地荡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微澜 ;田埂路道上的杨柳摇动着嫩绿的翠叶,将绿色的田野划分为一幅幅条块分明的方阵。远处那黛色的羽山、孔望山、安峰山、青龙山、白虎山像俯伏在大地上的神兽,镇守着这方沃土良田。"

  "那缀着各色野花和野草莓的坡地,像一块硕大的草坪,将荒凉的山野披上了一层绿装……如绿毯般的草地上,点缀着一粒粒鲜红的像红宝石一样的野草莓。"

  "夕阳慢慢落下去了,夜幕悄然降临,西方天空的红色晚霞变紫,变灰,变黑,终于遁去。夜色开始笼罩在大地上,像块宽大无比的幕布,悄悄地闭合了,罩住了山川、原野。"

  "满山早已铺上了一层碧绿的草叶,青青的绿草中间杂着星星点点黄色紫色的小花。天是透明的蓝,几片白云不断地变换着身形。刚才还是一大片深灰色的云团,瞬间就在风力的作用下变得薄薄的,亮亮的。远处山坳里,杨树已经抽出了新叶,细嫩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在阵阵微风中一闪一闪着。"

  田园风光的秀丽旖旎,令人赏心悦目。对人物精神面貌的描述更是浓墨重彩。神釆飞扬的文字将知青们参加农业生产,战天斗地的豪迈激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描绘得绘声绘色,勾起读者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浮想联翩……

  "工地上飘飞的战旗,听着广播里不时传出的动员令,郑东杰和几名知青的身上热血沸腾,兴奋地眉飞色舞,好像马上就要投入战斗一般。"

  "夕阳灿烂地照着他们的身躯,汗珠在脊背上肆意地滚落,随着两人臂膀的挥舞和身躯的摆动,金色的光影在他们汗如雨下的脊背上闪动着。这真是大自然对劳动者最由衷的赞美,对生命最崇高的颂扬。文澜想,如果自己是个画家,一定要画一幅夕阳下堆草垛的画面,金色的夕阳,金色的草垛,金色的汉子……这幅画取名叫《金秋》"

  读着这样的文字,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有犹如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的快感,享受那火热激越的生产劳动场景。

  人物塑造之美

  人物塑造是小说三要素中的核心,作者深谙其道。将东山大队插队落户的10名六男四女知青,每个人都塑造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有特色,性格迥异。

  郑东杰车站抓小偷的英勇,主动到落后三队的激情体现郑东杰的思想进步。推荐使用独轮车、手扶拖拉机,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将落后三队一跃成为先进生产队,体现郑东杰的智慧和才干。他的表现和成绩有目共睹,被公社任为团支书、大队革委会主任,成为知青群体中的先进典型。郑东杰回顾知青岁月时感慨地说:"要想进步、有所作为,就得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只有工作方面取得明显的成就,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博得领导的赏识。"郑东杰意有所指当下官场结党营私、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

  文澜文静秀气,皮肤白晢,身材欣长,爱好广泛,性格独立而自强。因为省军区副司令员的父亲被关进牛棚而被迫到东山大队插队。后来,当了代课教师,在校园里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相依相伴,在童话般的世界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郑东杰、文澜在繁重的劳动中互相关心照顾,共同面对生活困难,慢慢产生了感情。马陵山山岗的红杉树见证了文澜和郑东杰的纯真爱情,也为悲情的结局埋下了定时炸弹。

  刘学卿长相斯文,善于思考。在劳动中发现吃苦耐劳的人与百般偷懒的人所得工分没区别,"大锅饭"的弊端制约生产效率的提高。他便思考如何按劳分配,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他的想法和方案得到公社书记的认可与支持。刘学卿德、智、体全面发展,历练后挑起了东安县县长的大梁。

  女知青章艳漂亮多才,对"弹棉匠"赵树森产生了感情。"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中天"的琴瑟和谐是情窦初开的章艳所期盼的。在客观条件悬殊的碰撞中,章艳鼓足勇气赴约,又因鬼使神差的误会失去约会沟通的机会。幸遇国家普选人才,金榜题名,远走高飞。

  男知青陈霖自学中医成了为村民治病的"赤脚医生"。输血给病危的产妇被村民们说成"男女不分"、"没安好心"。文澜看了陈霖桌上的"人体经胳图"发出"真复杂"地惊讶。可见当年人们的思想观念多么愚眛陈腐。陈霖冲破旧俗,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实现成为"白衣战士"的理想。

  年龄最小的女知青乔琳患得患失,在生产队长赵刚施暴时,精神防线一触即溃。被强奸后虽痛不欲生,在队长施予小恩小惠后又心甘情愿做了队长孩子的后娘。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乔琳竟成了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先进典型,全县大力宣传,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轰动。乔琳与赵刚的结合并不是爱情的结合,最后以分手而告终。

  许明松在书中是一个反面角色。他跟随心中暗恋的文澜到苏北农村插队。劳动中经常偷懒不受队长喜欢。文澜与郑东杰恋爱,许明松情场失意,精神颓废,以偷看黄色手抄本打发时光。郑东杰回城,许明松写匿名信诬告,导致郑东杰工作丢失、数月不能离开南京接受政审调查。许明松私自截留销毁郑东杰写给文澜的私信,其行为龌龊肮脏,令人不齿。

  鸿雁不传书,音信全中断。疑心郑东杰回城后成为当代"陈士美",自身又几遭挫折的文澜,可谓度日如年,对郑东杰爱意有多深,怨恨有多深。郑东杰多处寻找文澜,种种阴差阳错的误会,加之难以挣脱的时代与人性的双重桎梏,导致最后演绎了纯洁爱情、有花无果的人间悲剧。

  文中的戚卫红、秦队长、金大妈、小曼、春柳……在书中以不同的人物性格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大环境对群体中的个体成员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各自作出不同的解读与选择,导致各自人生演绎出不同的结局。

  《红杉树下》的语言文字之美、人性纯朴之美、青春浪漫之美……均有不俗体现,因篇幅限制,不再展开。

  岁月如歌又如戏,纯真爱情酿悲剧;

  读者潸然巾帕泪,祈愿历史不重续。

  当年知青乐奉献,峥嵘岁月已变迁;

  红杉树下彩云飞,今日东山美翻天。

  愿陈德民先生再接再厉,将《红杉树下》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让更多人陶醉于红杉树下发生的故事,让更多人受到奋斗者人生的启发与激励。

  来源:宝应生活网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 

下一篇:游泳上一篇:绝句·大暑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