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清宝应“兄弟三进士”传奇探秘

2014-5-14 09:08| 热度:12796 ℃ |来源:扬州晚报|我要投稿

朱氏三兄弟31年间先后连中进士。“兄弟三进士”,是一大美谈。采访前,没想到熟悉了解宝应朱氏家族的人会很少,文献记载也多限于只言片语。难道这段历史已然尘封?群访无果,记者试向宝应县博物馆投石问路 ...
  朱氏三兄弟31年间先后连中进士
  “兄弟三进士”,是一大美谈。采访前,没想到熟悉了解宝应朱氏家族的人会很少,文献记载也多限于只言片语。难道这段历史已然尘封?
  群访无果,记者试向宝应县博物馆投石问路,方才打开了“局面”。宝应县博物馆季寿山副馆长告诉记者,“我们这里至今仍保存有朱氏家祠和朱氏兄弟三进士故居。”这让记者大喜过望。
  研究者、文史爱好者胡晓林。“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我们祖上‘一门三进士’的事了,毕竟时间已经过去近200年了!”65岁的朱庆谦,精神依然矍铄,“明朝初年,我们家族为了躲避战乱从苏州迁居到了宝应。”朱庆谦至今仍居住在安宜镇朱家巷的朱氏兄弟三进士故居里。朱家巷即因朱氏家族而得名。
  胡晓林和朱庆谦是小学、初中同学,两家相隔不远,儿时就时常串门。2003年,从事兽医工作的胡晓林退休,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他更为朱氏家族史的传奇色彩所吸引,并开始了研究。胡老还热心地向我们提供了他苦心收集整理的史料。
  一幕幕的回忆,一段段的叙述,两位老人撩开了朱氏家族的传奇面纱。
  长子朱士彦曾当过皇子的老师
  清嘉道年间,宝应人朱彬的四个儿子中有三个儿子得中进士,他们是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朱士彦,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朱士达,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朱士廉。掐指算来,短短31年间,朱家三兄弟就先后中了进士。(四子朱士辩,国子监生,不幸先卒。)
  父亲朱彬,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自少至老,好学不厌,精于经传、训诂、声音、文学等。朱彬的长子朱士彦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字休承,号咏斋,早年即负文名,是扬州十秀才之一。他一生仕途青云,善始善终,际遇很好。三十一岁中进士,以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钦赐“探花及第”,匾悬朱家巷北首朝东大宅门内。他先后任宫坊讲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做过道光皇帝弟弟惠亲王绵愉的老师,入上书房;嘉庆二十五年(1820)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道光二年(1822)迁兵部右侍郎,后转左;道光四年(1824)升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充经筵讲官;道光十三年(1833)晋吏部尚书;道光十八年(1838)秋,卒于任,年六十八岁。钦谥“文定”赏太子太保,建祠于宝应嘉定桥桥东。
  据说曾国藩曾执门生礼祭朱士彦墓
  林则徐曾特地登门吊唁并赞誉朱彬
  胡老回忆说,自己儿时便听过许多关于“朱天官”的传说,如“朱士彦预兆当冢宰”、“朱天官除夕祭天”、“朱士彦重宴酬师”等,朱士彦被笼罩着一层神秘近乎神奇的光环。
  道光十八年(1838),即朱士彦卒于任上的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对中国历史有影响的事,一是以镇压太平天国出名的曾国藩考取了进士,自此步入官场;另一件是特命钦差大臣林则徐赴粤查办禁烟。两大历史风云人物,与朱家的关系非同寻常。朱庆谦告诉记者,曾国藩曾执门生礼,亲自到文定公朱士彦墓前祭拜过。
  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而在此前,朱士彦早已是翰林院编修,讲读学士,入上书房了。道光十四年(1834)正月,朱彬去世,其时,朱士彦在任吏部尚书,林则徐恰在江苏巡抚任上。林则徐特地登门吊唁,并赞誉朱彬“年益高、学益邃,心亦益虚”。
  朱庆谦说,家中曾保存过很多林文忠公的墨宝与书札,可惜这些极为珍贵的文献多散毁于历次动乱中。
  定”是其为人做官的真诀。
  也许是因为士彦在京为官,清廷有规避的缘故,朱士达一直外放做地方官,历任安徽南陵、霍山、怀宁知县,赈灾怀宁,存活十数万人,累擢湖北布政使。为官期间,惩奸除恶,革弊减赋,务实为民,在兴利除弊、农田水利方面多有惠绩。
  道光二十一年(1841)朱士达在陕西按察使任上。此时朱士彦已去世三年。该年七月,禁烟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的林则徐,被道光皇帝革职,“以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获罪遭贬,势利之人避之唯恐不及,而朱士达馈赠林则徐纹银四百两以助川资,这不仅表现出朱士达爱憎分明的豪肝侠胆,也表达了朱士达对禁烟的立场和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同时也说明朱、林两家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厚友情。三子朱士廉,《县志类编》载:“道光癸巳(1833)进士,官直隶武强、山西石楼、河南固始等县知县,卓异。升用同知,有惠绩。”
  朱氏家族出的进士远不止“三兄弟”
  朱氏家祠被列入县政府今年修缮计划
  “春色富天地,书香寿子孙”、“二十世读书门第,五百年忠厚人家”……这些家传老对联,朱庆谦老人“信口拈来”。岁月沧桑,
  不变的是书香的传递,家风的传承。
  “其实,朱氏家族出的进士远不止这三个,早在明朝就出了朱应登、朱曰藩‘父子进士’,清顺治、康熙年间也有后人中进士,还出了武进士。到了近现代则出了一批优秀人才。”胡晓林说。
  对于这样的“进士世家”,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这是扬州的一大奇特的文化现象,现象背后的“根源”在于深厚的扬州地方文化。“除了传统的世代书香,扬州还出现了曲艺世家、剪纸世家……代代相传,世世不灭。”
  现在,坐落于宝应安宜镇的朱氏家祠和朱氏兄弟三进士故居依旧承载着这个家族的历史辉煌。多重雕砖叠砌的门楼卷檐,汉白玉石档,平地抬高的数层石阶,厚重的黑漆大门,朱氏家祠透露出的是凝重深邃的历史气息。
  朱氏家祠是朱士达家祠,建于道光年间,有门厅、穿堂、大厅、厢房共19间房屋,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700平方米,属浙派风格,是宝应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之一,也是朱氏家族仅存的一座祠堂。
  而今,朱庆谦兄弟两家十口人还住在朱氏兄弟三进士故居内,其他族人已经相继离开了这座老宅,他们的脚步遍布各地,所住的屋宅也几经易主。“历史上故居有80余间,后因岁月侵蚀,自然损坏,时代动乱,翻建改建,规模缩小了一半。”宝应县博物馆季寿山副馆长颇为感慨。
  采访末了,季寿山告诉记者,与朱氏兄弟三进士故居同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朱氏家祠,已被列入了宝应县政府今年的修缮计划。“一门三进士”的美谈将拂去历史尘埃。
  【背景】
  清代宝应朱氏望族声名远播,朱士彦、朱士达、朱士廉“兄弟三进士”更被奉为佳话。
  本报“清代扬州名臣朱士彦兄弟家书山西现身”消息的见报,再次唤醒了人们沉睡的记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兄弟三进士”又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家乡宝应还有迹可寻吗?
  一张兄弟三进士“合影”
  朱庆谦老人家中珍藏着一张特殊的“照片”,“照片”的正中坐着朱士彦,左为朱士廉,右为朱士达。这也是朱庆谦家中唯一一张“兄弟三进士”的图像资料。
  说是“照片”,其实不然。上世纪80年代后期,身在台湾的朱士彦世孙朱炎修老人,几经查找,终于找到了朱士彦、朱士达、朱士廉各自的画像,并将三者的画像“粘贴”到了一张纸上,并通过影印的方式,制成了“照片”。事后,朱炎修将一份影印件托人带回了故乡宝应,“飞”到了朱庆谦的身边。后来,朱庆谦又将“照片”影印赠给宝应县博物馆。
  兄弟三进士的“照片”,乍一看还真以为是三兄弟在一起合的影呢!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