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周恩来和他的表兄陈式周

2014-5-20 18:11| 热度:8181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我要投稿

  在周恩来的亲属中,对他早年思想影响较深并且与之交往密切的,当数他的表兄陈式周。周恩来旅欧求学,与之通信来往最多的亲属也是陈式周。在《周恩来书信选集》中,选登有周恩来给陈式周的两封信。他们之间非同寻 ...
  在周恩来的亲属中,对他早年思想影响较深并且与之交往密切的,当数他的表兄陈式周。周恩来旅欧求学,与之通信来往最多的亲属也是陈式周。在《周恩来书信选集》中,选登有周恩来给陈式周的两封信。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周陈两家的亲缘
  周恩来的祖父周起魁,从绍兴来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做师爷,曾捐过一个“尽先补用同知”,代理过安东(今涟水县)、阜宁、桃源(今泗阳县)等县知县,并做过海州(今连云港市)直隶州知州。周恩来的生母万冬儿是清河县(现淮安市清河区)知县万青选的女儿,生得聪明、美丽,性格开朗刚烈,出嫁前是万府的“当家姑娘”。万冬儿20岁时嫁给周起魁的次子周劭纲为妻。时过半年,周家又迎进了宝应县秀才陈源的三女儿陈氏,为生病的小儿子贻淦成了亲。然而结婚不到一年,贻淦就去世了。为了给贻淦承嗣,万冬儿遵照公婆的安排,将儿子周恩来过继给贻淦和陈氏。这样,陈氏成了周恩来的嗣母。陈源无子,按习俗,其长兄陈鑫将小孙子陈式周过继给他做承宗孙。陈式周成了陈氏的嫡亲侄儿。这样,周恩来便叫比自己大10多岁的陈式周为“大表哥”了。
  陈式周,号武臣,字式周,笔名存悔、英城、石勉,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陈式周的曾祖辈是从浙江来到苏北清河县的。陈家祖辈世居清河县城,做过掌管钱粮、税收的官员,家境颇丰,仅房子就有百余间,坐落在淮阴十里长街,堂号“世德堂”,人称“陈家花园”。咸丰十年,捻军李大嘉、张宗禹率兵火烧清河县城。为避战乱,陈家大家族中排行老九和十四的陈鑫、陈源从清河县城迁出,去了宝应。陈家花园被火烧后,幸存的一些未被毁坏的房屋,经过修复,由一道南北走向的花墙一分为二。在东院西北角、背靠裤子巷有一个小院落,十三四间房子,长久闲置,无人居住。
  周恩来7岁时,随着万氏、陈氏两位母亲从外祖父家搬出,在陈家花园那个闲置的院子里住下。不久,陈氏委托表兄龚荫荪从淮安请了一位姓赵的塾师,在陈家花园自设家塾馆。周恩来兄弟们就在自己的家塾里念书了。
  兄弟两人的忘年之交
  陈式周小时候就在周家塾馆寄读过,受到周家上辈的亲切照顾,其中以周恩来的六伯父峋芝先生对他尤为关照。宝应距离淮安仅30公里,周陈两家来住甚是方便。1907年秋,周恩来生母万氏去世,陈氏十分悲伤,急得生了病。因她的堂侄儿陈伯容(陈式周的哥哥)在家悬壶问诊,可以为她免费治病,陈氏带着周恩来回到了位于宝应水巷口的娘家。
  这时,水巷口3号18间房只住着陈氏的一个妹妹和两个侄儿。陈氏带孩子住在上堂屋西房。年轻守寡的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嗣子周恩来身上,全身心地培养和教育周恩来。当年周恩来才9岁,陈伯容比陈氏还大8岁,只把周恩来当孩子。周恩来便去找陈式周,两人交上了朋友。陈式周对表弟的到来很欢迎。他少年进学堂学习,有很高的文化素养,阅历丰富,曾到过青岛、内蒙、新疆等地,此时正在家中开一所蒙馆。周恩来感到他的表哥谈吐不凡,很有学问,却没有迂腐味和假斯文。陈式周也很喜欢这个聪慧过人的小表弟,兄弟俩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遂成忘年交。周恩来提出跟表哥读书,陈式周谦虚地回绝了,只同意让他进自己的书房,以温故而知新。陈式周是一位发愤学习,努力吸收新知识的知识分子,早年就出版过一本叫《此登临楼笔记》的书,书名借用了诗人杜甫的名句“万方多难此登临”,把一腔爱国之情倾注在这本书中。他的书房里有许多书籍,如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卢梭的《民约论》、谭嗣同的《仁学》、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亚当·斯密的《原富》,还有进步刊物《妇女界》等。书房也像他自己一样,新旧并蓄。周恩来在这片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暇余之时,陈式周滔滔不绝,给周恩来讲诸子百家、焚书坑儒、太平天国。周恩来不时地向他提出问题,两人互相研讨,共同切磋,无拘无束。陈式周还带周恩来去宝应的名胜古迹游玩。他们从家出发,向北就到了当时的清衙门,向南只需过一条河,就到了八宝亭,向西不远就到了大运河堤。他们甚至到南门外的宝塔根去玩。陈式周在游览的同时,向周恩来讲述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这对周恩来少年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俩在一起虽只有3个多月,但周恩来把表哥视为老师和知心朋友,陈式周也把表弟视为知己。
  陈式周说:恩来和我是至戚
  清末,陈式周考入张骞创办的通州师范学堂。1913年,他经人介绍在《申报》当了一名编辑。由于报馆收人不多,陈式周还应聘在李鸿章家中做国文老师,教李鸿章的孙子李国超学习。
  陈式周对表弟周恩来的革命行为,一贯采取同情、支持和保护的态度,对他的有关言论给以高度的赞许,默默地支持他的行动。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习时期,经常写文章寄给陈式周,由陈式周帮他推荐给报馆发表。
  1920年底,周恩来去法国前夕,到上海新闸路永泰里向陈式周辞行。陈式周帮助周恩来出了路费。临别前,两人彻夜长谈。第二天清晨,在上海十六铺码头,陈式周将周恩来送上法国邮轮“波尔多斯”号。周恩来到了法国,很快给陈式周写信,征求他是在法国还是英国学习的意见。陈式周当即复信,认为法国费用较廉,且有较多的革命历史经验,以在法国学习较好。1921年1月30日,周恩来又函告陈式周他已定居巴黎,并明确提出“中国革命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的思想,得到陈式周的赞许。这些不仅体现了周恩来对陈式周的深厚感情和信任,也表明了两人心灵相通,都在孜孜思索和探求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周恩来曾在信中写道:“来书语重心长,读之数遍,思潮起伏,恨不与兄作数日谈,一倾所怀,积思念多,执笔亦愈迟缓,一函之报,竟至今日,得毋‘望穿秋水’啊!”兄弟之情,宛现信中。是年2月23日,周恩来又给表哥回信,对陈式周一时情绪消沉、想离开上海隐居乡里提出了规劝,其言词恳切,感人肺腑。后来,陈式周一直在上海工作到抗战前夕。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震撼了反动统治。一时妖风四起,诽谤与污蔑铺天盖地而来,占满了当时的新闻版面。一天,一份报纸送到陈式周的书桌上,一条醒目标题《周恩来……》进入他的眼帘,陈式周勃然大怒,脸都气白了,连说:“无耻!无耻!真是无耻!”他对外甥范延禧说:“你相信吗?这简直是污蔑,恩来和我是至戚,周陈两家是几代世谊,我们自幼相处,我对他一直了解,他有志气,有才干,你们要以他为学习榜样。”他将那张报纸扔进了纸篓。然后从书房中取出周恩来寄给他的书信、相片,对外甥一一讲述有关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对表哥也十分关心。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形势十分严峻,大批共产党员遭到逮捕和枪杀。陈式周的长子陈莱官回忆:每次,周恩来到他家,父亲都叫他母亲带着手工活在门口注意动静。有一天,陈莱官记得特别深,他的七舅周恩来忽然来了,对他父亲说:“以后,我们要少联系,有事我会找你的。”从那以后,周恩来就不再去陈家了。
  1930至1931年,周恩来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和陈式周又有了接触。陈式周始终理解和同情革命,还为周恩来做过掩护。1931年底,周恩来离开上海前往江西中央苏区,陈式周也携家眷返回家乡。从此,兄弟两人失去了联系。
  周恩来通过陈式周发表文章
  1921年,周恩来经陈式周推荐介绍,署名翔宇、恩来,发表了《德国赔款分配问题》、《中法大借款之内幕》、《纪俄罗斯之大旱》、《大不列颠帝国战后之变象》、《协约国救济中之奥地利》、《上西利西亚问题与英法外交》、《德意志之复辟潮与其政治变迁》等文章。
  周恩来这位年轻的革命家通过对英国形势的分析向国内的民众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政治、经济和外交的格局。他在1921年9月间连载的《旅欧通信》中写道:“欧战停后,世界上问题复杂,而最难处理之国,殆莫英若。其于内也,则罢工事件之层出,失业人数之增加,爱尔兰独立运动之搔扰,苏格兰威尔士地方分治之鼓吹,印度埃及变乱之相寻,中亚细亚受俄土之煽动,海外各属意见之不一。其于外也,则协约国最高会议、国际联盟、德国赔款、上西利西亚波德之争、小亚细亚希土之战、英法间最近之龃龋、对俄通商、英美问题、英日续盟。”他对英国的国际国内矛盾解剖得十分准确。
  更应称颂的是周恩来把英国工人运动的实际情况介绍给国内。他在文章中指出:“本年因资本家谋低物价、减工资,各业人员起而抵抗为罢工之举者,更风起云涌,其中最惹人注意者,为煤矿工人罢工,时间近三月之久,人数达百万以上,所需求之条件,坚持甚力,英政府几经磋商,几经迁就,工人均不允许转圜。”我们可以想象出,国内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定会从这些文章获悉世界工人运动的最新经验。
  周恩来甚至冒着被反动派追查迫害的危险,直接向国内报道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情况。他写道:“俄罗斯自1917年两次革命后,劳农政府外受到列强封锁之困,内遭各民族分立与叛乱之变,国情不安,民生凋敝,已达到极点……此为今日赤俄执政者所最焦虑之事。”
    为避免反动当局的注意,这些文章都是周恩来先寄给陈式周,由陈式周向《新申报》推荐发表的,有些稿件甚至用了陈式周的笔名。在一个信封的背面上,周恩来写着“中国上海新闸路辛路永泰里八九九半陈式周先生拆转新申报编辑部”的字样。在另一个信封的留言上,周恩来写道:“如陈先生已迁往他处,能径直送新申报为叩。”从这里我们可看出陈式周怎样地支持他的表弟。
  两袋见证亲情的资料
  抗日战争刚开始,陈式周毅然谢绝了李鸿章家送他的一所花园洋房,主动中止了李家要其继续为师的聘约,回到了宝应。此时,他的三姑母陈氏带着周恩来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水巷口3号祖屋,已因外祖父吸食鸦片而被卖掉了,家境也大为中落。他深知这座房子的重要意义,筹集资金把祖屋赎回修缮,这就是现在的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望着修缮一新的祖屋,他多么盼望能有机会同表弟同游旧地,叙一下离别之情啊!
  周恩来寄给陈式周的信函、相片、报纸、未发表的手稿,还有周恩来祖辈间往来书信、记叙周恩来幼年生活情况的资料,共有四五百页,它们被装进两个牛皮纸袋,上有陈式周写的说明。陈式周把两袋东西当宝贝似地随身带回家,并把它们放在屋内最安全的地方。宝应解放后,他到儿子陈莱官处靠子女工资度晚年,两包东西就放在老家箱子中。1958年办人民公社的时候,外甥范延禧从外地回到宝应,到离自家不到百米的舅舅家看看,翻了翻放在中堂屋中的书箱 (此时其余房子已被群众居住),在杂书中发现与周恩来有关的两牛皮纸袋资料,便拿了出来,还从箱中拿出一张1913年的上海报纸。
  其时,范延禧正在南京一家工厂接受培训,培训班的负责人也看到了袋里的东西。考虑到周恩来的信(指周恩来书信选集中周恩来致陈式周的两封信)是珍贵文献,范延禧主动将信送交江苏省文物管理处。这信被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其余东西,由于私人信件,且书法、文笔有可学习之处,范延禧便保存了下来。后来,范延禧在淮南化肥厂担任了工程师。
  1966年8月28日晚,造反派到范延禧家去抄家,与范延禧同办公室的一名姓万的统计员(1965年他看过两袋材料)向范延禧提出要那两袋材料,范延禧说:“总理上辈的家信也要吗?”万说:“我要!”范延禧只好找出给他拿走了。抄家后,造反派搞了展览,但展览中并没有那两袋资料。“文革”后,范延禧被落实了政策,虽经多方努力,但那两个牛皮纸袋仍未找到。
  大表哥真想见表弟
  新中国诞生时,陈式周已年过花甲。当他从报纸上看到自己的表弟已是新中国的总理时,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了。他和周恩来解放前好长一段时间只是秘密的书信往来,未曾见过面。现在解放了,他不必担心什么,他想表兄弟俩肯定能见到面的。陈式周以十分喜悦的心情,发出了一封信,问候他怀念多年的表弟、身负重任的周恩来。不料秘书在处理时当成了一般信件。不久,陈式周收到一封国务院办公厅的复函,函中大意是“建议来函者,可向当地政府联系工作”之类。这和过去周恩来若干次充满深情的亲笔函笺多么不同啊!陈式周就没有再联系了。
  陈式周带着望眼欲穿的遗愿于1954年在北京病故,终年68岁。当时,周恩来与陈式周都在北京,近在咫尺,而且彼此思念,相互寻访,可又失之交臂。这成了一件历史的憾事。大表哥想见表弟,而表弟也并没有忘记大表哥。就在陈式周与周恩来联系的时候,周恩来也在不断寻找他的表哥。周恩来认为他可能回到宝应去了。1964年,周恩来委托江苏省公安厅到扬州宝应一带查询陈式周地址,还安排卫士长成元功与生母万氏家的表哥万叙生联系,帮助寻访陈式周。万叙生因病去世前将此事又嘱托给在扬州工作的女儿万明珠。几经周折,终于与陈式周之子陈莱官取得了联系。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寻访陈式周的函件等,现陈列在江苏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内。找到陈式周后代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骤起,周陈两家未能见面。粉碎“四人帮”后,周陈两家才重新相聚。邓颖超逝世后,陈莱官作为亲属参加了吊唁活动。
  周恩来、陈式周都已去世,然而关于他们表兄弟俩之间的佳话却一直流传着。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