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象棋的传说

2013-9-27 09:13| 热度:15812 ℃ |来源:中国象棋网|我要投稿

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象棋是中国四大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千变万化、引人入胜、老少咸宜。千百年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爱好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象 ...
  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
  象棋是中国四大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千变万化、引人入胜、老少咸宜。千百年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爱好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象棋起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近年来,有关象棋起源的争论在国外却骤然升温,其中“印度起源说”已对“中国起源说”构成极大威胁。实际上象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六博戏,即宋玉《楚辞·招魂》的“昆蔽象棋、有六博些”。接下的演变顺序为塞戏、北周象戏、唐代象戏、北宋象棋,定型于北宋末年。这一过程已由现存的证据而被广大专家接受,并逐步形成共识,但出土实物非常缺乏,如据古词说“六博”棋子是走在格子内的,倘若考古实物能证明这一点,那么中国起源说可成定论。可见古象棋具的收藏与考证对于象棋史研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棋具研究目前可说是一块处女地。由于搜寻难度大、研究涉及的领域广泛、涉足的人还不多,而以实物为主体辅以史籍、古诗词等记载来研究棋史更是一条充满荆棘的新路。本展品零星、琐碎,对于藏品的断代等仅是一家之言,有的论点难免武断、主观。藏者鼓起勇气抛砖引玉,正有待识者与大方之家的指正与批评。
  扑朔迷离的唐代象棋
  象棋演进到唐代,整体形制基本成型,由于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及少量实物遗存使棋具的研究成为可能。象棋最早出现的唐代长安,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诗人白居易(772-846)有和春深诗二十首之一为“何处着深好,春到博奕家。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鼓应投壶子,兵冲象戏车。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描写出繁华长安市民生动、绚丽的世俗游乐画卷,其第六句就是指象棋。
  另外是唐相牛僧孺所著《玄怪录》里的传奇故事《岑顺》,其中记载了当时唐代前期象戏形制,即棋子立体象形、金铜成型,有王、车、马、卒、士、将六个兵种。从兵种上看已与现代象棋非常相似,因故事发生在宝应元年,后世称为“宝应象棋”。唐代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8×8的64格,这从现存的唐代的棋书画图案织锦实物可以证实。
  笔者认为在唐代中国象戏与古印度盘戏有过交流和相互影响,比如立体棋形可能是借鉴了印度的四方棋,但是中国人丰富和发展了兵种的内容,作为唐代象戏,它的一支发展成为中国象棋,另一支在欧洲发展为现代的国际象棋。
  展品中的立体棋子,笔者大胆推断为“宝应象棋”的实物遗存。该棋子为金钢成型,“悉高数寸,雄姿罕待”与《怪录·岑顺》描写吻合,该子内灌铅芯,外包钢流金,独立为一整体,从造型看除棋子外无法指认为别物,经专家鉴定为唐代之物,但是否为棋子却有不同意见。正因如此,笔者郑重说明,断为“宝应棋子”实为一家之言,希引起识家的关注。另外两枚为扁圆形状,说明在唐代已出现了扁圆形状棋子。
  象棋定型于宋代末年
  宋代是象棋的大变革时期。这期间,出现过司马光的“七国象戏”,民间流传的“广象戏”和“大象戏”,无论是棋盘或棋子,都有较大的改革。棋子由立体象形改为平面图形或平面字形,或一面有汉字,一面有图形的平面棋子;棋子的组成中增加了炮,棋盘不再使用64小方格只白相间的方形棋盘;棋子由在棋盘方格上活动改为在纵横直线的交叉点上活动。总之,几经演变,至北宋末年定型,出现了双方有棋子各16枚,棋盘纵10路横9路,有河界、有九宫、将(帅)士只许在九宫内活动的现代象棋。
  图四棋手直径42mm,厚12mm,于杭州购入,正面为骑猛兽(何种猛兽难以判断〕的人物,在人物正面有文字“兵”,人物服饰及“兵”字写法明显是宋代风格。迄今为止出土的宋代棋子或是两面文字或是一面文字一面图案。而现南来黄铜质象棋可知该对兵车的图案为手持长矛或大斧的士兵。按公认的说法唐代棋子为立体,南来为一面文字一面图案(或两边文字)、定制以后为单面或两面文字。所以有理由认为,这枚棋子是北宋的大象戏子,是北宋象棋形制变动的一个缩影。
  图五的木质象棋于杭州并中出土,所刻字体为晋代流行的玉筋篆,内贴金箔,木材已出现炭化,估计为北宋之物,弥足珍贵。另外南宋官窑民窑瓷质棋子的大量发现说明南宋是中国象棋空前繁荣的时期。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