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记忆中的宝应老家屋前那棵老榆树

2014-5-4 10:17| 热度:7355 ℃ |作者:王晓山|来源:监狱文化网|我要投稿

  经常遇到朋友同事恢谐地问我,怎么尽写些乡土乡音,怀疑我是否人变老了,怀旧是中老年人身上的一种痼疾。可能我真的老了,老是怀念家乡,也许是对眼前的衰颓彷徨无可奈何的调适与抚慰。我不是名人,在单位也是普 ...
  经常遇到朋友同事恢谐地问我,怎么尽写些乡土乡音,怀疑我是否人变老了,怀旧是中老年人身上的一种痼疾。可能我真的老了,老是怀念家乡,也许是对眼前的衰颓彷徨无可奈何的调适与抚慰。我不是名人,在单位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根本写不出政治家军事家那种运筹帷幄驰骋沙场的回忆录,也写不出文学大师们那种情感极致演绎动人的回忆录。我已到中年,不违心地讲,已没有刚工作时的豪迈与激情;我已到中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多了一些矜持下的沉重,感觉自己是一朵昂擎孤僻的莲子,适应了四处漂荡,得到同事读者一点点肯定,也就释然了;我已到中年,前为年迈身弱多病的老父担忧,现为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儿操心;我已到中年,生了一场病后,幡然醒悟,健康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才知道要养心养生了,才知道只有亲情最珍贵。偶尔感觉身心疲惫力不从心,但一旦投入创作,我仿佛又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每从健盘上敲出一篇监狱建筑类的论文或一篇真情实感的小散文,那仿佛重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真实,自己把它们当成宝贝,精耕细作,精心呵护,时常过了好日子,突然想起还有欠妥的地方,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其中的乐趣与甘甜只有我自己才能咀嚼出来。

  我老家宝应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在老家三种树最为常见,一是柳树,二槐树,三是榆树。柳树性喜湿地,这种树通常多种植于河岸。槐树深根性喜阳光,这种树常种植于湿润肥沃的土壤。只有榆树,生命力极强,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无论是潮湿的河岸,还是荆棘丛生的土坡,还是土质很差的墙角,只要有一粒种子,不需要浇水也不需要施肥,它就会茁壮的扎根生长,长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她长得比较结实,高又直,农村盖房的时候多用成才的榆树。
  所以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了一棵棵榆树,榆树成为我们老家最为常见的树种。的确,榆树不是美丽的树种,在树木的家族中,与其他树木相比,榆树甚至有点丑陋。她没有柳树那样婀娜多姿、挺拔飘逸、亭亭玉立,也没有槐树巨榕枝虬叶盛、树冠秀茂,盘曲苍虬,但她却朴实自然经济适用。
  老家屋前长有好多大大小小榆树,小时候爷爷告诉我,那是与他们兄弟五个分家时,在这个新建的小土屋前,栽下这些榆树,到了我有记忆的时候,只剩下这三棵榆树粗粗的大大的,其他的也没有留下什么深的印象。还有两棵大榆树,大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姐弟三个人渐渐长大,妈妈请村里的一个老木匠,用这两棵大榆树打了张木床和床头柜,但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棵老榆树,给我童年的时光带来无限欢乐。
  屋前的那棵老榆树,在我记忆的时候,大概已有四五十年了树龄了,枝繁叶茂,她那粗壮的腰身撑起了稠密庞大的树冠,树杆直径大概有五十公分,伸展双臂合拢不过来,深灰色的粗糙树皮,皲裂得极像一条条自行车链子悬挂下来。下雨时,这棵老榆树就是一把天然打开着的大雨伞。妈妈往老榆树上系上几条绳子,这棵老榆树就成为晒衣绳子的支柱,五颜六色的衣服围绕其中,这也成为我们小伙伴们捉迷藏的乐园。我还在襁褓里,妈妈在大榆树下,教我说话,指着大榆树,说我能爬上榆树,也就长大了。六七岁时,我就能爬到大榆树上嬉闹了。可爱的喜鹊喜欢在高高的大榆树搭了窝。记得有次,我们趁大人在农地里干活,偷偷地爬上了树,掏了喜雀窝里的喜鹊蛋。吃中饭的时候,喜鹊们一直叫喊个不停,有人在树下走过,喜鹊们会俯冲下来,袭击路人,大人们知道此事后,把喜鹊蛋送回到窝里,喜鹊才停止骚扰。过了不久,小喜鹊便出生了,恰逢刮大风下大雨,小喜鹊从树窝里不慎滑落了下来,它的爸妈们在小喜鹊身边飞来飞去,叫声很凄凉,看到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小喜鹊送回窝里,喜鹊爸妈们围着这棵老榆树飞来飞去,唱起了悦耳欢快的歌声。妈妈常挂在嘴边的,榆树上有喜鹊一直叫,说明家里马上有喜事了。
  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这棵老榆树枝上吐出嫩绿泛黄的嫩芽,妈妈开始为农活而忙碌起来。到了夏天,这棵老榆树成了天然荫凉的好地方,异常热闹。白天成了小摊小贩货郎叫卖的场所,小孩子回家取塑料、鹅毛、鸡蛋等可以换取诱人的麦牙糖,大姑娘、小媳妇围着货郎担子,挑选花布彩绸、头饰、纽扣等等。那时,家家还没有通上电,更别说电风扇、空调了。每到中午的时候,就在老榆树底下摆上一张桌子,全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粗茶淡饭,左邻右舍有时端着饭碗席地而坐或蹲着,乘着荫凉,吃得舒心,聊得开心,其乐融融,一派家和万事兴的景象。吃完饭,躺在桌子上睡午觉,偶尔吹来一阵凉风,睡好觉,在树底下看书写字,真的好惬意。有时,树底下聚集一群妇女们,她们一边缝衣服纳鞋底,一边东家长西家短闲聊着。1984年,父亲从上海亲戚家弄来一台二手14英寸凯歌牌黑白电视机,好象是我们村里第一家拥有电视机的,每天太阳还没有落山,在我家老榆树底下,很早就有人搬来凳子,等着看盐城电视台播放的武打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那时农村供电极不正常,没有电时,大人们便在树底下聊天,小孩子们则四处开河打仗。等邻居们离开后,我们全家则在老榆树底下,支起了床铺,撑起蚊帐,睡在室外,真的好凉快。到了秋天,榆树上的叶子也开始发黄,瑟瑟秋风中,叶子有的开始飘落下来,母亲也开始为收成而操劳。到了冬天,特别是下雪时候,这棵老榆树上,会有一层层厚厚的积雪,我们小伙伴们在下面滚雪球打雪仗。
  有好几次,家里要打家具,想利用这棵老榆树,妈妈有点迷信,说这棵老榆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已与老宅子相依几十年了,动不得,再说这棵大榆树上面有喜鹊窝了,更动不得。上了高中,我去了县城读书,一年之中,只有寒署假,才能看到老榆树。1992年,我去了北方一座城市念大学,期间,妈妈来信告诉我,现在农村家家筐了围墙,她也想把老宅与灶屋连起来,造一个四方小院子,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回信说造就造吧。后来,妈妈又来信说,屋前的这棵老榆树正好处在围墙当中,当时,有人建议锯掉,最后,妈妈权衡再三,还是舍不得,最终将这棵老榆树保留了下来,把它围裹在围墙当中,成了我们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996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了苏州,不久便成了家。由于工作的原因,回老家的机会并不多。老家屋前的那棵老榆树,也成了我魂萦梦绕挥之不去的记忆。1998年,积劳成疾的母亲突然撒手人寰,父亲一个人执意要留在老家,他说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吃一顿饭的功夫,可以到几户人家里串来串去很自在。母亲十周年忌日,邻居们一席话,促使我们痛下决心。他们说,自从我家有了墙院后,来我们家串门不像以前那样方便,来我家,常常遇到围墙上紧闭的大铁门。当天下午,在亲朋好友帮助下,很快就拆掉了围墙,那棵老榆树又恢复了原样。自从拆掉了围墙后,在老屋门前人走多了便形成了一条路,来往的人看到我的父亲,便主动打招呼,有时还能聊上几句,老屋也自然有些气息起来。
  如今,老家屋前的那棵老榆树,好像一位默默辛劳的老人,伴随着日出日落、四季轮回,依然长年累月顽强地成长着,依然无怨无悔地陪伴着老宅。她见证了我们家几代人不同的历程,祖辈们为吃饱住暖而奔波的苦难生活,父辈们为了子女而辛勤劳作,我们姐弟三人各自不同原因相继离开老宅来到都市。老家屋前的那棵老榆树,也见证了老屋里从人丁兴旺,到如今只剩下我孤苦伶仃老父亲一个独守破落不堪的老宅。
  现在姑苏城里已很难寻觅到榆树的踪影,是嫌她生长得慢,还是嫌她爱生虫子,真的是不得而知。这几天,我一直在想,那棵老榆树怎么样了?还是老样子吗?春节一过,清明节又要快到了,我回老家的日子也近了。
  宝应老家屋前的那棵老榆树,真的我很想好好看看。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