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谢晋处女作:宝应“水乡的春天”

2014-2-4 15:13| 热度:5890 ℃ |作者:傻瓜|我要投稿

  一提起宝应,人们会想到《柳堡的故事》,一曲主题歌《九九艳阳天》,一直传唱至今。  其实,早在《柳堡的故事》之前,已经有一部关于宝应的影片取得很大的反响1954年秋,《水乡的春天》在宝应举办首映式时,现 ...
  一提起宝应,人们会想到《柳堡的故事》,一曲主题歌《九九艳阳天》,一直传唱至今。
  其实,早在《柳堡的故事》之前,已经有一部关于宝应的影片取得很大的反响1954年秋,《水乡的春天》在宝应举办首映式时,现场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影片说的是水乡南湾村的故事,就是在当时的宝应李家沟(现为李沟村)取景拍摄的。
  此外,还有让人非常骄傲的是:这是著名导演谢晋的处女作。后来,《水乡的春天》还同《渔光曲》、《芙蓉镇》、《共和国不会忘记》等经典一同被评为影响中国商界的十大电影。影片细致深入地表现了当时农村的经济意识,关于农村养殖业、手工业及供销合作社的描绘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光影】清新的田园风光,牧歌式的浪漫
  《水乡的春天》是谢晋独自执导的处女作。他的用光,他的摄影,都如同水乡宝应,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在谢晋的作品中,拍摄农村题材的电影,并不多见。但是回溯谢晋的成长,他出生在浙江上虞谢塘镇,童年时光,就是在农村度过的,这就让他拍摄起《水乡的春天》来得心应手。《水乡的春天》开头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小扣子与小伙伴在水荡里摸鱼的场面。这个场景大概正是谢晋自己童年生活记忆中的一幕吧。  电影的故事在水乡南湾村展开,农民们虽然分得了土地,但是因为稻田少、荡田多,农业生产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年轻的村长吉春林一心把水荡还原成稻田,但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于是,在田间地头,人们时常看到吉春林劝说农民们的身影,圩堤的开工、漏水、坍塌,都让这位年轻人的工作困难重重。当然,吉春林凭着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坚持了下来。到了秋收的时候,南湾村的田野上长满了金黄色的稻子,农民们的脸上,绽放出春天的微笑。
  尽管这部影片没有脱离那个时代的烙印,和很多农村片一样,讲述进步和落后的冲突,但谢晋的镜头却很诗化,那些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被谢晋赋予了一种牧歌式的浪漫色彩。
  【回忆】徐大雯:谢晋没让我进摄影棚
  谢晋导演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记者辗转与他的遗孀徐大雯女士取得了联系。
  徐大雯说,作为谢晋的处女作,这部作品对于谢晋的电影生涯,极为重要。“这是他的起步,所以在拍摄时格外用心,现在回头看,在这部电影中,已经看出谢晋对于电影的独到理解,格调自然。”  徐大雯回忆,当年谢晋到宝应拍摄这部电影时,他们已经结婚了。她想去探班,但是没有得到谢晋的同意。后来,徐大雯也理解了谢晋的用心。“演员正在酝酿情绪,如果我突然出现了,肯定会破坏演员的准备。在谢晋的电影世界里,他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 
   【寻访】他的文章“催生”这部电影
  82岁老人陈立平,家住宝应。如果没有他,可能就没有电影《水乡的春天》的诞生。记者几经辗转,终于寻访到了他。
  1952年,当时在宝应县委办公室工作的陈立平,深入到李家沟,为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惊喜。
  水乡宝应风光美,但是,由于地势低洼,水涝多,民谣唱道:“水汪汪,没有收,有女不嫁李家沟。”  上世纪50年代初,县委组织工作组进驻李家沟,帮着农民兴修水利、改换良种,搞起了科学种田,李家沟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成了远近有名的丰产模范乡。
  1952年秋,陈立平写了一篇《二十年来的愿望实现了》的文章,《苏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后来,他又写了几十篇反映李家沟旧貌换新颜的文章,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当时的苏北文联主席汪普庆看到之后,找到另一位作家鲍雨,一道到宝应找到陈立平,提出改编成电影的构想。陈立平表示积极支持。第二年,剧本蓝本就出来了,交到了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接到剧本后,厂里就委派导演谢晋和制片主任丁里共同负责,由谢晋执导。当时谢晋才30岁。”
  剧组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后来,我就和谢晋导演一行人,一起来到李家沟,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月。剧组在那里体验生活,拍摄了外景。”陈老说,拍摄期间,《水乡的春天》剧组的全体演职人员,都自觉地将体验生活当成锻炼的好机会。“他们是带着双重目标来的,一是拍电影,一是思想改造。真是非常朴素!”
  他们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同大伙一起劳动,虚心向群众求教。在田间地头,他们还发挥自身的一技之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政策和形势,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当地群众,也热情帮助剧组,要人有人,要物给物,不图任何报酬,很多人平生第一次客串电影,出演了角色。     
      孙景璐腿像“大白藕”
  当时来李家沟的演职人员有40多位,著名演员孙景璐拍完《山间铃响马帮来》,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宝应,参加《水乡的春天》的拍摄。《水乡的春天》是她接拍的第二部影片。“老地主”一角的扮演者是以饰演反角人物著称的演员夏天,“他平时有说有笑,非常幽默。”  当年拍摄过程中的欢乐,还萦绕在陈老的心头。他给记者讲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当时,演员们体验生活,都和农村社员一起下田劳动。孙景璐皮肤白,人长得又美。一次,在田间干农活的时候,孙景璐卷起了裤腿,这时一旁的乡亲们打趣道:“你的腿,就像一段大白藕。”孙景璐听后,羞涩得低下了头,说道:“我是来学习的,我晒几天再来和你们比。”
  谢晋喜欢独自在村头漫步
  1954年秋,《水乡的春天》在宝应举行首映式。“现场非常热闹。全县组织各乡镇的代表看电影。一个个敲锣打鼓,人山人海。”陈老说,当时看电影对当地人来说,还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儿。“不但可以看到明星,还能看到自己在电影中的角色。大家看得前仰后合!”  回忆起已经过世的谢晋导演,陈老很是感佩他的艺术精神。“他平时很少说话,喜欢独自在村头漫步,酝酿电影的情节,善于思考。”  “当年的李家沟,已经成了李沟村。我最近一次去,也已是10年前的事儿了。当年满眼的草房,变成了小洋楼,很是漂亮!”
  电影档案  片名:水乡的春天  (上影厂,1954年首映式)  导演:谢晋  编剧:鲍雨汪普庆  摄影:顾温厚  作曲:吕其明  副导演:王力  剧务主任:丁里  伴奏:上海乐团交响乐队  主演:奇梦石吉春林  孙景璐翠莲  夏天孔炳源  颜色:黑白  线索征集  如果您参与或见证过与扬州有关的红色电影的拍摄,或是知道影片幕后的故事,欢迎您致电18952781879和本报联系。
  【延伸】苏北地区第一部电影故事片
  省作协会员、宝应人王垄一直为这部电影感到自豪。他曾就此与人合写文章发表于《钟山风雨》上。
  他说:“现在,提起宝应,很多人会自然地想起《柳堡的故事》,其实在《柳堡的故事》问世之前,诞生的《水乡的春天》,同样产生过较大的反响。在那特殊的年月,一个县接连出过两部有影响的影片,这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的。”
  宝应县文联主席何开文说,这部电影对现在的宝应来说,就是一张“文化名片”。在这部电影中,充分展示出水乡人民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善良、淳朴。
  何开文说,在上世纪50年代,拍摄出《水乡的春天》这样的影片,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在这部影片中,体现了一种创新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到了现在,这种团结友爱还有体现因为很多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所以在大忙时节,很多老年人都力不从心,这时乡里村里都会有人互相帮忙。
  “县里当年把拍《水乡的春天》当成了一件大事来做。这是苏北地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故事片!”陈立平说。作者:桂国  王鑫   扬州晚报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