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旅游 游在宝应 查看内容

高邮湖 苍茫云水腾雪浪

2013-7-8 08:48| 热度:4839 ℃ |我要投稿

  高邮湖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渔民在整修渔网。  捕鱼所用的挂钩。  出去捕鱼的渔民。  1  从樊梁湖到高邮湖  高邮湖和高邮市区有一条运河相隔,我们驱车从高邮运河二桥穿过运河,高邮湖便映入眼帘, ...
高邮湖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高邮湖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渔民在整修渔网。

  渔民在整修渔网。

捕鱼所用的挂钩。

  捕鱼所用的挂钩。

出去捕鱼的渔民。

  出去捕鱼的渔民。

<br><br>  1
  1

  从樊梁湖到高邮湖

  高邮湖和高邮市区有一条运河相隔,我们驱车从高邮运河二桥穿过运河,高邮湖便映入眼帘,波涛万顷,甚是壮观。

  “和扬州很多湖泊一样,原先的高邮湖也没这么大。”扬州水利专家徐炳顺介绍,高邮湖是明末以前漕运必经之路,它的前身是首尾相连的许多小湖。后来受漕运和人工导淮、治淮影响,形成今日的高邮湖。

  “历史上高邮湖名称很多,高邮湖名称最早出现在明朝洪武初年。”徐炳顺介绍,高邮运道最初仅有《水经注》所说的樊梁湖和《魏书》所说的津湖(元代改称界首湖)。后来逐渐增多了,清朝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记载:“(高邮)湖之名目繁多,然皆无畔岸,莫主名。”南宋杨万里《过新开湖》诗云:“远远人烟点树梢,船门一望一魂消。几行野鸭数声雁,来为湖天破寂寥。”诗中新开湖替代了樊梁湖。宋代起,为增加漕运水源,筑堤界水,湖面增多,到了明洪武初年,出现了高邮湖之名。不过,一直到民国还保留着原来新开、姜里、甓社、七里、平阿、珠湖、武安、张良、塘下、鹅儿白、石臼湖等十一个湖的湖名。

  高邮湖的面积也是几经变迁,它由众多小湖汇成大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徐炳顺说,高邮湖最初是黄河引泄形成的,把大量黄河水引泄到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使高邮湖诸小湖的湖面不断扩大,曾一度发展到五荡十二湖,到了明代后期,才基本上汇为一湖。北宋时发运副使蒋之奇写道:“三十六湖水所潴,其间尤大为五湖。”五湖指的是樊梁湖、新开湖、甓社湖、平阿湖、珠湖。同一时期的秦观也写道:“高邮西北多巨湖,累累相连如贯珠。”

  2

  高邮湖底有座古城?

  在高邮湖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云水茫茫的高邮湖底有座古城,和陆上的城市一样,有房屋也有街道。至今当地的渔民仍然对这个传说笃信不疑,70岁的渔民陈国荣说,前两年还有渔民捕鱼时,捕到了一个玉抱枕,一看就是稀罕物。“这白茫茫的高邮湖,下面没有城又怎么能有这稀罕物呢?”

  对于这个传说,考古界有不少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高邮湖底确有一座古城,名叫樊良镇,位置约在今天高邮清水潭以西的高邮湖中。1971年江苏省水利厅勘测队曾发现高邮湖内有一古河床,西北自安徽滁州界山涧中,东经清水潭入射阳湖,这个古河床名叫石梁溪。樊良镇的位置就在石梁溪和运河交会处。这里南通扬州,北达楚州,西到天长,东至射阳湖,确为一交通枢纽。隋大业中至唐永徽二年,曾经移置高邮县治于此,后为高邮重镇。

  沈括在《梦溪笔谈》也提到:“嘉祐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几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现。”可见其时仍有樊良镇存在。明隆庆以后,由于淮水泛滥,高邮运河以西的诸小湖被连并成高邮湖,樊良镇没入湖中。

  3

  “苍茫云水三千里”

  站在高邮湖百里长堤上,西望波涛万顷,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不禁为之所陶醉,难怪蒲松龄写下了“苍茫云水三千里”的诗句。

  “高邮湖风浪之险一直困扰周边居民,历史上也一直采取筑堤界水的方式来防御。”徐炳顺介绍,早在宋朝发运使张纶就于高邮北筑堤二百里。南宋淮东提举陈损之“自扬州江都至楚州淮阴筑堤三百六十里”。自此,高邮南北有长堤,但均只有一道堤。

  明朝年间,高邮湖也曾多次筑堤。明代永乐七年平江伯陈瑄于高邮北挖越河40里以避风涛之险,并筑宝应、氾光、白马诸湖堤与宝应槐角楼南诸湖相接。为了保持运河的水位,在运堤上设置了数十座平水闸。如山阳(今淮安)的凤阳厂闸、高邮的五里闸、车逻港闸等,以便在湖河水位盛涨时,通过这些平水闸宣泄归海。

  清代初年,这些归海坝经过多次改建,归并成南关坝、新坝、中坝、车逻坝、昭关坝等五坝,以便在淮水盛涨时,由此减泄归海。这些归海减水坝因须与归江的减水坝有所区别,就被人们俗称为“归海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归海五坝”。

  归海坝的设置,并非为了把淮河的洪水通过这五座坝送到大海里去,而是为了保护运堤的安全和漕运的畅通,把洪水倾注到里下河地区去。康熙的吏部尚书伊桑阿就曾在奏章中写道:“每逢开放归海坝,里下河地区一片汪洋,民田庐舍俱遭淹没。”真是“一夜飞符开五坝,朝来屋上已牵船,田舍漂沉已可哀,中流往往见残骸”。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因下游高邮运东船闸建成,南关坝位处船闸上游引河口,被挖除通航。目前仅存的车逻坝和新坝也已在1973年和1975年分别进行除险加固,拆石还土(把下游坝舌的条石挖去,还成泥土),至此归海坝已仅存遗迹。

  1931年8月26日,高邮发生特大水灾。高邮湖湖西圩破,里运河堤高邮段缺口十多处,仅挡军楼一处就死亡、失踪一万多人。据《二十世纪中国灾变图史》载:8月26日凌晨,挡军楼等多处运堤轰然崩塌,大水像海潮一样奔腾而下,城乡全境没于波涛之中,由于祸起仓促,临堤乡村的许多居民没有来得及起床就被洪水卷走了,更多的人在滚滚而来的洪流追逐之下,慌不择路……水面浮尸,多如过江之鲫。

  1991年和2003年两场罕见的洪水再次袭击了高邮湖,水位猛涨,高邮湖附近的村庄作出了很大牺牲,他们炸毁了大坝,让湖水淹没村庄,以保证下游更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03年高邮湖水位一度达9.50米,这样的高水位可以说是百年未遇。”高邮镇西塔社区党总支书记谢汝斌介绍说。

  4

  他们因湖而生、以湖为家

  欣赏完百里长堤,我们沿着高邮湖一路向南,很快就来到了位于镇国寺旁的避风港,62岁的渔民夏春阳刚打鱼归来。每天凌晨4点,他就要从这里,升帆、启航,前往20里外的湖上捕捞……几十年来,这里的渔民因湖而生,以湖为家。

  夏春阳的篷帆船是利用风帆,靠风力推动渔船前进。这种篷帆船,如今已非完全木质,水泥船身,加上杉木桅杆,大体都是三桅帆船,俗称“三道帆”。西塔社区(原太平村)这样的篷帆船总共只有8条。

  “最鼎盛时期,高邮湖上像我们这样的篷布帆船有上千条之多。”在夏春阳的记忆里,过去的高邮湖,有很多的篷帆船,“只要是渔民,几乎家家都有。”即便是上世纪90年代,像这样的篷帆船也能找到上百条之多。

  夏春阳说,如今的篷帆船也是“混合动力”,有风时用风帆,没风时,用柴油机。以往渔民都是以打鱼为生,然而近年来捕鱼的产量越来越低,夏春阳常年捕捞白虾,以前一天能捕上百斤,现在只能捕几十斤。

  闲暇之余,到有关高邮题材的影片中“跑龙套”成为渔民的副业。“1999年我们参与拍摄了《决战宁沪杭》,99条篷帆船飞驰到金湖,参与拍摄,场面蔚为壮观。”夏春阳说,当时木篷帆船就有40条之多,如今湖面上已经难以见到当年的壮观场景。2005年,他们又参与拍摄了电视剧《漕运码头》。“高邮湖是我们的母亲湖,让更多人了解高邮湖,我们很乐意。”

  5

  高邮湖上也有海市蜃楼

  看完渔民的篷帆船后,夏春阳执意要带我们到湖面上转一圈。“运气好的话,兴许还能看到海市蜃楼。”

  高邮湖上的“海市蜃楼”是高邮湖十大景观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常出现。历史上记载高邮湖“海市蜃楼”就有多次,多在夏秋季节,雨后天晴之际,湖面上突然浮现街道和来往行人。行人中,有挑担卖菜的,有提篮买菜的,有商贾客人,也有怀抱小孩的妇女,还有田间劳作的农民,有时也浮现连绵的大山。这些景象若隐若现,虚无缥缈。

  最近一次“海市蜃楼”出现在1995年8月9日。这天上午9时左右,一场暴雨过后,湖面上出现大堤和树木奇景,三四分钟后,景象开始清晰,大堤上有汽车行驶。又过了10分钟,出现一座城市轮廓,有楼房、街道,还有两个高耸的烟囱,其中一个还冒着滚滚浓烟,甚是奇特。

  风景更为秀美之处,还在位于高邮界首的芦苇场。夏春阳介绍,那里北与宝应接壤,西与金湖毗邻,原是轻工部华东造纸原料基地,拥有5.2万亩滩涂资源,其中芦苇面积约2万亩。春夏之交,苇叶青青,碧波万顷;深秋时节,芦花飘白,风光宜人。有菱角、荷藕、鸡头米等丰富的野生植物,还有野鸭、白鹭等多种野生水鸟。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鹭也在此繁殖越冬。

  记者 居小春/文 司新利 张卓君/图

  资料链接

  高邮湖地理

  高邮湖跨江苏、安徽两省四地(金湖、高邮、宝应和天长),为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江苏第三大淡水湖。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总面积78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48平方公里,芦苇滩和堤坝面积112平方公里,高邮湖在高邮市境内水域面积431.5平方公里,占高邮湖总水域面积的60%)。高邮湖属浅水型湖泊,为淮河入江水道,淮河水的90%要通过三河闸泄入高邮湖,然后经新民滩、邵伯湖宣泄入江。它同时又是一座“悬湖”,水面以及部分湖底比运东里下河地区的地面还高。它的湖床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湖面最高水位(汛期)在海拔9.4米左右,一般在4.5-5.5米,低水位时在3米左右,容积约8.9亿立方米。

  秦邮八景

  “秦邮八景”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吏部郎中孙宗彝就曾著有“秦邮八景”诗八首。“神尧仙山雪浪飞,晓月明灯玉女回。甓珠西湖邗沟柳,文台东门龙裘堆。”诗中依次含八景:神山爽气,珠湖雪浪,露筋晓月,耿庙神灯,玉女丹泉,甓社珠光,邗沟烟柳,文台古迹。

  高邮湖又称珠湖、甓社湖,是江苏第三大湖。高邮湖风景秀丽,历史上多少大文豪都曾留墨于此,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游历高邮湖时,在横桥青山寺留下一副名联:“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