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我和京剧的那么些个事

2014-4-26 10:29| 热度:2880 ℃ |我要投稿

  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大,其实我和京剧没有太深的渊源,但还是有那么些个事是可以说的。   京剧,顾名思义那是北京的剧种,北京的艺术,当然京剧决不止于在北京的范围,它是国剧。我十岁以前都是在北京长大的,虽 ...
  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大,其实我和京剧没有太深的渊源,但还是有那么些个事是可以说的。
  京剧,顾名思义那是北京的剧种,北京的艺术,当然京剧决不止于在北京的范围,它是国剧。我十岁以前都是在北京长大的,虽然我的父母都是南方人,但到了北京,似乎都对京剧有兴趣。母亲是安徽安庆人,据说京剧发源地便是安庆。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东城甘雨胡同,离金鱼胡同的吉祥戏院很近。自小我就跟着父母在吉祥戏院看过不少回京剧。对京剧真可算得上是亲近着呢。
  记得头一回看京剧,看的是赵燕侠的《追鱼》,那时候她在的京剧团还叫燕鸣京剧团呢,后来改成了北京京剧团。后来赵还演了《芦荡火种》,就是后来的样板戏《沙家浜》,她是第一个演阿庆嫂的。后来我才知道,《追鱼》是移植的越剧,还拍成了电影,是徐玉兰、王文娟盛年时期的代表作。我那时很小,最多上小学一年级吧,没有太多的印象,只知道不仅赵燕侠的扮相是漂亮的,戏中的武打也是很漂亮的,那赵燕侠扮演的鲤鱼精和许多人打得很热闹,戏台上跟头频翻,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
  记得那时候父母带我看戏,总是在吉祥戏院旁边的东来顺给我买奶油炸糕,那叫个香呀,蘸着糖吃,非常好吃。我看过许多名角,有马连良、裘盛荣、袁阔海、谭富英等人的,梅兰芳没看过。我喜欢看打的戏,最喜欢的就是《三岔口》,谁演的记不清了。好像还看过关骕骦演的现代戏《黛诺》,那段南梆子的《归来乡音更动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到了六十年代,我们家离开北京了,但六三年后父亲又回到茶淀的清河农场,六四年又被调到公安干校教书,所以寒暑假母亲会带我回北京。我母亲有一个好朋友是张定和先生(张兆和、张充和、张允和的弟弟)的夫人。张先生是著名的作曲家,又是北京市政协委员,他会有许多演出的赠券。大约是六十年代中,一年母亲带我回北京过暑假,住在张叔叔家。记得有人送来一张盖叫天演出的票,张叔叔有事不能去,就想退回给人家,我连忙说,我能去看吗?张叔叔说,那好吧,你得看完了,还要鼓掌。我说行。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盖叫天演的是《曾头市》,他演的是史文恭。后来我才知道,此剧原系尚和玉代表作,后来成为盖派名剧。早在1912年,盖叫天应俞菊笙次子、著名武生俞振庭(人称五老板)之邀,从上海专程到北京演过这出戏。我看盖叫天演《曾头市》时,他已经年过七十了。又一次重返北京演出此剧,应该是给京剧界的后学们作示范吧。
  我印象很深的是,盖叫天依然手脚矫健,英气逼人,他挂髯口,系鸾带,着厚底靴,踢腿、打旋子、摔“抢背”,一系列的武打动作和舞蹈造型,展示人物骄顽负隅而又惊惶恐惧的复杂心理,真是绝活迭现,倾倒全场。
  那天我坐的位置很好,在前排的中间,我的周围都是一些老先生,就数我年纪最小。中场休息时,好几个人都走过来和我打招呼,问我“你是哪家的公子呀?”,我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我知道他们都把我当成梨园世家的后代了。
  从五十年代末我就随着母亲到了宝应,按说远离京都也远离京剧了吧,却不尽然。宝应与京剧大有渊源,当初京剧的鼻祖、徽班进京时最早的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原籍便是宝应。1990年,全国各地相继隆重举行了四大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纪念活动,作为高氏的故乡宝应,也召开了“高朗亭率班进京二百周年纪念大会”哩。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宝应,经常有省市两级的京剧团来演出,我也是随着母亲逢戏必看。我看过省京剧院师从梅兰芳的沈小梅演的《游园惊梦》,也看过淮阴京剧团荀派传人宋长荣的《红娘》,还看过扬州京剧团与李少春、李万春、高盛麟并称“四大武生”的梁慧超演的《挑滑车》、《陆文龙》。
  可那时我人小,完全不懂京剧的唱腔,只喜欢看打戏热闹精彩,连哼哼都不太会。我们院子里有个老头,旧社会是经商的,有钱,常看戏。他会哼,不过也总是一句:“一马离了——”,就开始摇头晃脑起来,下边的词就不太听得清楚了,要不然就是尖起嗓子来:“苏三离了洪洞县,……”所以给我一个感觉,京剧好像都是在离别时开唱的,所以曲调比较苍凉。
  到了“文革”时期,开始接触样板戏了,那时电台广播,到处放的都是所谓的“现代革命京剧”,走到街上,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哼上几句,因为耳朵里始终萦绕的就是那几句唱段。
  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就是有谁能将所有的样板戏的唱段都唱出来了呢?我就给当时演样板戏的上海京剧院写信,用极其诚恳并且深怀崇拜的心情表达我的小小的请求——我想学唱整套的《智取威虎山》,能否将这个剧的唱段和曲调的资料提供给我?当然如果需要付费(当时主要是邮费)我可以支付。
  一个多月后,我收到了上海京剧院寄来的一个印刷品(好像是手写的然后石印的),打开一看,竟然是《智取威虎山》全剧的主旋律乐谱,上面除了唱段的简谱,还有伴奏的四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曲谱,和锣鼓点的名称,比如什么凤点头、四击头、冒子头、导板头、夺头、抽头、长锤、闪锤、纽丝、撕边、水底鱼等等。真是让我喜出望外,同时爱不释手。我仔细地翻看,并回忆听到的样板戏的唱段,觉得京剧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真是充满了魅力。
  于是,我继续向其他演样板戏的剧团写信,索要有关剧目的主旋律乐谱,当然没有全部要到,但好像也得到了不少,像《红灯记》、《沙家浜》、《海港》我都有。这在当时使我非常自豪,我会在知青们中拿出来炫耀,而且哼上一段别人都不会的非主要唱段。这几本乐谱后来我送给一个朋友了,他因为吹笛子被县文工团招工了,他说团里要排样板戏的片断,竟然没有乐谱,那我当然乐于奉送,因为这才是物有所值嘛。
  写到这儿才发现,啰啰嗦嗦说得不少了,还是先打住吧,以后有机会再说了。
  咱们还是哼唱上几句吧:
  【西皮原板】一马离了西凉界(武家坡),
  【西皮流水】将身来在大街前(苏三起解),
  【西皮散板】手提红灯四下看(红灯记),
  【二黄散板】迎来春色换人间(智取威虎山)
  嗬嗬哈哈哈哈……
  作者:山阳客何平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父亲的言传身教上一篇:自由自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