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黄塍心月庵的传说

2013-9-29 17:34| 热度:5073 ℃ |作者:梁邦华|来源:宝应在线|我要投稿

被写进了长篇小说《不怕生错命》40页倒数第十一行中的“心月庵”确有其原型。 我的老家叫丁沟舍,隶属宝应县黄塍镇芦赵村。是大运河东边的一个支流冲出来的大土墩子。大土墩子上的村庄四面皆是小河沟,唯独住家的 ...
      被写进了长篇小说《不怕生错命》40页倒数第十一行中的“心月庵”确有其原型。
      我的老家叫丁沟舍,隶属宝应县黄塍镇芦赵村。是大运河东边的一个支流冲出来的大土墩子。大土墩子上的村庄四面皆是小河沟,唯独住家的庄子却像一个被四面河沟托起的一朵莲花宝座。早年的“心月庵”就建在芦赵村丁北组的庄子上。
提起我家乡的绰号丁沟舍,头戴斗蓬肩搭粗布褂赶过驴脚,扛过旱烟袋的老农弯腰驼背时,在西瓜地的凉棚里抚摸着我的头慈眉善目地对我讲:“伢子,我们丁沟舍过去是出过名的,丁状员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哩,———还有我这脚下以前掘墓时就掘出过顶戴花翎,穿绫罗绸缎的清朝大官呢,古墓里金银元宝都有呀!”我好奇地问老爷爷,我们这儿为啥叫“丁沟舍”呢?老爷爷眯着眼睛,半真不假地同我侃道:“我们也是听我们的爷爷讲,观音菩萨化着农妇在这儿的车棚歇过脚,因为我们这块地方四周都是河沟坎地,又出过一位丁状员,先人为纪念这个车棚子和这位丁状员,就叫我们这块地方‘丁沟舍’了。后来这个车棚子地方来过一位行脚僧,盖过一个庵,叫”‘心月庵’。好些年香火鼎盛,方圆十多里地的人都过来虔诚膜拜菩萨,祷告家人平安,五谷丰登。”
       再后来的事情我听父亲讲过,我刚出生时,“心月庵”还在。庵上的当家和尚姓戴,名万一。此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还善观人之术,断人寿数往往奇验。据说我出生后,戴和尚看着我的手脚,就预言是个不善劳力的主儿。不久文革到了,戴和尚因卷进了一桩是非中,不幸投河身亡。“心月庵 ”从此也烟消云散了。在她的地基附近,却留下了一棵老柳树。这棵老柳树后来被善心人当作“心月庵”里的神灵来供,哪家老的归天了,家人就到这棵柳树面前祭奠亡灵。要是有个小孩夜哭,大人梦魇,都到这棵老柳树下供上点米饭,或是供果,再烧上两张纸,说上两句送神的话。也是巧了,求愿者立马好了。这棵老柳树枝叶繁茂,饱经沧桑,根部虽然被长期的烟熏火燎,显得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但是树杆依旧挺拔,枝叶依旧婆娑,春来生机盎然,与碧绿的河水辉相交映,像征着这一带人的生生不息,万古流传。
       原来,“心月庵”的周围被紧紧地环抱着一条河,河宽小船儿荡漾,渔虾欢跳,是村民们夏天洗澡清凉的好去处。一日,有村民夜晚看见了长长的河面清澈的河水中,有一条数尺长、盆粗的巨蟒游动。好奇的村民闻讯家家出门,夜晚掌灯看究竟,把河道跑个遍,未见踪影。白天再寻,连续数日不见巨蟒踪迹。后来还听说有人又看见过,是真是假?多疑似“心月庵”作怪,或许丁沟舍这地方会出什么大人物?是否预兆?
       几十年过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我的老家“丁沟舍”也旧貌换新颜。老村庄虽还在,但宽阔的河流被宽广的村大道取缔。大部分青壮年都飞向了外面的世界,去展示绚丽的人生。想起了“心月庵”的传说,想起了巨蟒的遥言,看看如今遍地都是企业家,心中似乎有了一种灵感!           
       是的,“心月庵”面貌,现在虽已荡然无存,但那多少代人口口相传的影子还在,而且还会不断地被后人传诵下去。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