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吉氏李沟分支吉氏宗系渊源考

2013-11-18 09:44| 热度:11363 ℃ |作者:安宜沐兰斋|来源:新浪博客|我要投稿

凡水皆有源,木皆有本。《家乘》有云:黄河之水千流万派,同出于一源;泰岳之松千枝万叶,共归于一本。今江苏宝应吉氏有清康熙五十四年间撰写的《宝应吉氏家乘》留世,详尽黄塍沟吉氏世系昭穆之序,他迁者或商住、或 ...
    凡水皆有源,木皆有本。《家乘》有云:黄河之水千流万派,同出于一源;泰岳之松千枝万叶,共归于一本。今江苏宝应吉氏有清康熙五十四年间撰写的《宝应吉氏家乘》留世,详尽黄塍沟吉氏世系昭穆之序,他迁者或商住、或迁往,其言莫不备焉。然独不言同一县邑方圆不出二十里的曹甸李沟吉氏,何哉?
    一、李沟吉氏的寻根之旅
     1、李沟位于宝应吉氏始迁地黄塍的地理位置
    黄塍镇位于宝应县城的东北方向不到十公里,吉氏祖居地有前庄、后庄。据《宝应吉氏家乘》记载:前庄为缘五公后裔分居,后庄为缘四公后裔分居。各生五子而传昭穆,而始迁祖福四公(讳德贵)亦为五子传宗(缘一公、缘二公、缘三公、缘四公、缘五公),冥冥中岂不是天数?黄塍与曹甸互为邻乡,曹甸镇在黄塍的东北方向七八里地,李沟属于宝应县曹甸镇向东十里地的一个僻远的水荡村落。
    这个地方是四乡交界地段,南近下舍乡,东去水泗乡,北接安丰乡。很早时候就是水洼地,湖面宽广,芦苇丛生,四乡交通都是舟来楫往,陆路交通近几年才发达起来,以往都是难进难出,遇上阴雨天泥泞不堪,更是鲜有人至,直到如今还有不少人家保有私家船载的习惯。实足的是水乡泽国。尚记得小时候父辈们总是做蒲包换钱补贴家用;水面上不是植藕,就是捕鱼捉虾,或在浅滩上栽种茨菇这样的水涝作物。后来全国解放后为了年年的汛期防洪围了堤筑了坝,修了三十华里的大围子,才有了稳定的农耕作物,也算是鱼米之乡了,不过做蒲包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时才渐渐消失。
    2、李沟吉氏与黄塍吉氏是同宗吗?
    如果李沟吉氏和黄塍吉氏是同宗,那《家乘》上为什么不说明呢?如果不是同宗的吉氏,那又为什么李沟吉氏在第十八世起名开始沿用黄塍吉氏祖谱中的名讳排字呢?而且同样的字辈算起来的代数也一样,比如“斯”辈在李沟也是吉氏18代,“世”辈(有写成“士”字)在李沟也是19代,“咸”辈也是20代,“沐”辈(有写成“木”字)也是21代,既然如此,但为什么李沟吉氏18世之前不用黄塍吉氏的家谱名讳呢?是不知道吗?还有现在考查下来,李沟吉氏一般人的辈分都较黄塍吉氏辈分要长,同龄的差距竟有三辈之多。
    3、李沟吉氏现流行的祖根口信
    ①李沟吉氏老祖宗是明朝洪武年从苏州阊门迁来的;
    ②老祖宗一起三人,两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已考证宝应吉氏与云阳吉氏同宗福门吉氏);
    ③李沟吉氏与吉沟小垛吉氏(就是黄塍吉氏,老地方名)是一家的,一个祖先传下来的;
    ④始迁祖什么时候来李沟的不知道,只知道是逃避官府抓铺才躲到这里的。有老人说明朝,也有说清朝,说不清楚。
     二、细读《宝应吉氏家乘》发现重大线索
    1、《宝应吉氏家乘》的历史价值
    宝应这部《家乘》是由宝应吉氏十一世祖吉尚瑗、吉琪、吉琦三公撰写的,是现仍存世《吉氏族谱》中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木刻版书谱。该谱题序是许志进,字念中,号谨斋,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康熙三十三年进士(2甲39名),授铁岭知县,诏进户部主事,升礼科给事中。喜购书,能诗文,著有《谨斋诗稿》。主编之一吉尚瑗,字又蘧,号乐淇,康熙四十六年考授翰林院四译馆译字生。主编之一吉琦,字景韩,号念斋,邑庠生。编著者均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时人称道的卓越人品风范(序文中可窥一斑)。该谱条分缕析,脉络清晰,支派繁而不乱,宗系备而有序。
     该谱结合后来的宝应吉氏分支《金湖丁宁吉氏家乘》,与云阳吉氏《丹阳吉氏家乘》、《镇江吉氏家乘》一起并参照《云贵吉氏宗谱》有力地合理地解释了云贵吉氏的始迁祖吉协、吉劦二公乃宝应吉氏始迁祖福四公的长子、次子缘一公、缘二公的珍贵的历史史实;同时也确凿证明了宝应吉氏与云阳吉氏同是宋时南渡的汾晋平阳府的福门一宗(丹阳始迁祖吉福一公、镇江吉氏始迁祖吉福乾公、苏州吉氏始迁祖吉福启公)(宝应吉氏始迁祖吉福四公乃苏州吉福启公的曾孙)。《宝应吉氏家乘》的历史价值已经引起了国内谱牒专家的独特关注和广泛重视。
    2、《宝应吉氏家乘》中一处不同平常的描述
    《家乘》叙述详尽,皆有记载:某世数、某人之子(或某人长子、次子、三子,类推)、某人字、号、时人评说、有无子嗣、生卒年月日时辰、男配某氏、女适某门……,莫不备至详实。
有外迁者或商住真定府未回(三世善一公)、或贸易广东住广州府连州未回(三世善二公)、或外商未知住处(六世钊公,即使谱系中注“子一外出”,亦在前面序文中点明是“外商未回”)、或迁往黎城(实迁黎城河北丁宁庄)未回(六世春公生二子)、或出住盐城(九世昇公子)、或往住淮北火土祠,葬淮北(十世吉逄时公,字耀吾)……。独在叙述十一世祖兰生公时极为简略:十一世  兰生  顺吾公次子  外出  通篇游览不难发现如此不作交待的极为少见,而且二子名讳不作说明的只有六世春公生二子迁往黎城的如此,毕竟说明了去向,不知道名字还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后来黎城河北丁宁吉氏修谱说明,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春公二子是吉鸢、吉鹏二公。而且当游览家谱前面大宗图表时发现在兰生公旁边有后人毛笔标注:逃。根据分析标注的笔者应该是兰生公叔父理吾公(家谱倡修者)的后人。由此线索渐渐明朗起来。因为里沟老祖宗的来历一直有一个口传:老祖宗拒绝服兵役参加镇压三藩之乱而触犯大清律。从而逃出来隐迹里沟水荡芦苇之中。。。。。。
     此《家乘》修谱是在十一世祖,时年是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一世祖兰生公的事情并不遥远,而且溯流追查其十世永孝(字顺吾)、九世成家(字治所)、八世应魁(字小洲)、七世祖增(字后泉)、六世祖兆(字天祥)、五世瓚(字孔器,邑廩生)……,可谓列世书香、名门府第,每代世祖皆有字号(有字号的当为殷实诗书人家才会的),怎么到了十一世祖兰生公连去向也不说明一下,其实这是在保护他,隐蔽了他的去向。
     如此结合上面所述,历史真相浮出水面。那这位十一世祖就是犯了官司而躲避在离家不远、又是极难找到的当时是一片芦苇荡的李沟东墩(现在还有东荡的地名)隐迹的李沟始迁祖了,现在外人都称东墩为吉墩。一代名门望族至始迁祖吉福四公、缘五公……繁衍九世而在黄塍就从此销声匿迹、隐姓埋名了。历史究竟是怎样演绎如此繁华落幕的悲凉一瞬的呢?
     三、那年始迁李沟是什么历史时期,发生了什么?
    1、始迁李沟隐迹芦荡的大致年代
     细读《宝应吉氏家乘》,不难发现十世祖的大致生卒年龄范围均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即明朝万历(1573-1620)、泰昌(1620-1621)、天启(1621-1627)、崇祯(1628-1644)、清朝天命(1616-1626)、天聪(1627-1635)、崇德(1636-1643)、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明朝是1644年真正灭亡的,也正是顺治一年的时期清朝的统治才真正在中国站稳脚跟,可以想象新旧王朝更替时天下黎民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统治者是站在无数人的浴血倒地的尸体上才建立了新的王朝。
    2、始迁李沟的吉氏始祖犯了什么罪?
     据李沟少数老人现传的祖根口信只能知道是先祖犯了王法,官府通缉追捕,并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政府追捕。不过,这个可以从李沟吉氏为什么18世才沿用黄塍吉氏的祖谱起名名讳的事情,可以推断出肯定是清朝官府追捕的,否则不可能要等到18世才敢沿用祖谱起名名讳。如果是在明朝犯了罪,清朝政府只有嘉奖的份了,更不会隐身埋名在李沟这个人迹罕至的水乡泽国去逃命了。至此始迁祖身犯何罪,不说亦明了,应该是不满异族统治,触犯了大清律吧。这也是李沟吉氏三百年来只有祖根口传之信,并无著书立传的真正原因。至于有说不是黄塍沟过来的,单言是苏州阊门的,只不过是先祖们极力隐讳、为了避难逃罪而唯心流传的一种声音罢了。同时,至此也明白了李沟大庄上十二个小组(生产队)连在一起,唯独与大庄不相连的最东边靠近芦荡的东墩组(就是吉墩生产队)全是吉姓人家的真正原由了(避难逃罪肯定要远离大庄人群倚湖偏僻而住了)。目前单吉墩亦有百户之多,加上迁到李沟大庄上的吉姓人家,人口也近千余。
    3、黄塍吉氏《家乘》主编真的不知道始迁李沟吉氏祖先的名讳吗?
    因为是犯了大清律法,新的王朝处罚力度更狠,所以不能写出始迁李沟十世二祖的姓名,更不能写出迁往何地。要是犯了大明律法,想想那个时候“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家**到即将灭亡、危在旦夕了,还会追捕逃犯?修谱又是在明亡清初,经过顺治大治天下,迎来了满清最鼎盛的康熙年代,各地经过这么改朝换代的一折腾,宗族游离频繁,人丁稀少,兴起修谱也是情理之中,只是避讳的还是要注意的,否则满门抄斩,灭门九族啊。
    这就是黄塍吉氏修谱时为什么只字不提李沟吉氏的真实隐情。但当时能够写下十一世祖兰生公的简历,带出一笔“外出”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笔既是尊重事实,也是暗藏玄机的。表面上也在告诉大众和官府——我们吉氏家里人也不知道这位十一世祖的下落和去向。实际上这是在封族里有些知情者的口,意在保护藏身在李沟芦荡的吉氏本家,免于流言中伤和官府追捕。如今想来这一笔是多么的重要,既佩服三公(吉尚瑗、吉琪、吉琦)主编的睿智和勇气,也使日后李沟吉氏祖传的口信有了伏笔和考证的依据。更何况后人知情的在老谱大宗图上标注“逃”字,更准确说明了里沟始迁祖的由来。至此,惟有叹服我祖英明,高瞻远瞩,秉承世风,厚载祖德,上恩浩荡!
    四、结论
    《宝应吉氏家乘》是通篇严谨、用字精准、昭穆循序的上乘谱牒,是李沟吉氏视为珍宝的家族财富,也是宝应吉氏共同拥有的和宗睦族的精神旗帜,更是我们中华吉氏无数各地家谱中的一颗夺目璀璨的明珠之一。至此可以明确公告宝应县曹甸镇李沟吉氏的始迁祖是黄塍沟十一世祖吉兰生,逆推乃宝应吉氏始迁祖福四公第五子分居前庄缘五公的后裔,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李沟的吉氏普遍较黄塍吉氏的辈分要长的唯一合理的原因所在。始迁时间当为明末清初,始迁理由不满清朝统治,拒役镇压三藩而避乱逃罪,隐迹李沟芦荡,直到晚清民国时期李沟吉氏才敢归宗续谱、起讳名号,沿用黄塍吉氏大宗名讳排序,自始迁祖十一世起繁衍至今已逾十三代。世系隶属宝应黄塍吉氏,尊宝应开山始祖吉福四公为第一世始祖。
    附:宝应吉氏修谱歌
    明皇定鼎初 赶散离姑苏 阊门祖籍地 渡江宝邑居
    开基福公始 五子传昭穆 前庄后庄谱 世系九代图
    其间有记载 或迁黎城住 或商真定府 或贾连州处
    五世进城读 繁衍日盛举 四乡邻邑播 渐分渐不聚
    其后流失所 六代稽考无 康熙乙未岁 三公振臂呼
    尊祖合我族 首修吉氏谱 淮山许志进 题我家乘序
    琪公渊源浚 琦公家乘叙 尚瑗合族谱 俊才文采书
    戒约十条列 淳淳告嘱咐 宗祀继永葆 飨祭厚黄土
    后绪取名讳 累代书一录 卅四暂搁笔 世起一十五
    人之生斯世 咸沐我祖恩 能尊崇其泽 传代必丰荣
    预定二十世 名讳于后庶 各族宜遵守 不紊我族绪
    东乡黄塍沟 安宜始迁住 漫漫四野散 绳绳八乡布
    东墩小武陵 桃红落花雨 水乡秀泽国 鱼米盈芳渚
    十世祖登籍 前清开门户 兄勤弟也俭 桑田闲摇橹
    人丁渐旺兴 百工入行伍 诗书以持理 传教凭耕读
    散漫无稽考 首修二纪去 民国廿四会 发起欲再谱
    族曾来宾公 收罗条分缕 奈何资费乏 书稿难刊付
    特告建宗祠 意欲二修谱 广告我族人 瑞爰缀数语
    时至今日忆 惟有常叹吁 往事难追述 百岁坊何处
    流长因源远 固本方茂木 本是同根生 相逢何陌路
    族若无宗谱 犹国无史注 尊卑乱昭穆 纪纲失无序
    今吟修谱歌 幸甚同志遇 合道振家声 开明驱云雾
    拟定四十代 取讳暂排铺 参合康熙谱 东墩吉氏如
    文方时步宝 斯春咸正凌 祖恩能遵崇 琪泽传代胜
    丰荣恒如日 寿禄安泰宁 光耀兆轩瑾 菁华万载承
    以上四十世 十三祖开斧 取名遵其道 千秋恭吉甫
    支派融大宗 稽查只须臾 四海羁迁旅 一脉相承续
    河洛迁槐树 汾河水成渠 金元国事乱 南迁风飘絮
    靖康国蒙耻 随渡落姑苏 元明逐鹿后 北赶逢洪武
    隐迹安宜遁 衍生各海隅 相逢不相识 智者痛呜呼
    经营谋生计 迁徙散五湖 一门无根萍 随波断航途
    家祭焚香刻 数典勿忘祖 但愿一谱存 家兴永菖蒲
    寄望后来者 更上层楼宇 庭训牢恪守 德恩垂千古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