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白马湖的前世今生

2014-1-25 11:23| 热度:20358 ℃ |来源:山阳镇人民政府|我要投稿

  白马湖前世湖漕的重要通道  在很多扬州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记忆里,白马湖是一个陌生的词。但如提到邗沟,相信大多数人都很熟悉。  邗沟最初是利用天然湖泊,开挖部分河道连接起来的一条河,沿线的湖泊也不是太 ...
白马湖前世湖漕的重要通道
  在很多扬州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记忆里,白马湖是一个陌生的词。但如提到邗沟,相信大多数人都很熟悉。
  邗沟最初是利用天然湖泊,开挖部分河道连接起来的一条河,沿线的湖泊也不是太多。随着对邗沟的开发利用,要避免风浪、解决水源、缩短航程等等,邗沟的线路发生了变化,沿线的河、湖也随之发生变化。至今有的已经扩大,有的还在发挥作用,有的被新的河段代替,与昔日相比,面貌发生了很多变化。而白马湖也不例外,从古至今,可以说也是沧海巨变。
  白马湖,古称马濑,传说湖形似马儿得名(从地图上看,其形确似马)。古名马濑的“濑”字,《辞海》的释义为“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白马湖是天然湖泊,后来与青荡湖汇为一湖。其湖为地上湖,地貌特征为江淮湖洼,属古潟湖(这里远古时期为浅海,当大海岸线东移后,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洼地,这就是潟湖)堆积和黄淮冲积平原,是浅水型湖泊,平均水深只有1米左右。
  白马湖中岛屿众多,有人说湖中九十九个墩(岛屿),有人说不止,也有说不到。其实九十九乃约数,多的意思,没有必要弄得一清二楚。
  岛屿多少尚有争论,而没有疑问的是,白马湖在中国漕运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汉建安初,广陵太守陈登开挖邗沟西道,经白马湖,又东贯射阳湖,自此白马湖成为邗沟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兴宁后,南北朝时期,河道失修,白马湖中部淤塞。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诗云:“发津潭而迥迈,逗白马以憩舲。贯射阳而望邗沟,济通淮而薄涌城。”证明了白马湖以北河道淤塞,行船仍需要由白马湖经射阳湖而入淮,白马湖西道仍被利用。
  隋、唐时期,扬州运道由白马湖直达山阳(今淮安区)。《文献通考》(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瑞临(1254-1324)的重要著作)告诉我们:“宋、元河道,其由南而北者,自高邮樊梁湖入宝应境界首湖,新开范光、清水诸湖穿城入宋泾河,过广慧、嘉定二桥,入白马湖,过黄浦溪入射阳湖,达山阳境。”元萨都刺《过白马湖》中写道:“春水,满湖芦苇青,鲤鱼吹浪水风腥。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镫落远汀。”可见宋、元时期的白马湖不仅是运道,而且是盛产芦苇、鱼虾的好地方。宋、元运道由白马湖至射阳湖,与隋、唐时已大不相同。
  明初,运道仍由宝应湖、白马湖中行走,所以称为湖漕。万历初年,实施“蓄清刷黄”,部分淮水进入运道,于宝应分泄排入白马湖,白马湖成了过水的湖泊。万历十七年,河臣潘季驯以原来湖堤为东堤,从宝应南门外至黄浦又筑西堤20里,截湖为河,北接通济河(位于今淮安),实施河湖分开,从此运道不再经过白马湖。
  清康熙时,淮河洪水由高家堰泄洪口泄水直下宝应湖,又倒流进入白马湖,白马湖成了滞洪区。
  乾隆八年(1743)为防湖水漫溢,东起山阳(今淮安区)和宝应县交界运河西堤,西至花家集双凤桥,筑拦水横堤,另设闸洞,相机排水。
123下一页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