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宝应民歌的起源与发展初探

2021-3-10 15:08| 热度:17730 ℃ |作者:房殿宏|来源:晚安宝应|我要投稿

宝应民歌履迹,源远流长。溯本求源,上世纪80年代,我县在射阳湖镇西北潘舍村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遗存丰富,出土文物有石犁、石凿、麋鹿角化石等。大量文物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宝应地区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

  宝应民歌的起源与发展初探

  房殿宏

  宝应民歌履迹,源远流长。溯本求源,上世纪80年代,我县在射阳湖镇西北潘舍村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遗存丰富,出土文物有石犁、石凿、麋鹿角化石等。大量文物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宝应地区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物考古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先民们在宝应这块土地上使用新石器开启农耕先河,繁衍生息。

  民歌,原本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必然产生萌芽状态的民歌——早溯的劳动歌。由此推测,宝应民歌应该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产生。这种古老的劳动歌,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不断扩大影响和延伸地域。

  劳动创造蕴育了宝应民间歌谣。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历朝历代均有咏歌的相关记载,唐诗人李嘉祐《送皇甫冉往安宜》诗云:“津楼故肆生荒草,山馆空城闭落晖。若问行人与征战,使君双泪定沾衣。”《宝应图经》说,此诗句“即指安宜旧治。兵燹之后,满目凄凉,不胜禾黍秋风之感。”可见当时荒凉景象,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众多的民间艺人合家拖儿带女或与三两志同道合者结伴同行,依靠唱“门叹词”沿路乞讨艰难生活。所谓“门叹词”,即乞讨到一户人家门囗,即兴演唱-些吉祥、吉利的民间小调、顺口溜、打油诗或用竹板打节拍说快板词,讨得主人家欢喜给些粥饭充饥,也有一些富户人家赏赐些小钱。

  比如“ 黄塍沟,黄塍沟,十年九不收。收一收,不够吃到秋。土脚叠起门,连锅一担到常州。”这就是旧社会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寥寥几句,就记录下那一段悲惨的历史。他们用这种表演形式远走江南海北糊口谋生,把家乡民歌唱出去,又把南腔北调引进来,丰富了宝应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形成宝应民歌的雏形风格。

  宝应地处江苏承南启北中心节点区域。南宋期间先后升为宝应州、宝应军领宝应、盐城、山阳、淮阴等县。宋、元时期隶高邮军、高邮州、高邮路、高邮府。明隶高邮州。清属扬州府。中华民国期间先后属淮扬道、淮阴行政督察区。县境解放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先后属苏中行政公署扬州专区、泰州专区。历史上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加之古运河湖泊水系将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氾光湖、白马湖、射阳湖、大纵湖连成一片,通称里下河区域。宝应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宝应民歌把苏南韵味和苏北里下河区域乡音融合,形成宝应民歌风格和特色。

  据清代《安宜县志》载:“高宝歌台上千首,风味最佳新河头。”

  何谓“新河头”?顾名思义是指新河的尽头(入湖口处)。“新河头”地处宝应县泾河镇、山阳镇边陲与淮安市楚州区西南部相连。唐李嘉祐有诗为证:“山阳郭里无潮,野水自向新桥。鱼网平铺荇菜,鹭鹚闲步稻苗。秣陵归人惆怅,楚地连山寂寥。却忆士龙宾阁,清琴緑竹萧萧。”此诗足以说明宝应和楚州边境毗邻,也道出当时宝应民歌之广泛而盛行。

  纵览历代诗人在宝应留下的诗句可见一斑:唐·储嗣宗有《宿氾水》“行人倦游宦,秋草宿湖边。露湿芙蓉渡,月明渔网船。寒机深所里,远浪到门前。何处思乡甚?歌声闻釆莲。”的诗句;宋·李埴有“白马湖光绿染衣,兰舟溶漾采紫飞。闲愁不到秋风后,听唱蛮歌月下归。”的诗句;元·张子羽有《过宝应湖》“满湖风浪拍堤沙,雪生黄芦没钓槎。卧听隔船歌白苎,起来和月岸乌纱” 的诗句;明·张稷有“湖上春深湖水多,一湾渔艇五更歌。年来渴思银绐鲙,恨不重沽到薜萝。”的诗句;清·蒲松龄在宝应任幕僚期间游射阳湖时写下“春归远陌莺声外,心在寒空雁影边。翘首乡园何处是,渔歌听断水云天” 的诗句;清·陈式周,宝应县城人,名武臣,号式周,笔名存悔、芜城等,(周恩来总理表兄)曾任上海《申报》编辑、《江苏通志》编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用笔名存悔编写出版《比登临楼笔记》一书下卷有如下记载:近人笔记,多喜志妇儒俗歌,不亊雕饰,而实含至理。吾邑乡间有亊栽秧,歌声盈耳,虽村俗无稽亦殊,嫋嫋有致。曾记其一,云:“红豆柯,绿豆柯,叶儿蓬松角儿多,姑嫂二人来摘角,拍手打掌笑呵呵。我问姐儿笑甚事,笑的光棍无老婆。有老婆、无老婆,破斗淘米外头多。”纵上所述足以说明宝应民歌自唐至清,源远流长。

  明清以来,宝应境内有130多种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正常流行演唱的有《孟姜女》《四季游春》《虞美人》《梳妆台》《小放牛》《谈煤调》《下河婆》《三十六码头》《叹五更》《十劝郎》《十二月调情》《手扶栏杆》《花鼓调》《花船调》《跌断桥》《跳槽调》《打牙牌》《陪送调》《卖油郎》《调兵调》《下河调》《月儿渐渐高》《大补缸》《小补缸》《四季相思》《下盘棋》《八段景》《杨柳青》《小放牛》《打菜苔》《哭七七》《梨膏糖》、《硪号子》、《五更鼓儿咚》、《小光棍》《李玉莲》《泗洲调》《小扒锄》《四季颂》《小寡妇上坟》《诉苦调》《偷情调》《侉侉调》《劝郎调》《麒麟调》《锄头调》《馒头调》《反清乡调》《叹五更调》《骂韩德勤调》《二姑娘倒贴调》《乡下人上街调》《栀子花调》、《五更京儿里调》、《十恨调》《十劝调》《四句头》《五句半》《抢八句》《姐儿香》《西凉月》《山阳鼓》《泾河鼓》等六十多种曲调。宝应民间歌谣,有劳动歌、时政歌、历史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儿歌等等。

  其中以表现人们劳动生活中美好爱情为主题的情歌最为丰富,脍炙人口的精美之作更是层出不穷。“射阳湖水波连波,一朵浪花一首歌。”我们宝应西有湖,东有荡,大运河贯通南北,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像境内湖荡河渠的多姿多彩多弯多折一样,宝应的民间歌谣不但多得出奇,而且好得出众。这些都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字字句句都浸润着他们心血和汗水在丰富宝应的民间歌谣。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宝应境内文艺工作者创作很多明事说理、催人奋进的民歌,用民间小调填词。如配合时政宣传的《送哥服兵役》:“送哥送到解放桥,来来往往好热闹,男女和老少,欢送青年服兵役,个个情緒高。”《姐在房中织棉纱》“姐在房中织棉纱,耳听哥哥去参军,心中一听笑哈哈。妹妹啊,哥去参军你喜欢?亲哥啊,你去参军我乐开花。站岗放哨要注意,军中命令顶重大,要一心想着打鬼子,多立功来早参党,亲哥呀,始终不要恋着家。现在组织妇女会,早织布来晚纺纱,中前午后抱娃娃。孩子长大干啥事,识着字来保国家。”还有《拥军》“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笑吟吟,欢喜为的什么亊?百姓自己有了兵。百姓兵来是谁人?就是面前的新四军。新四军来爱百姓,百姓也爱新四军,军民合作多么好,打走鬼子享太平”等新民歌在城乡群众中广为流传,为宣传民众团结抗日起到巨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宝应民歌传承和整理工作卓有成效。1951年,宝应县文化馆主编出版《宝应民间歌曲选》第一辑,《宝应民间常用小调集》第一辑,由新华书店公开发行。1956年,夏集乡农民歌手郑诚敲着小锣小鼓,一首宝应民歌《姐在房中绣兜兜》“姐在房中绣兜兜,绣个兜兜送情哥。上绣金龙盘玉柱,下绣狮子盘绣球。好哥哥,送把哥哥兜心口。姐在房中绣兜兜,绣个兜兜送情哥。你今要兜兜到底,莫要兜兜又丢丢。好哥哥,兜兜丢丢没理由。”由宝应唱到扬州、唱到南京、唱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最后一直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郑诚演唱的录音,后来著名歌唱家雪飞演唱的此曲又被灌成唱片,流传海内外。

  宝应也作为民间歌谣之乡而扬名天下。全国各地采风者纷至沓来录音、记谱、记词。刘炽、黄白、单林等多名全国著名音乐家曾专程来我县收集民歌,本区域音乐工作者戈泓、王亚伦、周启云、刘宝选、李崇德等人运用民歌的音乐元素创作了大量新民歌,在全国、省、市多项重大比赛、活动中演出、获奖。

  1958年,中央文化部一批艺术家下放到宝应县沿河公社劳动锻炼,让他们直接到民间歌谣之乡深入生活。著名作曲家刘炽等人在宝应期间深入生活丰富艺术营养,写出了以宝应民歌为基调的《格冬代》等一批宝贵的声乐作品,还热心辅导群众音乐创作,并为宝应培养一批业余青年作曲者。刘炽和宝应中学教师赵征溶创作的民歌《藕乡情歌》,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

  1959年,宝应县文化馆徐水亭等创作的民歌《宝地定要胜天堂》 “苏北平原上,有块好地方,南北运河长,东西多湖荡……”在城乡广为传唱。 如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编唱的民歌“通红的太阳照四方,照到湖西张家庄,全庄群众开大会,人人脸上发红光,静听乡长把话讲,咦呀呀得儿喂,成立人民公社集体生产忙”;“锣鼓-打格金金,粒粒麦子似黄金,不是我来夸海口,每亩笃定一万斤。”如推行民主选举发放选民证时编唱的民歌:“桂花开,香喷喷,张大嫂去领选民证,头发梳梳好,新衣穿一身,高高兴兴急急忙忙走出自家门,三步当作两步走,两步又当一步行,将身走到庄中心,一脚跨进民校门,屋子里早已挤满一群人。”如“幸福花开节节高,人人歌唱四十条,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农业很重要。嗨呀海棠花,茉呀茉莉花,发展农业很重要。”如宣传办冬学扫除文盲时编唱的民歌:“三更京儿里呀,月儿正当央,农业社办民校,大家喜洋洋呀,张大哥李大嫂齐把民校进,学文化、学政治,心里更亮堂啊。”如“一劝社员听我谈,兴修水利筑堤岸啦,它是增产好措施啦,既能排涝又抗旱啦,哎社员们!农业生产大跃进啦。”如宣传《婚姻法》时编唱的民歌:“过去的婚姻哪,男女不知情哪,全靠父母包办成哪”;“日落西山近黄昏,想起了婚姻亊好不伤心,丈夫凶,婆婆狠,把我不当人,朝打暮捶不得安身,实在不公平,坚决去离婚。”;“-恨我的娘,做事太不当,十八岁姑娘嫁给七岁郎,真是太荒唐!真是丧天良!”还有根据不同时段编写的民歌,如农业学大寨时编唱的民歌:“滿墙标语贴得红,欢迎队伍接长龙,酒杯筷子忙一阵,社员又多一份穷。”等等题材的民歌不胜枚举。1962年,县文化馆组织音乐工作者挖掘整理县内民歌130多首,编印成《宝应民间歌曲选集》,其中20首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省卷》。

  1986年,宝应县文教局成立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以梁鼎成任歌谣卷主编的采风小组,历时一年半,跑遍全县的乡镇和许多村组,亲耳聆听民歌手的原生态演唱,采录了30万字,近4千首民间歌谣,从中遴选出200多首,编辑成《宝应县民间文学集成歌谣卷》。其中入选扬州市卷62篇计80首,入选江苏省卷(即国家卷)20首。

  作为民间歌谣之乡的宝应,又一次声名远播。1990年,氾水镇民间歌手张友文演唱的民歌《哪有日子再碰头》《五月栽秧》,获全国农民歌手邀请赛“全国十佳农民歌手” 称号,戴宝红评为全省优秀歌手。

  进入新世纪的宝应民间歌谣,由于改革开放的推动和时代精神的注入,正以更为丰富的内容与不断创新的样式广为传唱,如赞美家乡的《唱射阳》:“美丽的射阳湖,水流长,两岸一片好风光。千年古镇射阳湖,天生一个鱼米乡,农民的生活船随水涨,邻里和和睦睦,喜气扬扬,幸福之花遍地开,美满生活万年长。”如表达男女爱情的《菱角塘》:“送哥送到菱角塘,一塘的菱角花儿香,根在水底,叶在水上,登里登方,花开一对,结菱一双,哥早来三天吃菱角,迟来三天落下塘。《绣巧妆》:“八月里来姑娘绣巧妆,绣幅罗裙八尺长,剪下四尺送情郎,还有四尺妹配上,我的小肝肠,二人的恩爱情义长。”如描写栽秧情景的《栽秧忙》:“大公鸡五更叫,男女老少田里跑,女人栽秧弯下腰,男人兜子把秧挑,一趟秧儿天才亮,拿饭的儿童把歌唱,哗啦啦的白水塘,转眼变成绿衣裳。”如表述宝应荷乡发展的《荷乡恋歌》:“风轻天蓝,荷叶田田,小舟宛如驶进美丽画卷。鸟鸣婉啭,荷香弥漫,心灵宛如停泊温馨港湾。蜻蜓立花尖,嫩藕水下甜。涟漪心中漾,姑娘莲花间。左顾右盼,哪一支莲花是你悄然绽开的笑脸?烟雨迷濛,水色无边,小舟仍在荷香深处流连。 野鸭凫水,鱼戏虾欢。烟雨无妨总有荷叶作伞。水天成一线,雨落莲更艳。风车说好景,六月也春天。渔歌唱晚,哪一片荷叶,遮住你我酣畅的缠绵?”

  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欣逢文艺大繁荣的盛世,宝应民歌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一批词作家,如殷德平、蔡科明、赵征溶、房殿宏、潘明智、刁伯辉、龚士豪、何 洪、朱明俊;曲作家王亚伦、周启云、李崇德、刘宝选、朱日升、童振声、梁鼎成、夏永峰等在民歌创作上不断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创作的新民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电台播出,在国家、省级诗刊、词刊发表,出现在一次次群众文艺调演中,流传在一个个城乡百姓口碑里。一批年青的歌手,如宝应县文化馆专业歌手张爱民、广洋湖镇农民歌手伲称油条哥的王维忠、氾水文化站歌手王娟、企业家歌手柏春秀、柳堡镇农民歌手王青和、曹甸镇农民歌手吕幼花等一批年青的歌手陆续登上中央电视台展示宝应民歌风采。特别是安宜镇农民歌手潘硕秀在2018第二届《争奇斗艳》少数民族舞蹈大会上演唱一首《月圆花好》民歌,荣获“明日之星”和“优秀组织单位”双奖项。

  纵观宝应民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夏集乡农民歌手郑诚一首宝应民歌《姐在房中绣兜兜》到新世纪的2018年安宜镇农民歌手潘硕秀一首《月圆花好》,不难看出宝应民歌的深厚底藴,橫跨两个世纪,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形成一个宝应民歌的“宝应现象”。我们的《格冬代》将会伴着一株株栽植的秧苗种下绿色的希望,唱着《绣兜兜》的年青一代,真挚的爱情必定是更加火热,更加淳朴,展示在央视舞台的《月圆花好》更富有诗情画意。宝应民歌融入宝应地方元素,轻快的旋律,熟悉的场景,脍炙人口的语言,这就是宝应民歌传承发展的真谛。

  作者/房殿宏

  本文系晚安宝应(ID:waby2019)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