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文化宝应:消失的水缸

2022-5-14 16:24| 热度:35729 ℃ |作者:杨凤全|来源:文化宝应|我要投稿

前不久,我们一家人回老家农村,7岁的孙女看到院子的角落里放着一只水缸,好奇的问:“爷爷,这是干什么用的?”我告诉她:“这是水缸,爷爷和你讲过《司马光砸缸》中盛水的缸就像这个样子。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这水 ...
  消失的水缸
  文/图 杨凤全
  前不久,我们一家人回老家农村,7岁的孙女看到院子的角落里放着一只水缸,好奇的问:“爷爷,这是干什么用的?”我告诉她:“这是水缸,爷爷和你讲过《司马光砸缸》中盛水的缸就像这个样子。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这水缸和爷爷一样‘退休’了”。
  看着孙女懵懂的样子,院子里的这只大水缸,也把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40多年前。
  那时,水缸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器具,因为每家生活离不开水,所以每家都有一只或大或小的缸用来盛水,而每天要把水缸里挑满水却是件非常累的活儿。

  每天清晨,天才麻麻亮,小河边的码头就热闹了起来,早起的村民们拎着小水桶,挑着大水桶来到河边拎水、挑水给家里水缸加满水,然后用明矾在水缸搅拌,让悬浮物沉淀,以供一二天用水之需。在这打水人群中,老中青少年都有,力气大的中年人挑着大水桶,力气小的拎着小水桶,还有小孩两人抬着水桶,他们都要趁着清晨小河里没行船时,把水弄回家。因为有人撑船后,河水就会浑浊。说实话,春夏秋三季到河边挑水虽然累些,但挑水、拎水跌倒、滑倒的风险相对也小些;如果是冬天结冰的时候,去河边挑水,那危险性就高了。
  我记得,在我村庄的河边,有好几处河码头,但这些码头极其简陋,有的是用几块石头、砖头垫起;还有的甚至用蕻垡、碎砖垒起并打几根木桩固定的。其道路好一些的用砖头铺一个简易的台阶的路,差的就是土路筑几个台阶,下雨天泥泞不堪,冬天更是又滑又烂,稍有不慎,就会跌倒。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起床后去挑水,来到河码头,已有好多人了,他们挑水过的路上洒下了许多的水,不一会结成了一条长长的冰路。我小心奕奕的挑着水桶到河边弄满水,桃着担子艰难地的上坡,可是由于道路结冰,脚下一滑,连人带桶摔了一跤,当我挣扎爬起来的时候,水桶滚在地上已散了架,看着散架的水桶,我心疼地伤心了大半天。
  当年,每家把水缸蓄满水,不仅是解决吃水问题,还有防火作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大多数人家是茅草屋,烧火煮饭全是用柴草,易引发火灾。在我的记忆里,每年村庄里都要发生10多起火灾。靠着河边的人家失火了,人们就近着河水能很快把火扑灭。如果离河边太远,取水困难,扑灭大火就有难度。
  我记得有一年,村东头朱大爷家不慎失火,他家离河边较远,恰巧那天他家水缸里也没有水,眼看着大火从灶门口串到了屋顶,他急得拼命呼救。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拿着水桶、端着脸盆等前来救火,但因取水太远,房子不一会烧得很旺,而且此时火苗已搭着邻居家的屋子,村民情急之下,自觉地排成了一条长龙,从河边用小水桶、盆等工具舀水传接到现场,后来幸亏几个年轻人抬着“水龙”及时赶来救场,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后来,水缸作用变小,还得从村民打水井时说起。
  上世纪80年代初,全镇每年降水减少,导致流水不畅,不少河道断流,加上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乡村工业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河水污染严重,往年清澈的小河变得浑浊不堪、水体恶化,严重地影响着村民的身体健康。

12下一页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