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王海岸:从打工仔到农场主

2013-11-21 10:46| 热度:4564 ℃ |来源:中国宝应网|我要投稿

  王海岸,今年42岁,曾经在深圳打工。1993年,和妻子在特区一家玻璃厂搞加工。每每回家过年,王海岸都会听到父老乡亲唉声感叹:“怎么好哦,十年之后谁来种田啊?”  2005年,因培育小孩及赡养老人需要,海岸夫 ...

  王海岸,今年42岁,曾经在深圳打工。1993年,和妻子在特区一家玻璃厂搞加工。每每回家过年,王海岸都会听到父老乡亲唉声感叹:“怎么好哦,十年之后谁来种田啊?”
  2005年,因培育小孩及赡养老人需要,海岸夫妻毅然放弃在深圳打拼,回乡承担起了发展农业生产兼顾照应家庭。他多方联系,承包了安宜镇金湖渔业村小兴滩农地200亩。几年下来,效益竟比打工强,再没想到每年收入50多万,除去农本,夫妻俩能落个十大几万,深圳打工只不过八、九万,且一年只忙3-4个月,还可常年在家,共享天伦。金湖渔业村坐落在美丽富饶的宝应湖畔,毗邻宝应湖国家湿地生态保护区,这里水资源丰富,气候和土壤条件好,自然环境优美。
  去年10月,海岸如愿以偿,承包了金湖渔业村流转出的640亩农田,种上了良种小麦;今年6月,又承包了该村另外的540亩,一包十年;10月,在农经部门的指导下,他到县工商局注册了规模经营1180亩的家庭农场,顺利拿到了家庭农场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成为拥有千亩良田的家庭农场主。
  多年来,他从一个打工仔,发展到现代家庭农场主,社会名分“有”了,政治地位“高”了;从一个返乡种田的农民锻炼成一名善经营、懂管理的职业农民,能力“强”了,见识“广”了;承包田从200亩扩大到1180亩,摊子“大”了,底气“足”了;再加之农业机械化耕种,良种良法、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益“高”了,王海岸的腰包着实“鼓”了。
  王海岸给记者算了一本经济账:640亩麦子收成45万,1180亩水稻收成171万,共216万元;农本约193.2万元,其中包括年土地租金64万,种子18万,肥料35万,农药20万,劳务工资35万,播种、收割等机械作业19.2万,修建生产用房、打谷场及平整土地年分摊2万。“今年我的农场刚刚起步,前期投入大,费用多,管理有漏洞,尽管如此,年收入已有22.8万元”。他自信地介绍着:“国家对家庭农场发展有优惠政策,将在许多方面给予照顾扶持,准备乘着这股东风,把家庭农场办得越来越好”。
  经过一年的实践,王海岸的规模经营有了初步管理经验,这种“农场”式生产为科学、生态种植奠定了基础。王海岸计划依托家庭农场,靠国家的惠农政策,争取财政扶持项目资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购置新型农机具、交运车辆及粮食烘干、仓储设备,打自家农场专有品牌,发展有机农业……
  王海岸的心中已绘制了一幅家庭农场的美好蓝图。·陈宝善 姚春萍 郝达玲·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